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天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誤殺》有點《小丑》的味道,後勁大

12月的院線電影真的可以說是不溫不火,儘管12月16日發佈的消息稱年度總票房突破611億,已經打破2018年一整年的607億的票房記錄。

可單看12月上半月的電影,也只為這611億的總票房貢獻了16億多。

不過在12月已經上映的電影中,有一部電影的表現可謂是亮眼,說它是目前為止十二月電影裡唯一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都不為過。

連續三天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誤殺》有點《小丑》的味道,後勁大

說到這裡,想必很多人都已經猜出是哪部電影了,它就是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肖央、譚卓、陳沖等主演的《誤殺》。

《誤殺》是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肖央、譚卓、陳沖、姜皓文領銜主演,自12月13日正式上映以來,成為12月院線片的第一匹黑馬,連續三天成為單日票房冠軍。

首週末票房就達2.2億,到17日,僅上映5天,《誤殺》就以總票房2.85億的成績,拿下了目前十二月院線電影的票房冠軍,內地預測票房也有6.16億。

連續三天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誤殺》有點《小丑》的味道,後勁大

票房成績喜人之外,影片在口碑上也同樣不落下風,貓眼9.5,淘票票9.3,豆瓣評分更是從7.5漲到7.7 ,各路好評也是接踵而來。

“這是2019年最好的國產商業片”“精彩!甚至超出原版!”“蒙太奇的手法,心迷宮的人性”……

在網友評論的眾多好評裡,老孟以為有一條評論用來形容《誤殺》最為貼切,那就是:

“《誤殺》是一部後勁十足的電影,值得二刷!”

連續三天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誤殺》有點《小丑》的味道,後勁大

不得不說,作為一部犯罪懸疑電影,《誤殺》中真的有太多細節值得推敲,影片中埋下了很多伏筆和隱喻,甚至連這件誤殺的真相,也一直到我們看到影片最後的彩蛋,才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其實除了細節之外,影片的整個主旨也是需要我們二刷才能體會到的,這也是《誤殺》和印度原版最大的不同之處。

連續三天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誤殺》有點《小丑》的味道,後勁大

連續三天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誤殺》有點《小丑》的味道,後勁大

而這部分,是通過改動影片結尾來體現的。

有很多網友對於翻拍片過於嚴苛,照本宣科的翻拍會被指責沒有新意,本土化不成功,而做了改動之後則又會被說是失了原作的核心。

其實改動也分兩種,有的胡編亂改當然是沒必要的,但有些翻拍劇卻能在改動之後更加出彩,《誤殺》就屬於後者。

首先影片將原作160多分鐘刪減至112分鐘,就是一個既大膽又成功的做法,去繁從簡也讓影片的節奏更符合國內觀眾的觀影習慣。

連續三天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誤殺》有點《小丑》的味道,後勁大

同時影片把核心定位在“人性”而非完美犯罪上,李維傑最後的自首於情於理都能找到支撐點。

比如在案件“塵埃落定”之後,有一場小女兒拿試卷來換禮物的戲。

鏡頭在試卷的分數上一掃而過,但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小女兒的100分其實是假的,是用70分改動的。

連續三天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誤殺》有點《小丑》的味道,後勁大

這裡李維傑看著試卷沉默了一會,原來自己看似完美的計劃卻有著這麼可怕的“後遺症”,身處其中的小女兒在他的“耳濡目染”下開始學會了撒謊。這也成為了他最後自首的動因。

同樣的,影片在多處地方提到過李維傑成為孤兒的原因和暴亂有關,所以在他們逃脫之後卻突然激發起了民憤,繼而引發了暴亂就會讓他內心有所觸動。

這一幕頗有點《小丑》結尾的味道,不過《誤殺》不一樣的是,它是從一個正面人物的角度入手。

連續三天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誤殺》有點《小丑》的味道,後勁大

導演柯汶利在採訪時曾表示,原本電影在李維傑自首那就打算結束,但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在結尾加上路人採訪,更貼合影片主題。

於是就有了電影倆那段從普通路人到李維傑朋友的採訪,普通人因為事不關己所以更能暢所欲言,反而到了李維傑的老街坊那,卻沒有任何一句話,只留下了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給銀幕前的我們。

這,就是影片想說的——社會眾生相。

連續三天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誤殺》有點《小丑》的味道,後勁大

所以這個結局的改動與其說是“敗筆”,倒不如說是“驚豔”。

從《誤殺》我們其實能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怎麼樣正確的看待翻拍作品。

就是在留住原作精華的同時,還能巧妙的融入創新,更加符合國人觀影體驗的東西。

畢竟,電影其實是很有地方性的東西,我們在看到它故事精彩的同時,也要注意原版電影的“拿來主義”該放多少在我們自己的電影裡才最合適。

《誤殺》確實是一匹黑馬,無論在犯罪懸疑片裡還是翻拍片裡都是。

連續三天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誤殺》有點《小丑》的味道,後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