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天妒英才,或許大唐文壇一哥就沒李白杜甫什麼事了

上一期講相愛相殺的大唐文壇一哥之爭,曾提到了初唐四傑,這一期便來談一談初唐四傑的C位王勃。小編願意花整整3個多小時來寫這一篇文章,論一論憑什麼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夥子能排在初唐四傑的NO.1,並不是因為讓著這乳臭未乾的小子,也不是因為人家作品多,而是因為人家天生奇才。如果不是他"命途多舛",再加"英年早逝",或許李白和杜甫這兩人大唐文壇國家隊的寶座根本輪不上。

若非天妒英才,或許大唐文壇一哥就沒李白杜甫什麼事了

幼年神童

王勃,字子安,出生在絳州龍門,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河津市,當別人家的小朋友還穿著開襠褲,裹著尿不溼,嘴裡舔著棒棒糖的時候,6歲的王勃就能寫出十分流利的文章,受到大家的一致讚美。把時間推後幾十年,這年紀的李白還蹲在河邊看老奶奶鐵棒磨成針,杜甫還在泥地裡玩耍呢,而王勃註定要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事實上,王勃的起跑線或許就比別人高出了許多。曾祖父王隆在隋朝時擔任了多地的縣令,撰有著名的《興衰要論》;祖父王通是隋朝末年的大學士和大教育家,叔祖父王績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其父親王福疇是當朝太常博士,可以說出身書香世家的王勃,文學功底和素養確實比別人好多了。

9歲時,王勃已經熟讀了《漢書》,更加令人吃驚的是,王勃竟然開始對二十四史之一的《漢書》挑刺揀毛病,撰寫了《指瑕》十卷來指出顏師古的錯誤之處。這就好比是,上小學二年級的你,讀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給愛因斯坦寫了十張A4紙的審稿意見,你說愛因斯坦的棺材板還蓋得住不!10歲的時候,已經熟讀六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神童。想想10歲那年的李白和杜甫,哎,還是不想了。12歲到14歲時,王勃就去到了長安,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等,你敢想象,一個小學還沒畢業的孩子就去到了北京天安門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若非天妒英才,或許大唐文壇一哥就沒李白杜甫什麼事了

未冠入仕

16歲那年,王勃參加了中央考試,順利成為了國家公務員。值得一提的是,王勃參加考試的科目叫作"幽素",即王勃應幽素科試及第。這邊要給各位讀者朋友們普及一下,在唐代,最初設立的科舉科目十分眾多,好比是現在的語數英、物化生、政史地,其中我們最熟知的便是進士,當然還有諸如明經、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大大小小几十種,當然也包括了王勃考的幽素。

古代文壇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可見進士考取的難度最大,側重於詩賦,需要極大的文學功底和才華氣度,很多人考了一輩子都沒考上,考上的還有一大批是中年甚至老年的文人騷客。而明經大多是死記硬背的東西,類似於高考,相對來說簡單一些。至於其他幾科,有的簡單,有的偏門,故而後來不斷被廢止。通俗來講,進士就是985和211,難度有點大;明經就是普通高校,拿文憑簡單一點;幽素等科相當於是專科院校,甚至有點成人高校的感覺。歷史上我們熟知的很多大家,諸如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均是進士出身。

王勃有著保送清華北大的實力,為什麼去考了專科院校呢。事實上是王勃在朝為官的父親,早給王勃打算好了前程,趁著老爹還在臺面上,你別傻乎乎去考進士,考個簡單的,混一個文憑,反正那時候清華北大還是專科院校,學歷都是本科。再說了,考了進士又怎麼樣,朝廷職位沒空缺,你依舊沒機會當官。於是乎年紀輕輕的王勃順利被安排上去了。16歲的王勃,被中央組織部任命為"朝散郎",差不多是一個區級幹部,成為了大唐朝最年輕的大學生官,一時間名動天下,熱搜榜前幾名都是這個小夥子。再來看看李白16歲的時候,剛剛出道,沒啥名氣,杜甫還在十年寒窗,不提也罷。

