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2月31日越來越近,保險業務員有三種狀態:第一種:管我p事;第二種:終於要結束;第三種:時間在慢點兒吧!為何呢?原因就是好幾款預定利率在4.025%左右的年金險停售?所以,對於我們這種沒有年金險客戶的來說,停售不停售沒什麼影響;對於其他只能銷售低定價利率的年金險公司業務員來說,4%

"隨著12月31日越來越近,保險業務員有三種狀態:第一種:管我p事;第二種:終於要結束;第三種:時間在慢點兒吧!為何呢?原因就是好幾款預定利率在4.025%左右的年金險停售?所以,對於我們這種沒有年金險客戶的來說,停售不停售沒什麼影響;對於其他只能銷售低定價利率的年金險公司業務員來說,4%的殺傷力誰對比誰掛;而已經銷售了大量4%年金險的業務員來說,越晚的停售,能銷售越多,讓越多的客戶得到這種好產品。很多人覺得4%沒什麼啊?給大家舉個例子:上世紀90年代,我國的銀行儲蓄利率在10%以上,而當時的理財險保險保底利率是8%左右;20多年過去了,這些買了保底利率8%的理財險投資者們,現在並不會罵保險公司,而是怪自己當年太窮。隨著經濟發展,投資收益早過了時代紅利期,而是投資技術階段了。投資技術階段,靠的是現金投入,而不是以往的資產增值,這是有區別的。所以,看到現在的年金險,預定利率4%,保底3%左右,誰有能保證20年、30年後的會不會2%的理財都要靠搶呢?PS:年金險有預定利率、保底利率、結算利率三個概念。其中,預定利率越高,保費就越便宜,同保費情況下預定利率高的從保險公司獲取的利益就越多;保底利率,也就是大家說的“理財收益”,和銀行、金融機構理財不同,理財型保險因為屬於保險,是有保底利率的,即使保險公司投資虧到家,也會以保底利率給投保人結算;結算利率,這是保險公司實際給我們結算的“收益”,按月結算,一年12次就是複利增值。保底利率以上的實際利率屬於保險公司根據投資決定,而不是保證……舉例:某年金險保底3%,也許上個月實際結算是5%,但是下個月可能結算就是4.5%;若某年保險公司掉了坑,那麼它的結算最低都是3%。#保險家上頭條財富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