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坪头村:“四部曲”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一片片果树绿茵簇拥着古朴恢宏、错落有致的羌族民居,灰墙白顶、黄泥片石,羊角演化而来的屋檐,印着羊头图案的窗户,不时有游客穿梭其中……这是在国家4A级景区坪头村看到的景象。“羌族的特色美食特别受游客喜欢,经营农家乐、开民宿比种蔬菜水果的收入要高多了。”李大爷是村里第一批开民宿的村民,“以前要从地里赚钱,现在靠美食、美景增收,日子真是越过越甜了。”

茂县坪头村:“四部曲”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坪头羌寨平均海拔1600米,共有3个村民组,共628户2040人,其中95%为羌族。“过去村民大多都外出务工,留村村民主要是靠种植果蔬为生,人均收入较低。”坪头村团支部书记余杨介绍,“在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坪头村充分利用城乡结合部优势,提出了“村两委+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不断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具有乡村特色的康养旅游之路。”

茂县坪头村:“四部曲”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余杨正在接受采访

近年来,多方资金投入了约5000万元,实施了道路硬化、房屋风貌改造、管线入地等工程。余杨说:“由于坪头村的海拔落差约200米,导致公路提档工程施工难度较大,但是目前村道已基本上完成了硬化。”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见穿梭在村落的大小栈道,走在栈道上就能摘到水果,不仅增加了果树的附加值,也成为了坪头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茂县坪头村:“四部曲”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俯瞰坪头村

在奏响改善村容村貌“首部曲”后,坪头村开始谋划发展旅游。坪头村位于茂县县城西侧,距成都188公里,距九黄机场160公里,国道213线横贯全境,是前往九寨沟旅游的必经之地,交通十分便利。立足这些优势,当地演绎“第二部曲”,引导村民转变观念。

为了引导村民打破靠地吃饭的固有思维,余杨利用多年在外经商的旅游资源,同川渝两地的旅行社合作,发展过境游。“游客多了,老百姓通过售卖农产品尝到了不少甜头,旅游收入有所提高。但是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我们只做到了购。”那么要怎么把游客留下来呢?成为了坪头村“第三部曲”的发展方向。

坪头村成立了“坪头水风羌寨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明确了村干部分工,并根据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在本地招聘了100名景区讲解员来增近游客和羌文化的距离,紧接着通过将咂酒这类羌文化采用实地展演的形式,让游客沉浸式地体验,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茂县坪头村:“四部曲”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要将游客留下来,将坪头村从旅游过境游变成旅游目的地,公司便带头租用村民40栋房子,装修改造成民宿客栈。“随着坪头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这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多的时候一个旅游团队有两三千人,公司的民宿根本接待不过来。这个时候老百姓看到了商机,不少村民便自发的做起了民宿。”截止目前坪头村已有3000余个床位,2018年人均纯收入达18300元,今年已接待了325803名游客。

旅游势头好,村民增收巧。如今,发展康养旅游,成为坪头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第四部曲”。2014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村两委联动川渝两地的老年大学办起了首届康养文化艺术节,打造老年人康养基地。余杨说:“这些老人一般都会在这住上十天半个月,他们可以在村里吃到刚从地里摘下来的蔬菜,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真的很不错!”

“几个星期前,我们这差不多有两千多人在这长住,村子上面和下面的停车场都是停满了的,可热闹了。”李大爷乐呵呵地说到。

下一步,坪头村将按照“度假+避暑+康养”三结合的思路,引导村民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打造高端民宿。同时,对现有农家乐及家庭民宿进行提升改造,吸引更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实现更高水平的增收致富。(谢川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