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西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提速 打造“亞洲鋰都”

赣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速 打造“亚洲锂都”

宜春經開區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加緊生產鋁塑膜產品,以供應國內各地市場。 (資料圖片)

江西宜春市咬定做大做強做優中心城區,增強贛西轉型升級的引領帶動作用,創建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國家健康城市,建設區域性文體教育中心、休閒旅遊商貿中心、醫療健康養生中心和先進製造業基地。

11月21日,江西宜春大數據產業園正式開園。當天,華為集團在華東區域規模最大、密度最高的贛西雲數據中心正式上線運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依託贛西雲數據中心和“雲上宜春”大數據平臺,計劃用2年至3年時間完成30個智慧應用項目建設,覆蓋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雲數據中心將成為贛西地區產業發展的新引擎,開啟贛西區域公共服務一體化新進程。”宜春大數據產業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辛榮均說。

贛西雲數據中心的上線運行,為宜春市“贛西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去年以來,宜春市圍繞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和輻射帶動力,大力推進“三個中心,一個基地”即文體教育中心、休閒旅遊度假商貿中心、醫療健康養生中心,以及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醫藥器械等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新的氣象。

城市提質擴容

贛西地區包括宜春市、萍鄉市和新餘市,是江西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在對接融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意義。2017年12月,江西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上,“支持宜春建設贛西區域性中心城市”正式上升為省級戰略。

然而,長期以來,受“虹吸效應”影響,位於南昌、長沙兩個省會城市之間的宜春,距南昌210公里,距長沙200公里,宜春中心城區不大不強、首位度不高、向心力不強成為發展中的最大“短板”。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宜春市實現GDP1764.55億元,位列全省前四強。其中,靠近南昌的豐城、高安、樟樹三個縣級市GDP總和就佔了54%。“宜春要成為贛西的中心,必須迅速將市本級這塊‘短板’拉長,形成齊頭並進、百舸爭流之勢。”宜春市發改委副主任雷敏說。

“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就是要把宜春打造成為經濟發展中心、科教文體中心、商貿旅遊中心、康養醫療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綜合交通中心,著力提升中心城的首位度和影響力。”宜春市市長王水平說。

為此,宜春高起點規劃,著力構建“五組團、雙十字、一環城”,即宜陽新區組團、袁州古城組團、明月山景區組團、教體新區組團、宜萬經濟走廊組團;高速公路、快速鐵路雙十字立體交通網絡;80公里繞城高速公路的中心城市格局。

在教體新區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宜春學院新校區、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宜春幼專新校區、宜春學院附屬醫院、體育公園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教體新區指揮部常務副主任易國民介紹,新區計劃用5年的時間,基本完成一期建設,引流20萬至30萬人口,使之成為輻射贛湘鄂邊區的教育文化體育高地。

為帶動區域整合步伐,宜春市啟動了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其中宜春中心城區項目360個,截至8月底完工55個,完成投資130億元。“我們將城市功能品質提升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打造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宜春市住建局副局長袁小飛說。

打造“亞洲鋰都”

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必須以經濟實力作為強力支撐。面對經濟輻射力、產業支撐力、要素集聚力等方面存在的較大短板,宜春市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積極做好淘汰落後工藝與產能的“減法”、創新驅動的“乘法”,建材、食品、紡織、鞋革等傳統產業“脫胎換骨”,鋰電、中醫藥、新材料、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健身壯骨”。

11月26日,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新能源及節能環保行業總決賽在宜春開幕。開幕式上,宜春本土鋰電企業代表,以“我們的‘鋰’想”為主題,展示從鋰礦到鋰電池,再到新能源應用的變換旅程,展現宜春鋰電行業發展蛻變歷程,受到參會代表的一致好評。宜春市委書記顏贛輝介紹,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產業從2009年起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上游鋰礦採選、碳酸鋰生產,中游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電池製造,下游新能源汽車生產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宜春“亞洲鋰都”名片日益明亮。

近年來,宜春大力實施“產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緊緊圍繞鋰電新能源、中醫藥、電子信息、機電等優勢產業,重點建設“三群兩谷一帶”產業工程,鋰電產業實現爆發式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增幅持續50%以上;全市中醫藥全產業鏈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為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夯實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宜春素有“農業上郡,贛中糧倉”之稱。宜春大力推進百萬畝中藥材種植、百萬畝富硒農產品基地“雙百計劃”,率先在全省實現省級農業示範園區全覆蓋,促進農業接二連三,逐步實現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作為全國“生態+大健康”產業發展試點市,宜春重點圍繞醫藥產業、醫療服務、健康旅遊、健康食品、養生養老、健康管理六大領域發展“生態+大健康”產業,力爭到2020年“生態+大健康”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5%。

目前,宜春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536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71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4.64%。

建設“錦源新區”

贛湘兩省邊界線上,一座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的新興城市正在加速崛起。正在規劃建設的“錦源新區”,以宜春中心城區距離長沙市最近的鄉鎮——袁州區慈化鎮為中心,聯動兩省三市四縣八鄉鎮,將打造成為贛湘經貿合作示範區、原湘鄂贛蘇區振興發展試驗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集聚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導區、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發展樣板區,成為對接長株潭的“橋頭堡”和宜春中心城區發展第三級。

“我們將瞄準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與長株潭城市群產業合作,結合全市產業佈局和基礎優勢,重點發展智能製造、電子信息、服裝鞋革、生態+大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錦源新區贛湘合作宜春產業園項目執行副總指揮熊華生介紹,錦源新區將與袁州區、宜陽新區、經開區、明月山風景區,以及將來的萬載區一起,成為建設大宜春的重要支點。

江西省新近出臺的《關於支持贛西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依託滬昆高鐵,促進新餘、宜春、萍鄉城市功能互補聯動,強化宜春贛湘鄂區域中心城市功能、萍鄉“西大門”開放功能、新宜吉六縣跨市縣合作示範功能,推動中心城市、縣城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推進新宜萍三市區域一體化建設,深化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方面合作,共同打造對接長株潭城市群重要平臺,為贛西地區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我們將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首要戰略,做大做強做優中心城區,增強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輻射帶動力,增強贛西轉型升級的引領帶動作用,為江西‘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作出積極貢獻。”顏贛輝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賴永峰 劉 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