行業遇冷,造車新勢力全面承壓

近日,蔚來汽車第30000臺交付完成,中國汽車工業第一次有均價40萬以上的國產品牌達到這個數量級,引起了行業內外激烈討論。

就蔚來汽車的交付數據來看,8月交付量為2000臺、9月為2190臺、10月為2526臺、11月交付2528臺,蔚來汽車以肉眼可見的勢頭穩步增長,保持往前邁進的步伐。不過,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縱橫》雜誌發佈的《新能源汽車月度數據監測報告》來看,1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中,比亞迪再次奪冠,上汽通用五菱獲得電動乘用車企業銷量榜第一,華晨寶馬則獲得了插電混動乘用車企業銷量第一,北汽新能源則排名第五,前十名榜單中均無造車新勢力入圍,這不免讓人詫異,那些當初動輒上百億構畫美好藍圖的造車新勢力們,如今面臨怎樣的窘境呢?

行業遇冷,造車新勢力全面承壓

從整體市場的艱難困境來看,造車新勢力遊走在行業邊界,蔚來、小鵬、威馬等雖然略微出彩,但是難逃一地雞毛的窘境。

行業遇冷,造車新勢力全面承壓

蔚來花費了8千萬打造NIO House,但是沒有迎來預期銷量的滿貫,反而在短短四年虧損50億美元,因車輛自身的產品問題以及裁員等負面新聞,使得當初頭頂“中國特斯拉”光環的蔚來一時間形象受損。

無獨有偶,競爭對手小鵬汽車也能倖免,近期被曝光的股東出質股權等新聞讓人生疑,雖說官方回應只是正常的股權結構調整,但一系列車主維權等新聞也讓人唏噓,小鵬汽車的發展之路亦坎坷。另外一家威馬似乎要相對好一些,口碑呈上升趨勢,不過也偶有自燃事件帶來訂單取消的尷尬。

這三家算是造車新勢力裡表現較好的車企,但是依舊面臨著各種困境,可想而知,其它車企也難逃浮沉更迭。前幾日,理想汽車曝出被銀行終止貸款,李想於16日在微博上發聲,回應因PDI流程不嚴謹導致車輛狀態失衡,產品質量再度成為人們所關注的重點。

注:圖為理想汽車CEO李想回應車輛故障的微博原文

行業遇冷,造車新勢力全面承壓

另外一方面,造車新勢力的壓力還來源於傳統車企的圍剿。去年,蔚來在純電汽車市場的佔有率僅有3.2%,而諸如比亞迪、奇瑞等自主車企在新能源領域已作戰十餘年,他們的優勢表現在從技術到產業鏈再到品牌口碑上都有了深厚的沉澱,這些先期的積澱,更易於贏得消費者的認可與支持。

雖然在新能源領域,合資品牌在國內的進度較為緩慢,但是並不妨礙它們的後發制人。豐田、本田等車企已經瞄準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躍躍欲試,特斯拉也在加緊國產的步伐。而這些亦是以蔚來、小鵬、威馬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所要面對的新挑戰,甚至會成為國內新能源車企一哥比亞迪的強敵。

行業遇冷,造車新勢力全面承壓

注:圖為特斯拉上海工廠

此種情況下,新勢力車企之間也由孤立走向了合作。本月11日,小鵬汽車與蔚來NIO Power宣佈展開充電業務的合作,在全國範圍內,小鵬汽車的車主可以掃碼使用蔚來超充樁進行快速充電,蔚來車主也可以使用小鵬超級充電樁。曾經的競爭對手如今握手言和並且“抱團取暖”,側面揭示了各自發展的瓶頸,資源互通成了節省成本的一大要領。

2020年即將到來,隨著補貼的退坡,各大造車新勢力能否夾縫生存,更多的還是要依賴於資本的進駐。誰能更快的奪得資本的支持,就能得到更多更長遠的發展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