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之死,做了九个月皇帝,正值壮年为何突然驾崩?

呆呆牟子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是明朝第四个皇帝。虽然他只做了九个月的皇帝,但是他继位的时候已经47岁。所以,也算不上是个短命的皇帝。

朱高炽年纪轻轻就体弱多病,而且体态偏胖,腿脚还不便利,走路时都需要有太监的搀扶。就是因为他这个形象,才被朱棣所不喜欢。朱棣认为,他这个形象有损皇家颜面,而且和朱棣本人差距太大。朱棣算是文武全才,身高马大,长得魁梧有魄力。但是朱高炽,显然和这些都不沾边儿。

和朱棣比较相像的,是他的二儿子朱高煦。朱高煦身材魁梧长得英俊潇洒,嘴皮子又会说,看上去比那他那个病殃殃的大哥朱高炽,要强上许多。而且在靖难期间,朱高炽留守北京。而朱高煦一直伴随在朱棣身边,随着朱棣南征北战,为朱棣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所以,长时间的相处,让父子俩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这也就加深了朱棣对朱高炽的不满,他越来越看不上,朱高炽那虚弱肥胖的身子,走路不便利的腿脚,以及说话吞吞吐吐,小心谨慎的样子。他反而对朱高煦日益宠爱,他甚至动了,要废除朱高炽继承权的想法。

但是朱高炽也有他自己的优势,因为朱高炽是他爷爷朱元璋,亲自册封的世子继承人。他有着绝对的继承权,除非朱棣想推翻他爹朱元璋的决定。这也就意味着朱高炽。手中握着一张王牌,只要他自己不走错,朱棣也就不能把他废除。

朱棣曾经公开向大臣征求意见,要求更换太子,但是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这主要还是因为,朱高煦不得人心。朱高煦仗着朱棣最自己的宠爱,在朝臣上结党营私、嚣张跋扈、胡作非为。就连大学士解缙,都被他陷害致死。所以,大臣们不想让这个胡闹的人当太子。

反观朱高炽,朱高炽为人比较亲和,而且能够听得进大臣的劝告,施政也比较温和,深得大臣们的拥戴。而真正让朱棣决定不更换太子的原因,却是因为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因为年纪轻轻的朱瞻基,就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天分,让朱棣很喜欢。当朱棣还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人之间徘徊时,谢晋说了一句“好圣孙”。顿时让朱棣豁然开朗,立刻做出让朱高炽,继续担任太子的决定。因为,朱棣特别想将皇位传给他的孙子朱瞻基。

后来,朱高煦又和朱高炽,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最后,还是朱高煦按耐不住,想要杀死朱棣,自己上位。一生都在斗争中度过的朱棣,怎么会让一个小毛头得逞。他立刻识破了朱高煦的伎俩,并将他遏制在摇篮之中。接着,朱高煦被强行遣出京城,押解到封地囚禁。

就这样,朱棣死后,朱高炽顺利登基。但是,他常年体弱多病,经过太医的整治也无法缓解。此时,他已经虚弱到了极点。他的身体不允许,他在皇帝这个位置上继续操劳。于是,他在做了九个月的皇帝之后,就病逝了。


老虫


你好,我是渊源历史小课堂,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朱高炽从小身体比较肥胖,导致身体较弱,他继位皇位一年不到就去世,应该是自身身体不好,生病去世。同时我要纠正一点,以朱高炽的身体状况,他死的时候是47岁,用正值壮年来形容有点不合时宜。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但朱棣不太喜欢这个长子,因为他和老爹朱棣太不像了,朱高炽体型肥胖,腿又是瘸的,怎么看都不像亲生的(哈哈,开玩笑的)。朱棣比较喜欢二儿子朱高煦,无论是脾气性格还是长相,一看就知道是父子,而且朱高煦遗传朱棣打仗的天赋,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过汗马功劳。立太子的时候,朱棣确实考虑过朱高煦,但碍于立长立嫡的原则,最后还是立大儿子为太子。

也许有人会说,朱高炽是不是被他二弟朱高煦害死的,毕竟朱高煦是有动机,而且他还处处和太子过不去。朱棣在世的时候,朱高煦就很不服气这个太子大哥,总是想方设法要取而代之,而且还付之行动过,只不过失败了,这次会不会卷土重来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朱高煦明显准备不足,当他知道哥哥死了之后,带着兵队准备除掉太子之时。太子早就已经防备好了,而且还很快找到了应对措施,顺利的登基了。这样一看,朱高煦的嫌疑其实已经解除了,他若真的想要造反,不可能知道哥哥消息之后,表现得这么意外。

