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並不意味著高收益


近來雜七雜八看了一些高股息公司,有幾點收穫。

股息高且穩定的公司,多是業務比較成熟、盈利模式相對固定的公司。比如下面幾隻。

高股息,並不意味著高收益

其中的北大荒、信立泰都有一定的潛在雷點。

承德露露、韶能股份、重慶水務、陽光照明稍微好一些,只是看不到什麼增長空間,或者說它們業績的增長讓人提不起興趣。

餘下的九陽股份和永新股份算是比較喜人的,財報乾淨,看不到明顯瑕疵,盈利的穩定性也相對可靠。

同時業績也有潛在增長點,前者在於新銷售模式和產品發力帶來的業績成長預期,後者則是亮眼的外銷增長。之外,甚至還有一些彩蛋。

但是呢,它倆最大的問題是,估值並不便宜

或者換一種思路,市場完全體現了上面8只股票的基本面。

好與孬,都在價格裡。

由此及彼,甚至可以做這樣一種假想——我隨便打開一隻股票的K線圖,如果表現很好,那大概率預示著這家公司的基本面不差

基本面和市場表現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統一,即便是在市場不好的光景裡。這麼看來,勤勤懇懇翻財報,似乎是白費力氣。

通過翻閱財報,好像找不到特別好的機會。比如,發現永新股份和九陽股份不錯,但顯然不能買。

買股票,最基本的操作依然是覺得好,就買來拿著,並且做好一直持有的準備

瞭解更多,知道更多,很多時候只是在補充我們的知識體系。並且可能在理解市場與發現價值之間探尋和遊走。

比如,當前市場,就估值水平來講,上述高息股的股價都非常合理。但如果我們超脫於現在,能發現就長期而言確實有低估的個股,甚至十分低估的個股。

再進一步延申,格雷厄姆的投資邏輯似乎是捕捉店鋪關門時打折甩賣的商品,更類似於套利交易。

巴菲特本質上其實是成長股玩家,一隻股票在具有價值的基礎上,具備成長性,才是真正的價值,是以合理價格買入優秀公司的本質。

所以在看之前幾隻高息股的時候,模模糊糊之中,我也把弊端最少,更具成長性,作為了兩個核心,關鍵就是"無雷,成長"

再聯想之前分析手中個股,發現只有白雲機場和上汽集團,是上市以來增長超過10倍的公司,回溯核心,依然逃不脫"無雷、成長"。

無雷,更多體現於財報的乾淨、簡潔;成長,更多表現在淨資產收益率。之前曾仔細統計過上汽集團的歷年股價表現,最後驗證了一個驚人的事實——股價年化表現和淨資產收益率高度匹配

最後,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的一些做法。

1.分紅只是一種收益的最直接表現形式,甚至是一種市場的趨勢,乃至是公司業績的試金石。

但不應該過於關注,從分紅角度切入,確實能排除掉非常多劣質公司,但也忽略了很多優秀公司。

2.對市場進行判斷,從而進行不同個股的倉位佈局。在某種程度上是老成之舉,但未免太過於小心謹慎了,而且錯失最大的利潤。

中庸,往往意味著不夠鋒利,不夠優秀。披荊斬棘、開拓進取,市場裡需要的絕對不是中庸。

3.排雷、鎖定成長,以淨資產收益率為中軸,或許是我下一步關注的重點。

有雷的不碰;若無成長,即便歷經牛熊顛簸,最終也不過泯然眾股矣;淨資產收益率就是判斷的中軸。


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