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奔!白大褂裡是病號服,坐著輪椅去查房,武漢八旬老專家帶病看診……

武漢晚報12月17日訊(記者武葉 通訊員李晗)武漢大學中南醫院84歲的骨科康復科老專家田輔友擁有雙重身份:穿上白大褂,他是病區最資深的專家;脫掉白大褂,他又是病區最年長的病人。從11月開始,因中風在病區接受康復訓練的他,每天早上都會在病號服外套上白大褂,參與疑難病例的會診,之後自己再接受治療。

老專家生病期間堅持看診

不料竟巧遇50年前的老病號

昨天上午8時許,又到醫生查房時間。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骨科康復科病房,查房的“白大褂”隊伍裡,有一位年邁老人的身影。他坐在輪椅上,由年輕醫生推行,但一到詢問患者病情的時候,老人立馬挺直了腰板,聽得格外仔細,邊看片子邊給出自己的診療意見。

淚奔!白大褂裡是病號服,坐著輪椅去查房,武漢八旬老專家帶病看診……

武漢中南醫院骨科康復病區,田輔友查看患者病情 記者苗劍 攝

不少患者發現,在他的白大褂裡,也穿著一身藍色條紋的病號服。原來,他就是中南醫院84歲的骨科康復科老專家田輔友。目前他也是該科的一名“老病號”,每天除了自己做康復訓練,早上也會和年輕醫生一起查房。

淚奔!白大褂裡是病號服,坐著輪椅去查房,武漢八旬老專家帶病看診……

田輔友指導年輕醫生按摩手法 記者苗劍 攝

“田教授,您幫我看看吧,這腰疼老好不了。”昨天,74歲的張奶奶躺在治療室,見到田老來查房忙打招呼。她說,上週她在家端臉盆倒水時,不慎閃到了腰,當時就腰疼得受不了。在家觀察了兩天不見好,張奶奶住進醫院按摩、理療,治療數日後症狀有所緩解,但仍未完全康復。

“我來看看。”在三位年輕醫生的攙扶下,田老顫顫巍巍從輪椅上起身,一步一步挪到病床前。他笑著說:“別看我腿上沒力氣,手上可有勁得很”。仔細檢查過後,他伸手往張奶奶腰部穴位上一點,張奶奶不禁“啊”的叫出聲,“對對,就是這種電流感”。

原來,早在上世紀70年代,張奶奶就曾找田輔友看過病,“他的指上功夫非常了得,點穴瞬間一股電流直達足底,過後卻感到渾身鬆快”。張奶奶說,自田輔友以後,她在其他醫生那裡再未尋覓到這種觸電感。沒想到此次重逢,田輔友竟是以病友的身份為她看診。

一個月內接連三次中風

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發揮餘熱

今年6月,田輔友腹痛難忍,經檢查證實為胃癌,隨即接受了胃大部切除術,只保留了1/4的胃。

長期臥床對老年人來說兇險異常。從7月12日到8月1日,田輔友住院期間接連三次中風。第三次中風後,老人右側肢體癱瘓、失語,病情平穩後轉入骨科康復科接受後續治療。

骨科康復科主任田峻,是田輔友的兒子。他介紹,經過兩個月的肢體功能訓練、呼吸訓練和語言訓練,父親恢復情況非常理想,但情緒卻始終處於低谷。田峻說,父親65歲退休後,仍在家堅持為病人看診,此次病倒後離開他所熱愛的事業,他覺得自己“沒有用了”,內心很失落。

為了幫助父親振作起來,田峻想了很多辦法,但都未能湊效。直到有一天,他注意到父親臉上又有了笑容,觀察之下才發現了父親的“秘密”——父親私底下在悄悄地給“病友”看病。

一位50多歲的阿姨做家務時,剛直起身就動彈不得了,被送入康復科接受治療。起初,田峻認為患者是閃了腰,治療卻收效甚微。老爺子為其檢查後特地提醒兒子,“患者骶髂關節有問題”。田峻忙來到患者床前仔細一摸,患者骶髂關節果然有問題。找準了問題的“靶點”,這位阿姨的病很快就康復了。

淚奔!白大褂裡是病號服,坐著輪椅去查房,武漢八旬老專家帶病看診……

坐著輪椅的田輔友帶著醫生一起查房,與患者交流病情 記者苗劍 攝

“既然老爺子想做這件事,病人也認可他,不如就大大方方地看。”田峻說,在他的安排下,父親每天上午在病號服外穿上白大褂,帶隊參與疑難患者的會診。老人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發揮餘熱,一面給病人看病,一面將自己看診的經驗教給年輕醫生,這兩個願望得到了滿足,他的精神狀態也好了許多。

手稿裝滿兩個大箱子

希望年輕人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田輔友一家,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淵源頗深。

田峻介紹,父親十幾歲師承武術名師,擅長太極拳、通臂拳、易筋經等。1958年,他被推薦進入中醫院校,開始系統地學習中醫理論。他將武術中的一些手法融入治療中,比如“以指代針”,通過點穴將手上的力道層層透達,“深至骨頭,遠達臟腑”。針對中風癱瘓患者的肢體無力,他將武術中的“撐筋拉骨”的方法運用至康復訓練中,幫助患者主動或被動牽伸,“這實際上和現代康復中的牽伸療法不謀而合”。

1985年,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成立骨科康復科,田輔友既是建科元老,又是第二任科主任。他很樂意將自己畢生所學交給年輕人,手稿裝滿了兩個高三四十公分的箱子。從退休直至79歲,他一直堅持為病人做治療,多的時候一天要看二十多個病人。如今,兒子田峻已從父親手中接棒前行,孫女也在學習中醫。

“肘關節是個硬骨頭,蠻力按摩很容易使患者受傷,要把毛巾或枕巾對摺兩下墊在下面,按壓的時候患者要找到那種酸脹感。酸脹過後,要感覺舒服。把這些簡單的按摩方法教給患者家屬,在家裡就可以經常做”。住院期間,田輔友不遺餘力地將自己看診的心得體會傳授給學生和病友家屬。他坦言還有很多事想做,卻感到力不從心。“能給病人看病是最幸福的事,希望年輕人能夠珍惜當下,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學習,勤於動腦,不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