还有一种说法是太子朱瞻基下的毒手,这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朱瞻基又不傻,就凭朱高炽的身体情况,想长寿根本不可能。再说了他已经是太子了,皇位迟早是他的,没有必要冒风险去害他的父皇。
明代翰林编修陆釴在《病逸漫记》中记载,他问过一位宫中的太监,太监说皇帝死于“阴症”(中医上说的气血湿热之类的疾病)。
综上所述:朱高炽应该是正常的自然生病死亡,只是因为他是皇帝,而且在位时间太短,所以才会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渊源历史小课堂


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就涉及到了这位帝王,由梁冠华饰演朱高炽,不过感觉梁老师的角色与历史形象不太符。

明仁宗朱高炽,大明帝国第四位皇帝。他做了9年的燕王世子,20年的皇太子,但只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47岁(周岁)就去世了,关于他的突然死亡,历史讳莫如深,基本可以确定是突然死亡。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无论是《明史》还是《明实录》都没有详细说明。

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辛巳,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是日,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明史·仁宗本纪》。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仁宗皇帝就驾崩了,由此关于他的死亡便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雷击、中毒、纵欲、甚至被皇太子朱瞻基谋杀都流传了出来。

雷击?这种事情发生在普通百姓的身上都是极小概率的事件,更别说是君主了。朱高炽肥胖且腿脚不便,一般情况都不会随便出去溜达,更别说是雷雨天气了,概率太低。

毒杀?你可以翻看史书看看,那些被毒杀的皇帝基本都是亡国之君,命运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况且皇宫内对皇帝饮食掌握极严,这种事只能出现在小说里。但要是吃了一些不该吃的药(某些丹药),而引发的中毒,这是有可能的,但这种药多数是慢性。

纵欲?这个说法到有旁证,大臣李时勉在他即位不久就曾上一奏疏,其中有劝他谨嗜欲之语。朱高炽看了奏折后,怒不可遏,当即令武士对李时勉动刑,李时勉险些丧命。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当了那么多年压力巨大的太子,放纵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纵欲这种东西一般也是常年累月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

谋杀?这种说法还真的很流行,主要原因就是太子朱瞻基似乎对于父亲的死早有察觉,提前回到了北京继承皇位,但直到目前也只是传言,毕竟朱高炽身体一直不好,当时仅仅26岁的朱瞻基似乎也不用这么着急吧。

其实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朱高炽很可能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其实朱高炽身体不好,是从从小的病。最能体现的就是朱棣的给他二儿子的“空头支票”:

燕王欲且议和北还,适高煦引兵至,王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于是煦率众殊死战,庸兵失利,退屯高资港。

世子多疾啊,当时是公元1402年,当时朱高炽不过24岁,在他父亲眼里他就是个“药罐子”,这也是朱棣不喜欢他的原因。

从现在来看,朱高炽肥胖,肥胖是很多疾病的源头;压力山大,当世子时,朱高炽便留守北平,抵御外敌,当太子时,既要伺候好父亲,也要防备弟弟的暗算;还有很可能当皇帝后纵欲,而身体不佳,要靠药物支持(很像明光宗),极大的透支了身体。这些原因都造成了朱高炽有很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他很有可能死于心脏病猝死或者脑出血之类的疾病。


黑水布衣


谢谢提问!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的看法是,朱高炽身体不好兼纵欲过度,外加受到刺激,所以才突然驾崩。

有传闻说朱高炽是被其子明宣宗朱瞻基毒害而死,其实这个是无稽之谈。

朱瞻基早在永乐时期就是皇太孙,其父登基后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太子,何况朱高炽也没有废太子的想法,因此朱瞻基没有理由也犯不着去弑父。

要想探知这个真相,还得弄清楚朱高炽生前最后一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五月己卯,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以言事改御史,寻下狱。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辛巳,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是日,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

从《明史·仁宗本纪》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在朱高炽死前三天,他将两名上书言事的官员下狱。第二天,他身体就不行了,迅速命人召皇太子朱瞻基回京。然后又过了一天,他就突然驾崩了。

对照《明史·李时勉传》,笔者还发现这样一段记载: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

朱高炽在明代皇帝中素以宽仁厚道著称,李时勉上书究竟说了什么,才会让这位宽厚的皇帝怒不可遏,几乎命人将他活活打死呢?

