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樓市投資邏輯已經悄然生變

.1.


這段時間,我的一位老用戶小李找我訴苦,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炒房被套,要斷供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還是很吃驚的,印象中小李是一位年輕的寶媽,夫妻倆都是工薪族,怎麼會和炒房扯上關係呢?


原來前兩年,夫妻倆看著廈門房價躥升,寶寶也快出生,後面開銷肯定很大,光靠工資哪兒夠,一定不能錯過這個機會,於是在雙方父母的幫襯下,掏出全部積蓄一口氣付了兩套住宅的首付,剛買完房的確美滋滋。

可沒想到隨著一輪又一輪的房產調控政策出臺,火熱的樓市一下就冷卻下來,更糟糕的是,小李夫妻倆從事的P2P行業也進入寒冬,看著周圍許多公司倒閉,小李頓時慌了神。

“之前的想法是一套以後自住,另外一套漲價賣出,沒想到樓市被調控,工資也比以前減半了不止,月供壓力是越來越大,要是失業斷供,不僅首付虧掉了,之前每月的房貸也等於白還了,現在賺錢已經不敢想了,只求儘快降價脫手,早點結束這一切。”

這樣的悲劇本可以避免的,可惜在過去很多年裡,中國家庭財富的增值大部分都來源於房地產,房價“永漲不跌”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使得一部分並不具備房產投資實力的家庭也高槓杆參與了進來,這其實和賭博沒有區別。


.2.


房產投資的黃金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我還是得勸各位趁早放棄大漲的想法,房住不炒並不是說說而已,隨著三四線棚改的影響接近尾聲,迴歸合理估值也是大勢所趨。


不過,站在2019年的尾巴上說,未來整體樓市會出現分化的格局,甚至部分核心城市已經出現反彈的苗頭。


猝不及防!樓市投資邏輯已經悄然生變

需要說明的是,即便個別城市出現向上的小波動也不值得各位押上身家去博,如今的房產投資,如果沒有做好五年長期持有的打算,我建議你最好別碰。


假如你已經做好了長期投資的準備,依然考慮投資房產,那麼我們可以繼續聊一聊該怎麼投。

目前的樓市其實處於一個很微妙的平衡中,調控政策並不意味著壓制真實需求,對大部分城市而言,反而是將價格凍結在相對高位,為城市的發展贏得了時間。

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從長期來看,房價的上漲需要人口持續流入,假如一座城市的房價肆無忌憚的上漲,年輕一代掏空六個錢包都付不起首付的時候只能選擇逃離,最終就淪為鶴崗那樣幾萬塊都無人問津的結局。

這也難怪各大城市都掀起了“搶人大戰”,畢竟人才就是城市的未來,不管是在城市產業建設還是在提升買房需求上都是如此,搶了這麼久,不僅沒有消停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我也梳理了最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消息:


猝不及防!樓市投資邏輯已經悄然生變


所以,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官方還留下了一個“因城施策”的靈活性處理辦法,那麼如果你要考慮投資房產,一定要去搶人勝利的地方,再直接一點,就是迴歸一二線核心城市遠離三四線小城鎮

有人說:“這一二線房價太高了,夠不著門檻呀,我家鎮上不到3千一平,升值空間是不是更大?”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房價最終會和城市的競爭力匹配,如果夠不到門檻,寧缺毋濫

最後給大家關於房產投資的3點小建議:

第一,不要購買超大盤小區。不僅物業難以管理影響口碑,這些鄰居未來還可能是你掛二手甩賣的競爭對手。

第二、謹慎購買新概念城區。很多城市攤大餅做規劃,但落地執行力差,不如直接考慮配套相對成熟的核心地段,只要這座城市有潛力,上漲時少不了你的。

第三、如果是一手房,同類型優先選擇低總價。一方面是方便未來接你盤的人上車,另外一方面,房子進入二手流通後總價區間會被拉平,就拿層高來說,你買的時候一房一價,但出手的時候只會分頂底層和中高低這種模糊區間。


.3.


總得來說,明年房價怎麼走,這沒人能夠給出準確的答案。但各地政府依舊在賣地,開發商們也依舊在拍地,只不過相比以往,這一切都更加謹慎,考慮得也更加長遠。

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前段時間長沙推出新規,規定住房價格的平均利潤率在6%到8%之間,作為可能是調控最嚴的城市,這一舉動也表明了政府的態度,一個字:穩。

奉勸各位打算投資房產的朋友,一定要量力而行,既然房產投資至少要準備好五年以上的持久戰,而在這五年裡,能實現財富增值的方法還有很多,為啥非得吊死在這一棵樹上呢?


我依然堅持當前權益市場的投資性價比全面領先於房地產,不管你是否打算買房,保證家庭一個健康的現金流都是必須的。

展望2020年,希望大家多投資好自己,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工資基數,另外一方面也要在工作之餘學好理財的本領,只有擺脫完全依賴工資收入的現狀,才不會陷入小李夫婦那樣的窘境,做到這兩點,不管未來發生什麼變化,相信你都能遊刃有餘去面對。


猝不及防!樓市投資邏輯已經悄然生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