王勃擔任朝散郎後,也趕上了國家重點項目乾元殿的順利完工,才思敏捷的王勃當時就寫了一篇《乾元殿頌》,獻於高宗。"坐圭臺而清俯仰,晷緯齊明;臨鼎邑而重威靈,風雷合響"、"皇圖不恃,聖人追卷領之風;神器無私,才子奉褰裳之運"這一句句氣勢磅礴,詞藻優美,文章洋洋灑灑幾千餘字,直叫高宗驚呼:奇才,我大唐之奇才啊!懂行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篇頌文字之精妙,氣韻之宏大,功推三祖,頌德讚美,就連當時文壇之大家都不敢輕易比肩。唐高宗看完之後更是讓中央和地方各級組織學習,並且要求寫讀後感,一時間王勃大唐文壇網紅的名號實至名歸,在別人眼裡,王勃前途無量。

正在少年得志之時,王勃結識了好朋友杜鏡,這個人也就是後來的杜少府。那一年,杜鏡收到詔令,要前往四川任職,這可苦煞了兄弟兩人。那個年代,西成高鐵還沒有修建,長安和成都就等於是異國他鄉,這兩個好基友或許這輩子都沒機會再見了。王勃親自擺宴送別好朋友,酒過三巡,門外的悽風冷雨更是讓這一雙離人分外愁苦。俗話說"喝酒不騎馬,騎馬不喝酒",醉醺醺的王勃強忍著苦痛,在臨別之際發了一條微博,題目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文字如下: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發完微博,好朋友漸行漸遠,王勃痛苦地轉身,拭去眼角的淚水。低頭看一下剛發的微博,無數的點贊轉發加評論,微博頭條又被這年紀輕輕的小夥子所承包了,一時間開了掛的王勃再次被大唐各界人士所推崇敬仰。而這一首詩,也成為了千古流傳的送別詩,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訴不盡多少相知相識的真摯情感。


若非天妒英才,或許大唐文壇一哥就沒李白杜甫什麼事了

一落千丈

正處在事業上升期的王勃,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大好前程竟然是斷送在自己的文采之上。當時的沛王李賢年輕好玩,常與英王李顯鬥雞比賽。一次,沛王李賢要與英王李顯決鬥,要比賽決出誰家的鬥雞才是鬥雞中的戰鬥機。為了壯大聲勢,打擊英王李顯,沛王李賢就讓王勃寫一篇鼓舞士氣的文章,王勃就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還真別說,一個小小的遊戲,王勃都能寫得一本正經,文章駢四儷六,對仗工整。

比賽過後,皇子及京城權貴的朋友圈內都流傳著王勃的《檄英王雞文》,當然這也被唐高宗瞧見了。唐高宗欣賞完後就不開心了,指責王勃,堂堂朝廷命官,不思君報國,規勸皇子,反而玩物喪志,挑撥皇子關係。瞭解初唐政治史的朋友們應該知道,這是犯大忌了。再有影響團結,不務正業。無奈,王勃被炒魷魚,被趕出長安,憑自己的才學和苦心剛經營起色的仕途,就這樣毀於一旦,只好去往他鄉尋求詩和遠方。

若非天妒英才,或許大唐文壇一哥就沒李白杜甫什麼事了

羈旅蜀川

19歲的王勃灰溜溜地離開長安,老家也沒臉回去,這個時候男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兄弟。王勃決定去四川,找自己的好基友杜少府。此時的杜少府已經在四川混了幾年,當他帶著濃厚的四川口音親切地叫王勃時,不知道當時王勃這個瓜娃子是否還能耍得開心。正所謂他鄉遇故知,淚流滿面時。一個昔日的文壇一哥,如今混成這個鬼樣子,一個是曾經親手送別的好友,如今混得比自己還好。王勃難免鬱鬱寡歡,孤苦憂傷。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在蜀地的這兩首《江亭夜月送別》,那些"泣"、"離"、"寂寞"、"寒"等字眼,無不是王勃灰暗時期的真實寫照。試問在自己人生巔峰時期,因為那麼點事情而一落千丈,誰能不哭不鬧。本身這些個文人騷客就特別容易感傷,更何況還是一個20歲不到的年輕小夥。