洪熙元年,已经继位一年多的朱瞻基听说李时勉的事,刚开始还痛骂他一介小臣犯上,问他究竟说了什么感触怒先帝,并表示给他一个辩解的机会,如果他说不清楚,就要诛杀他向先帝谢罪。

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所谓谅暗,就是指皇帝居丧。也就是说,朱高炽在为其父朱棣服丧期间,居然不顾孝道临幸妃嫔,无怪乎会引起朝臣的不满。

按照礼制,皇帝死后,嗣皇帝一般要服丧二十七天才能脱下丧服。也就是说,朱高炽连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都忍不住。丧礼期间尚且如此,平时只怕临幸妃嫔的次数更勤,即他确实存在纵欲过度的情况。

听完这话后,原本还怒气冲冲的朱瞻基稍稍消了气,之后就放了他。可见李时勉说的是事实,不然就是公然污蔑先帝清誉,一条小命就要交代了。

至于朱高炽身体不好一事,史书也有记载:

仁宗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

朱高炽是个大胖子,又患有足疾,走路时还需要两个人扶着,可见身体很不好。尤其是胖子,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那么,李时勉的上书对朱高炽的死有影响吗?

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朱高炽至死还在跟近臣夏原吉说,李时勉侮辱他,越说越生气,可见李时勉的谏言对他刺激不轻。

综上所述,过度肥胖身体不好+纵欲过度+受刺激勃然大怒,这些因素导致了朱高炽正值壮年却突然死亡。


趣斋文史


历史上所有的皇帝突然死亡,都会给后人留下百般的猜想,明仁宗朱高炽突然驾崩,同样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想。

朱高炽能继朱棣位,当上皇帝还是很不容易,当世子的时候每天担惊受怕,老子朱棣在前面冲锋陷阵,靖难夺位,朱高炽在后方镇守北平;好不容易朱棣靖难成功,登基称帝,朱高炽在太子位置上有如履薄冰,时不时的要受到兄弟朱高煦的排挤和打击,甚至一度让朱棣想要废太子而立朱高煦。

朱高炽实在不像天子,但却有一颗皇帝的心。

朱高炽形象与天子形象出入太大,体型肥胖,腿又是瘸的(明朝有两个瘸子皇帝,另外一个是万历),走路都很困难,这样的形象当天子,实在是有点有辱皇帝威严。

朱高炽与朱高煦的太子之争,虽然最终是朱高炽胜出,但在朱棣的心里,可能更愿意让朱高煦继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朱高炽与朱棣相差太大,人与群分,即使父子也是如此,朱棣更喜欢性格脾气都像他的次子朱高煦,能文能武,还长得帅。

朱高炽却有着比朱棣、朱高煦缺乏的本质——仁义务实,这也是他死后的能上“仁”这个谥号的重要原因。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了,当了二十多年太子的朱高炽登基继位,此时他已经47岁了,算是老成皇帝,不过,他也只活了47岁,洪熙元年他就死了,在位只有九个月时间。

不要以为朱高炽只当了九个月时间,就没有多少建树,说实话,他的这九个月比得上明朝大部分皇帝的十几年二十年,他对明朝中兴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说一点,他能够在他爹朱棣死后尸体都没有凉的情况下,大赦靖难时期建文帝朝的前朝官员和被杀、被关的前朝所谓“奸党”,这就相当的不容易,更是体现了朱高炽具有比一般皇帝更自信和包容,这个举措可以说从根源上杜绝了建文帝一朝臣子的复辟,绝对比朱棣的要杀要关要流放更高明。

明仁宗朱高炽在皇帝位上采取与朱元璋、朱棣更稳健的国家政策,宽松政策,与民生息,废除冗余官僚,建立内阁制度,这些措施都为后来的宣宗登基中兴大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关于朱高炽当皇帝的优点,是人都有缺陷,皇帝也不例外,朱高炽的缺陷还是很严重,这就关乎到了他是怎么死的。

前面说了,朱高炽身体情况不佳,在当世子期间就病怏怏的,从史料资料关于他的身体状况来分析,他应该是得了糖尿病和高血压,在当时那个医疗情况下,这样的病症相当的麻烦,算是绝症。

