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到成都、长寿、涪陵!未来从两江新区快速通达

明年

两江新区将强化

与周边区域快速通达

两江新区建设局消息

两江新区—长寿区快速通道

两江新区—涪陵区快速通道

渝蓉高速公路进城通道

三条跨区快速通道都将在明年开工

分别连接长寿、涪陵(龙头港)和成都

【交通】到成都、长寿、涪陵!未来从两江新区快速通达

黄跃进 摄

两江新区道路交通网络

根据《2018·重庆·两江新区交通发展及运行分析年度报告》显示,两江新区长期驻留人口超过350万人,个体机动化(小汽车、网约车等)交通方式占比40.6%,工作日日均汽车使用量55.3万辆,同比增长11.3%,通勤交通呈现“大进大出”的特征,对外联系主要通道日流量143.9万pcu,同比增加8.6%。

由于两江新区仍然处于大开发大建设过程当中,对外联系通道相对较少,因此区域联系通道拥堵不断加剧。这三条快速通道能够强化两江新区与周边区域的快速通达,形成一体化道路交通网络,降低都市区内部交通成本。

【交通】到成都、长寿、涪陵!未来从两江新区快速通达

徐林志 摄

01 两江新区—长寿区快速通道

两江新区—长寿区快速通道全长约23.9公里,直接联系两江新区龙兴组团与统景镇、长寿经开区、长寿城区,兼顾客货运,道路功能以交通性为主。

目前,两江新区与长寿的路径主要有两条,分别是高速公路系统和常规道路系统,全长分别为75公里和84公里。该项目将六纵线向北延伸,经统景、明月山、长寿经开区连接长寿城区,三环高速以外主城段16.12公里,长寿段7.78公里。

建成后,从龙兴至长寿城区仅40公里,两江新区至长寿的距离将缩短一半左右,将大大加强两江新区与长寿区的产业联动。

【交通】到成都、长寿、涪陵!未来从两江新区快速通达

谈家琪 摄

02 两江新区—涪陵区快速通道

两江新区—涪陵区快速通道则是快速路六横线的东延伸,西起于两江新区快速路六横线与三环高速互通立交,向东穿越明月山,于洛碛镇处依次跨越渝利铁路、渝万铁路和长江,最终止于涪陵区龙头港。

线路全长约44.5公里,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主线双向六车道,为城市快速路。

全线主要构筑物为“三桥、三隧、六立交”。“三桥”分别为麻柳嘴长江大桥、犁香溪大桥、清溪沟大桥,“三隧”分别为明月山隧道、东温泉山隧道和新石隧道。

全线设置了5座全互通立交、分别为三环线立交、马家湾立交、梁子岗立交、新妙镇东立交、龙头港立交,另有新妙镇西立交一座。

该项目需穿越明月山、东温泉山,并跨越长江,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较大,因此工程总投资高达约170亿元。其中,两江新区段长度约4.06公里,总投资10.4亿元。

该项目是重庆主城连接涪陵的规划的唯一城市通道。建成后,以江北机场为起点,涪陵老城区为终点,两地距离可缩短为85.5公里,比通过沿江高速经绕城高速、长涪高速经沪渝高速到达,分别缩短约30公里、31公里。

【交通】到成都、长寿、涪陵!未来从两江新区快速通达

曾华 摄

03 渝蓉高速进城通道

渝蓉高速进城通道起点接渝蓉高速公路渝西收费站,经大学城、西永、井口,大竹林后,在两江新区与金州大道相接。路线全长15.62公里,建设特长隧道一座,特大桥一座,全线采用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度34.5米。

渝蓉高速重庆段于2013年底开通运营,全线于2017年9月贯通运营,至今进城通道尚未实施,无法快速进/出主城区。与二横线相比,本通道是渝蓉高速进出城最快捷的快速通道,缩短了主城核心区与渝蓉高速间的距离约6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井口与大竹林之间将建设一座大竹林嘉陵江大桥,主跨跨径为(200+350)米。

该项目的建设将实现衔接渝蓉高速、辐射带动渝西发展,同时进一步拓展成渝经济圈的经济合作空间,增强成渝经济圈辐射集聚能力。

此外,该项目兼顾市政道路功能,串联西永、井口、双碑与大竹林等区域,加强组团之间的联系,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双碑隧道—双碑大桥、大学城隧道—高家花园大桥的交通压力。

新闻多一点>>>

南川到两江新区高速公路明年通车

12月18日,来自贵州交建集团消息称,南川到两江新区高速公路(简称南两高速)春天门特长隧道右洞,于当日上午顺利贯通,标志着该隧道实现了双向贯通,为全线明年建成通车赢得了时间。

南两高速全长77公里,设计为双向六车道、时速80公里。起点为南川大铺子互通,经涪陵、巴南、两江新区,止于绕城高速公路刘家湾互通。项目建成后,两地间车程将从2小时缩短至50分钟。

南两高速还将与已建成的G65渝湘高速、G50S沪渝高速南线、渝宜高速、南道高速相连,并与在建的合川至长寿高速相接。

此外,这条高速将连接南川到贵州道真的高速公路,形成重庆进入贵州、广西的快速通道,未来,经由这条高速公路可以直达广西北海。

来源:重庆发布 重庆两江新区 重庆日报

记者:江亚蔓 赵鹏 杨永芹

平台支持:人民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