作為好基友的杜少府當然不能忍心王勃如此消沉,於是他用他那老父親般的話語,鼓勵和告誡王勃要振作起來。或許這就是基友的力量,王勃的bgm立馬從劉歡老師的"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進風雨"變成了周華健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在蜀地徘徊了3年的王勃,終於重拾信心,21歲的他重返京城,文官做不成,就去做了武官。在朋友幫忙下,王勃在虢州謀得了一個參軍之職,可以說是軍隊裡的文職,也算是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和體面的工作。

命途多舛

太平的日子沒過多久,王勃就陷入了一場殺人事件。就在王勃任虢州參軍期間,因為窩藏了一個罪犯曹達,讓他住在了自己家裡。但是時間一長,王勃越想越不對,自己這是包庇啊。

如何是好?要說年輕人畢竟是年輕啊,頭腦一熱,竟然起了殺心。手起刀落,分分鐘之內,人已經倒在血泊之中。本想著在自己家裡面作案,應該是不會留下什麼人證物證。但是神奇的有關部門依舊查到了王勃的頭上,一時間當地政府機關成立專案組,武警、反恐、公安迅速到位,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仁不讓之勢,勘察此案,抓捕王勃。然而此案依舊是疑點重重,罪犯曹達為何會尋得王勃相幫,王勃又為何要保護罪犯曹達,此兩點史書說法不一,至今難以追尋。

一時間,王勃殺人案件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紛紛報道,央視新聞媒體也是頻頻轉播。是什麼讓昔日的文壇一哥淪為殺人罪犯,是什麼讓一介學子手持冰冷的兇器,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敬請收看今晚21點播出的《大唐說法》……

人生再度陷入了絕望,心灰意冷的王勃本以為自己將命喪於此。好在老天爺珍惜人才,碰上了唐高宗大赦天下,王勃因昔日表現不錯,死裡逃生。然而王勃的父親卻受到了牽連,被貶為交趾縣令,就是現在的越南河內。在大唐時期,越南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當時那是個鳥不拉屎的荒蠻之地。王勃出獄後十分慚愧,決定到父親做官的地方去陪伴父親,只盼盡孝於膝前,不求聞達於諸侯。

若非天妒英才,或許大唐文壇一哥就沒李白杜甫什麼事了

千古一文

25歲的王勃從北方出發,一路向南,重陽節前便到了江西洪州,也就是今日的南昌城。此時,正好碰上了都督閻伯輿新修滕王閣完畢,並且在重陽節那日大宴賓客於滕王閣之上,順便舉行洪州第一屆詩詞大會。文人騷客自是紛紛前往,王勃也不例外。雖然近幾年自己的名聲不那麼好,但畢竟是當年的文壇一哥,閻都督也敬佩他的才華,因此王勃輕而易舉就獲得了本屆詩詞大會的參賽資格。

這一日,俊才雲集,賓從滿堂,在閻都督等領導的重要講話之後,大賽進入到了關鍵階段。閻都督讓眾位文人準備好紙筆,叫大家為這次盛會作序。這時,文人們紛紛推辭:"小可豈敢,在下才疏學淺,怎敢在孟學士面前班門弄斧。"原來眾人都知道,此次宴會,其實是閻都督特地給自己的女婿孟學士安排的詩詞專場,有眼力見的人當然不會貿然出頭。這種在新聞媒體面前表現的機會當然要留給主人了,何況是閻都督親自安排的呢。

本來一切都在計劃之中,就在孟學士準備獨佔鰲頭之時,從角落裡傳出來一個聲音:"小生願一試"。眾人回頭一看,此人便是王勃。這可把一切部署都打亂了,但又不能不讓他上,於是乎閻都督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

王勃來到眾人面前,提筆開始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都督本就不開心,一看到此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寫道"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眾人依舊是沉默不語。再往下"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這時,閻都督開始坐不住了,眾人紛紛叫好。等寫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都督與眾人連聲稱好,拍案叫絕,不得不歎服道:真乃當時之奇才啊!說著,默默讓女婿趕緊把事先寫好的稿子扔進可回收垃圾桶,可不敢讓他人看見。

就這樣,名動天下的《滕王閣序》新鮮出爐。霸氣外露的《滕王閣序》贏得了在座文人的一致讚美,文章詞藻華麗,一氣呵成,王勃成功奪得了首屆詩詞大賽的總冠軍。值得一提的是,《滕王閣序》與後來駱賓王的《討武瞾檄》一起被後世譽為"駢文雙壁"。同時《滕王閣序》也連續多年入選中學語文課本,這麼多年,從未改變,不愧是小編心中的駢文之最。