而朱高炽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好色。其实,这不算缺陷,是个男人都好那一口儿,更何况朱高炽这样的世子、太子和皇帝。

他登基后,天下就他说了算,政策算是放开了,他就可劲的造,对女色的需求越来越高,男人好色不是个事儿,关键是朱高炽这哥们儿要有本钱来消费啊。

他的身体情况绝对不允许他那么毫无节制的满足自己(全天下所有男人)的爱好,有时候,有权力有地位有金钱能够消费自己的爱好,但是你要有命消受啊。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因为男人这点事儿,还受到当朝大臣的劝谏,朱高炽还非常生气,差点把他给他杀了,这些都记载于官方史料里。从侧面看得出来,朱高炽实在是贪那一杯儿。

至于很多阴谋论,说的是太子朱瞻基有意谋杀其父朱高炽,这就是民间传闻了,当时的朱瞻基还在南京监国,他没有任何机会,更何况此时的朱高煦还虎视眈眈的盯着呢,朱高炽死后,朱瞻基能够顺利接班,运气不错,居然错过了朱高煦派出来对他埋伏截杀的人。

总体说来,明仁宗朱高炽的死其实是个自然的死亡,只是死得太突然,纠其原因,还是在于身体才差,而对自己的爱好又毫无节制。


沉墨I方之城


明朝有个皇帝在位,仅仅九个月就驾崩于寝宫之内,死因颇受争议。但他在位的九个月中受到的赞誉,比在位超过40年的万历皇帝和嘉靖皇帝都要高,他就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

朱高炽是朱棣和徐皇后嫡长子,根据当时规矩,他在17岁的时候就被朱棣立为燕王世子。他生性沉重端庄、喜好读书,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正统的儒家教育。

朱元璋出生贫苦,没有念过多少书,所以对这个喜好读书的孙子颇为喜爱。但是对于马上皇帝朱棣来说,他对这个儿子并没有多少好感。

朱高炽不喜欢运动,最终导致他肥胖不堪,最胖的时候要两个人搀扶才能行动。由于朱高志身材原因,不适合带兵打仗,于是就被朱棣安排到后方监国。

朱高炽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是他和父亲不同。他尊重人才,重视儒家教育,将整个国家的治理路线,调整到了儒家的轨道之上。不但如此,他还平反朱棣生前所制造的一些冤案,也因此得到了很多士大夫的拥护。还有,他为了节省国家的开支,不再对外宣战,同时也叫停了郑和下西洋,这一系列举措,让明朝政治逐步的进入正轨。

但就是这样一位明君,在登基的九个月后,48岁的他阖然长逝。直到去世前三天,他还在深夜里处理公务,皇帝如此暴毙,奇怪的是,史书上对他的死因却之字不提。

有一种观点认为,朱高炽是死于纵欲过度。

因为他刚登基不久,就有大臣上奏折。内容中有提到:现在的国家正处于先帝驾崩的国丧期间,希望皇帝懂得节制。朱高炽看到这个奏折怒不可言,不知道是被戳到了痛处后恼羞成怒,还是被大臣管制太多而恼怒不已。他当即命令锦衣卫,狠狠地处罚了上奏的大臣。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朱高炽其实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朱瞻基害死的。

比起朱高炽深性温厚宽容,但他的长子朱瞻基和他恰恰相反。朱瞻基善骑射喜欢武力,工于心计,善于谋略。朱高炽早就察觉他非等闲之辈,曾经对他也有劝诫之语。

朱瞻基在父亲登位之后,便迫不及待地为自己上位早做打算。他买通了朱高炽身边的亲信,在5月13日那一天,谋害了自己的父亲。

两种观点,各有拥护者,但是都难以拿出确凿的证据,关于朱高志驾崩的真正原因,也就淹没在历史之中了。

其实我倒觉得挺正常,他那么胖又不运动,都四十多岁了,肯定什么高血压、糖尿病都找上门来了。更何况古代皇帝本来就都不高寿,他能活48岁已经算不错了。


历史小跟班


都别抢,我来答。

其实原因是非常简单的,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1424)继位时已经多少岁了呢?46岁,很惊讶吧,而46岁恐怕已经不能再称之为壮年吧。毕竟说“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40岁以后男人的精力就会慢慢的下降。

