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願讓更多人知道他在燒製糧食酒,啥原因


距離攝影師不遠的一個山村有上百年的釀酒歷史,前兩年拍過釀酒照片,中午和朋友相約再次進入山村拍攝土法釀酒,村子裡有個傳統釀酒習慣,每年進入11月份才開始釀酒,直到年根才停止,村子裡農家如有各種宴請一般都是喝村子裡釀的散酒,很少有人購買超市裡包裝完整的白酒。圖為薛師傅在整理燒鍋裡的酒糝子。

薛師傅從小就記得爺爺每年釀酒的情景,耳聞目睹,很早就學會了土法釀酒方法。爺爺留下的鑄鐵冷卻鏊從去年才停止使用,改用不鏽鋼冷卻鏊。那個鑄鐵冷卻鏊有多年曆史他也說不清楚。圖為薛師傅和大哥在蒸鍋裡安裝溜酒器。

進入冬季,農田裡基本沒啥農活,薛師傅兄弟三每年都要利用年前這幾個月空閒時間在一起合夥燒酒,沒人能燒製2、3百斤,自己喝酒不花錢,還能掙點零花錢。圖為薛師傅的大哥再給冷卻鏊里加水。

攝影師在薛師傅空閒時間拉起了家常話:以前都是白天燒酒,為啥現在在快天黑才開始燒酒?薛師傅說,我們這裡燒酒在周邊很有名氣,你們把這裡土法燒酒的信息都發到某些網絡上,前一段時間有關部門檢查,不讓燒酒,說是不環保空氣汙染,還有說燒酒流程不規範。可是,這是先輩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不能說丟就丟啊。圖為薛師傅的大哥在品嚐剛出鍋的燒酒。

這種傳統燒製的酒,是用高粱加上酒麴通過燒製加熱釀的酒屬於純糧食酒,價格每斤在12元左右,深受農民的喜愛。圖為糝子經過加熱後,酒從溜酒器流了出來。


經過燒製後,把酒糟從鍋裡取出來,再給酒糟里加上酒麴倒入發酵池中封閉,發酵半個月,再次進行燒製。酒糝子可重複燒製兩次。圖為薛師傅把鍋裡的酒糟取出來。

夜幕降臨,薛師傅的作坊裡亮起了燈光,薛師傅80多歲的老母親也來到作坊幫三個兒子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圖為薛師傅的母親在往地爐子裡添加柴火。

在攝影師即將離開時,薛師傅再三強調說,不可再發這種傳統燒酒信息了,他們不願再有其他麻煩了。其實,把這種民間傳統釀酒工藝改進規範,既符合有關規定,又能滿足老百姓生活需要,豈不皆大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