《滕王閣序》中不乏"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孟嘗高潔"、"阮籍猖狂"等典故,也不乏"萍水相逢"、"漁舟唱晚"等名句成語。每每讀它之時,心中便泛起中華文化之美的波瀾,盪漾起駢文之韻的煙雲,三兩句間真說不盡《滕王閣序》的美不勝收,道不盡《滕王閣序》的字字珠璣。因此小編特地在文章末尾添加了《滕王閣序》的鏈接,希望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們好好感受下王勃的這篇千古華章。

若非天妒英才,或許大唐文壇一哥就沒李白杜甫什麼事了

高潮迭起

你以為《滕王閣序》寫到這裡就完事了,NoNoNo!王勃說既然風頭都我出了,乾脆就出個盡興吧。緊接著,在序文之後,題詩一首: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 自流。

讀者朋友們發現沒有,詩中最後一句空了一個字。這當然不是小學生做的填空題,而是王勃故意留的一個精華之處。然而當時在場的卻沒那麼容易解讀出這精華所在,眾人紛紛議論,這裡該是什麼字呢?有人說是"水",太俗氣;有人說是"獨",太膚淺。沒辦法,這就是那些所謂文人墨客的高見。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情形下,作為主持人兼主辦方的閻都督可謂甚是著急啊,眼看著親自操辦的詩詞大會變成了鬧哄哄的菜市場,那個尷尬呀。趕忙問王勃這到底是少個什麼字啊?王勃這時就管自個喝酒瀟灑,哼著小曲,不鳥任何人。在官場上混了那麼久的閻都督立馬就明白了,這是向我要稿費啊,不給的話,還不好收場,於是乎叫人準備了1000兩銀子,塞給了王勃,但心裡肯定有幾千只羊羔在奔騰,這是典型的敲詐勒索啊。

既然稿費到手,王勃也就故作謙遜:"小生不才,豈敢受此厚禮。"說完轉身塞進褲兜裡,接著一本正經地說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眾人聽後恍然大悟,連聲稱秒,雙擊666,不得不稱王勃是奇才啊,這也給本屆詩詞大賽迎來了第二個高潮。這以後,民間也流傳著王勃一字千金的故事,殊不知,這一字千金多少有點敲詐的意思哈。

就這樣,王勃的《滕王閣序》迅速紅遍大江南北,江西日報的頭版頭條、地方衛視的今日熱點紛紛報道。當然,這也引起了中央宣傳部的高度重視,很快唐高宗也親自學習了這篇千古華章,接連看了好幾遍,忍不住讚歎王勃是罕世之才。就在高宗想把王勃召回京城之時,卻不知一個噩耗傳來。

若非天妒英才,或許大唐文壇一哥就沒李白杜甫什麼事了

文星隕落

這一年,重新出道,憑藉《滕王閣序》火得一塌糊塗的王勃,推掉了所有的綜藝錄製和節目訪談,一路南下去見父親。當歷經千山萬水的王勃在交趾見到白髮蒼蒼的父親時,兩人抱頭痛哭,感嘆不已。

作為過來人的父親當然知道,就憑兒子這一身才學,不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發展可惜了,待在這犄角旮旯的十八線農村小城市是沒有出息的。因此,還沒噓寒問暖的父親立即勸解兒子要回長安謀出路。

王勃在父親身邊呆了一段時間便啟程北上,準備大展宏圖。然而,天妒英才,就在其乘船漂洋過海之時,不幸落水,命喪南海。此時的王勃,年僅26歲。

當噩耗傳來,身在南國的父親悲痛萬分,白髮人送黑髮人。而此時北方的朝廷,也無不為之惋惜。王勃,這年少成名的一代奇才,宛若是大唐文壇的一顆流星,來時匆匆,去也匆匆。正如那副對聯所寫:惜英年早逝,天涯何處覓知己。嘆華章永存,海內無人柱長天。

若向天再借幾十年,或許位列大唐文壇國家隊的李白杜甫都得靠邊站,一哥的位子又豈是爾等所能安坐的。

有趣的歷史千千萬萬,"三點水談"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