而朱高炽继位时已经46岁,精力早已大打折扣,不能和二十几岁的精神小伙相提并论了。46岁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年纪,但是放在平均寿命只有六十岁左右的明代,46岁足以是一个坎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必须得考虑到朱高炽作为一个皇族的生活方式,朱高炽是有名的大胖子皇帝,而且还是那种不喜欢动,喜欢静的宅男级胖子。当然,按照他的体重,想要迎风奔跑也很困难,朱高炽身体肥胖到需要两个侍卫搀扶才能行动,即便如此也是步履蹒跚。

为此朱高炽还出过洋相,《明史·朱高煦传》就记载了朱高炽有一回和朱高煦一起去拜谒孝陵时不慎跌倒的情景:

祖尝命同仁宗谒孝陵。仁宗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

我估计他的体重应该在300斤以上,一个人的体重能够达到这个量级,一般很少是因为胡吃海喝造成的,而是身体出现了问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肥胖症”,由于身体的代谢出现了问题,所以摄入的热量无法有效被消耗掉,因此堆积下来成为脂肪。

瘦子之所以吃不胖,是因为代谢过快,摄入的热量又无法转化成为脂肪。所以说不管是过瘦,过胖都是一种疾病。朱高炽如此庞大的肥胖体型,显然增大了容易患上“三高”的风险,以及其它潜在病因。

所以最后朱高炽是怎么死的呢?就是猝死的,对于他的死因猜测还有点多,无非就是纵欲、过于操劳之类的,其实总和起来就是他的身体不堪重荷,最终导致猝死。虽然朱高炽是一个行动不便的大胖子。

但他却是明朝皇帝中少有的子女遍地开花的皇帝,他生育了10个儿子7个女儿,繁殖能力算是很强的了。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而朱高炽作为一个大胖子,连活动都有所困难,自然不必奢望他有什么健身运动。

过于肥胖的身体,以及纵欲过度的生活,都为他以后的猝死埋下了隐患。也因为身体肥胖,朱高炽并不讨朱棣的喜欢,至少早年朱棣还没有夺得大明江山时,崇尚武力的朱棣对朱高炽并不是十分欣赏。

尤其在发动靖难之变时,朱棣的内心更加希望自己的儿子更加随着自己上阵杀敌,但因为朱高炽的身体条件不允许而作罢。这也导致后来朱高煦参与到夺嫡之争中,早年朱棣也曾激励朱高煦说:

燕王欲且议和北还,适高煦引兵至,王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明通鉴·卷十三》

话外之音自然是让朱高煦好好表现,朱高炽的身体不好,万一出现个什么情况,世子的位置就是你的。但是朱高煦这个人没有掌控好,犯了很多错误,最后导致朱棣夺得天下,心想打天下是一回事,治理天下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性格仁厚的朱高炽为太子,而朱高炽确实也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如果不是因为身体原因,相信永乐之后明朝在他的治理下还会更加强大。但他登基为帝时确实年纪已经很大,46岁对于这个大胖子来说是一道坎,身体里的隐疾最终在他当上皇帝不久便爆发。

不能不说是一种凑巧。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围炉谈史


公元1424年9月,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正式登基为帝,然而仅仅第二年5月朱高炽就突然驾崩,前后在位时间还不到一年,是整个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由于仁宗是几乎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暴毙的,所以对于他的死因,在历史上一直都存在诸多的争议

关于明仁宗的死因究竟为何,主要有三种说法:

  • 第一,天生过度肥胖,所以有疾病在身,是猝死;
  • 第二,纵欲过度,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所以突然驾崩;
  • 第三,其子朱瞻基谋害。

根据典籍的相关记载,朱高炽天生就相当肥胖,从体型上来看一眼就知道非富即贵。相传朱高炽因为太胖了,甚至走路都有困难,需要有人搀扶才能行走。

也因为朱高炽实在太胖,而且生性仁慈宽厚,所以向来勇猛好武的明成祖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嫡长子,甚至一直有将其废黜的心思。

现代医学也证明了,肥胖容易造成很多疾病,尤其是像明仁宗这样过度肥胖,甚至是说走路都需要有人来搀扶的这种肥胖。从这方面来看,太胖了的明仁宗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不是很健康

明太祖废除中书省与宰相制度以后,将皇权集中起来,虽说还有内阁等为皇帝分忧,可实际上明朝皇帝的工作量还是相当大的,尤其是早期,批红票拟之权还是牢牢握在皇帝的手里,大事小情依旧需要皇帝亲自裁决。

历史上的仁宗皇帝也是个勤政的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每天处理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其登基的时候都已经四十多岁了

虽然仁宗称“仁”,但其好女色也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仁宗纵欲过度导致暴毙也是一种非常广泛的看法。总体来说朱高炽是个比较出色的帝王,然而朱高炽有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嗜欲,经常不顾身体,流连后宫之中,有臣子进言劝谏,却受到了朱高炽的斥责

一个原本就体型过胖,身体不算多健康的皇帝,每天工作量也相当大,而且当时年龄也不算小了,却还如此贪欲,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自然也是显而易见

除了明仁宗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个并不是太靠谱的说法,就是仁宗其实是被其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所害。

当时民间传闻,成祖朱棣一直都非常不喜欢朱高炽,想将其废黜,然而另一方面成祖却非常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瞻基与其生父性情完全不同,英勇善战、懂得兵法谋略,朱棣一直没有真正废掉朱高炽的储君之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皇孙。朱瞻基见宠于朱棣,而且其本身也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他觉得父亲太过懦弱,所以急不可耐取而代之

当然,这只是传闻,关于朱瞻基弑君弑父谋夺皇位的说法并不靠谱,朱瞻基并非阴狠之人,而且其作为朱高炽的继承人,其皇太子地位根本无可撼动,没有任何威胁,他没有理由做出当年隋炀帝那样的事情

除了肥胖、纵欲、被害等,朱高炽的死因还有个可能,那就是遗传。明朝皇帝普遍短命,除了下落不明的惠宗、死因不明的代宗、自尽的思宗,明朝只有朱元璋、朱棣、朱厚熜活到了60岁以上,一大半皇帝30多岁就驾崩了。明朝皇帝普遍短命的同时,诸藩王后代倒是长寿者甚多,所以也可能是明成祖这一脉的遗传出了问题。


澹奕


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北征回师的途中病逝。同年的九月七日,朱高炽听从朱棣的传位遗诏登基为帝,改年号为洪熙。然而仅仅登基十个月后,朱高炽便病逝于紫禁城,享年四十八岁。

四十八岁的朱高炽在现代人眼里可能不算老,但是在古代的话早已脱离“壮年”这个时期了。在有明一代的皇帝之中,他也算得上比较长寿的了。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71岁),成祖朱棣(65岁),世宗朱厚熜(60岁),明神宗朱翊钧(57岁)外,其余的皇帝寿命都很短,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死的时候才38岁,其他皇帝:英宗朱祁镇(38岁),宪宗朱见深(41岁),孝宗朱佑樘(35岁),武宗朱厚照(31岁),穆宗朱载垕(36岁),光宗朱常洛(39岁),熹宗朱由校(23岁),思宗朱由检(35岁)。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明朝的大多数皇帝连40岁也活不到,朱高炽在里面已经算是比较长寿的了。

朱高炽的体质比较弱,患有严重的肥胖症(野史里称他足有300多斤),并且他还是个跛脚,走路都要两个人搀扶。但除此之外,明仁宗继位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重大疾病。据《明史》记载,就在他死前几日,他还在处理政务,身体也未见任何异常。那朱高炽为什么会猝死呢?

关于朱高炽为何猝死,民间野史之中有以下几种猜测:

一:被其长子朱瞻基毒害。朱瞻基和他父亲朱高炽性格非常不同,由于朱瞻基的少年时光基本上都是和朱棣在一起的,史料记载“自是(永乐八年),太宗巡狩北京及征胡虏,(朱瞻基)皆从行”,所以朱瞻基的脾气性格像极了朱棣。朱棣对朱高炽的不满他时常看在眼里,自然而然的自己也开始瞧不起父亲这种窝囊的形象。之后为了让自己早日登基做皇帝,别像朱高炽那样做二十年太子,于是便毒杀了朱高炽。

二:纵欲过度,然后乱吃药导致中毒身亡。明人陆釴《病逸漫记》中有记述:“仁宗皇帝驾崩甚速......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明史·罗汝敬传》中也记载,“……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这种吃错药中毒身亡的观点也分两种,一种是乱吃春药而死,另一种是为了治疗性病乱吃药而死。

不过我觉得朱高炽的猝死也没有民间传的那么邪乎,无非就是长得太胖患有高血压,长期以往得了心脏病之类的然后一个不小心就猝死了。现代社会得了高血压心脏病猝死的人多了去了,就连年轻人都有,就更别说医学不发达的古代了。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熊喵君的历史世界


朱高炽的突然病逝与其纵欲有关。

洪熙元年的五月,正值壮年的朱高炽在钦安殿突然去世,年仅四十六岁。钦安殿是一个道教场所,对于朱高炽之死,一直有三个传言,①是朱高炽被雷击而死;②是误喝了妃子下了毒的酒而身亡;③是朱高炽纵欲过度而死。

不知道这三个传言的真假,也无法探究。但是,笔者认为朱高炽的突然驾崩与其纵欲有关。

朱高炽的太子生涯可谓郁闷至极,在得到权力之后,恩仇必报,过度放纵自身的欲望,这是对身体极其不利。而且,朱高炽本身身体就不好,最终草草结束了一生。

郁闷的太子

朱高炽从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即位,洪熙元年五月去世,皇帝的生涯只有短短的十个月,不到一年。可是,朱高炽却当了整整二十年的太子,而这个太子当得相当的郁闷。

史书中记载朱高炽“仁宗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由此可见,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不是武将的料,而朱棣却善武。

因此,朱棣并不喜欢朱高炽。

朱棣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朱高炽、二儿子朱高煦和三儿子朱高燧。在这三个人中,朱棣最喜欢朱高燧,最器重朱高煦,最不喜欢的就是朱高炽。这样一来,朱棣曾经想要立朱高煦为太子,废除朱高炽的世子地位。

但是,朱高炽很幸运。朱高炽可以说是一个文人皇帝,这样一来就比善武的朱高煦更讨文武百官的喜爱。在金忠、解缙、黄淮等人的支持下,解缙的一句“好圣孙”,最终朱高炽保住了太子的位置。

可是,朱高炽当上太子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朱棣的皇位是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过来的,所以他总觉得某些人权力大了,就会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这样一来,朱棣残忍多疑,朱高炽在他手下干活自然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当时,朱棣有迁都北平的打算,就留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但是对朱高炽的权力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限制。

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时,大臣有事朝见,需要多个官员都在场,不得私见。而且,无论大小文武官员的升迁、任免都需要由相关部门向朱棣汇报,朱棣进行批准。这样一来,朱高炽的权力可以说是被限制了很多。

其次,朱高煦对朱高炽抢了太子之位怀恨在心。一直在搜索朱高炽的不法之事,抓朱高炽的把柄,挑拨朱棣和朱高炽两人的关系。这样一来,朱棣对朱高炽的猜忌更大了,对朱高炽手下的官员频频伸出杀手。

可是,朱高炽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朱高炽这个太子当得相当的郁闷,朱棣的不信任、他人的诬陷、手下的大臣被诛杀等等,这一切朱高炽却毫无办法,只能受窝囊气。这样的太子,朱高炽一当就是二十年,他内心的郁闷是有多大。

纵欲过度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北征回师中病逝,朱高炽成功继承皇位,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者,之前身边所有限制他迫害他的环境全部没有了。

这样一来,朱高炽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随心所欲。

朱高炽当太子时,本来有二十个厨子专门来给他煮饭的,后来却被朱棣突然取消,说这二十个人来路不明。这样一来,朱高炽没有了专门的厨子,除了一日三餐,一杯茶、一个点心都不给。

朱高炽当上皇帝后,翻看以往的奏疏,发现是有一个叫井泉的官员上奏诬陷他,所以朱棣才撤掉他的厨子。朱高炽十分生气,就把井泉叫过来,把奏疏给他看,然后贬他为民。

其次,朱高炽对于有帮助过他的人给予回报,黄淮、夏原吉等人得以重用。

从此来看,朱高炽也有点睚眦必报,当上皇帝后,身边没有了限制的环境,不管是对官员还是其他的事,朱高炽都可以放纵自身的爱憎。但是,过度放纵对身体是极度不利的,而且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好。

这样一来,身体差,又过度放纵,是有可能突然病逝的。

结语

朱高炽当太子时实在是太过郁闷,受尽了窝囊气,心中的苦恼是常人无法理解的。这样一来,当身边的限制和迫害的环境没有了,朱高炽也许还会有点不适应,但他可以纵情的释放自己的爱憎。

过度的放纵,必然会对身体造成威胁,朱高炽之死与其纵欲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