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误杀》有点《小丑》的味道,后劲大

12月的院线电影真的可以说是不温不火,尽管12月16日发布的消息称年度总票房突破611亿,已经打破2018年一整年的607亿的票房记录。

可单看12月上半月的电影,也只为这611亿的总票房贡献了16亿多。

不过在12月已经上映的电影中,有一部电影的表现可谓是亮眼,说它是目前为止十二月电影里唯一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都不为过。

连续三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误杀》有点《小丑》的味道,后劲大

说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猜出是哪部电影了,它就是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等主演的《误杀》。

《误杀》是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领衔主演,自12月13日正式上映以来,成为12月院线片的第一匹黑马,连续三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

首周末票房就达2.2亿,到17日,仅上映5天,《误杀》就以总票房2.85亿的成绩,拿下了目前十二月院线电影的票房冠军,内地预测票房也有6.16亿。

连续三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误杀》有点《小丑》的味道,后劲大

票房成绩喜人之外,影片在口碑上也同样不落下风,猫眼9.5,淘票票9.3,豆瓣评分更是从7.5涨到7.7 ,各路好评也是接踵而来。

“这是2019年最好的国产商业片”“精彩!甚至超出原版!”“蒙太奇的手法,心迷宫的人性”……

在网友评论的众多好评里,老孟以为有一条评论用来形容《误杀》最为贴切,那就是:

“《误杀》是一部后劲十足的电影,值得二刷!”

连续三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误杀》有点《小丑》的味道,后劲大

不得不说,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电影,《误杀》中真的有太多细节值得推敲,影片中埋下了很多伏笔和隐喻,甚至连这件误杀的真相,也一直到我们看到影片最后的彩蛋,才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实除了细节之外,影片的整个主旨也是需要我们二刷才能体会到的,这也是《误杀》和印度原版最大的不同之处。

连续三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误杀》有点《小丑》的味道,后劲大

连续三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误杀》有点《小丑》的味道,后劲大

而这部分,是通过改动影片结尾来体现的。

有很多网友对于翻拍片过于严苛,照本宣科的翻拍会被指责没有新意,本土化不成功,而做了改动之后则又会被说是失了原作的核心。

其实改动也分两种,有的胡编乱改当然是没必要的,但有些翻拍剧却能在改动之后更加出彩,《误杀》就属于后者。

首先影片将原作160多分钟删减至112分钟,就是一个既大胆又成功的做法,去繁从简也让影片的节奏更符合国内观众的观影习惯。

连续三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误杀》有点《小丑》的味道,后劲大

同时影片把核心定位在“人性”而非完美犯罪上,李维杰最后的自首于情于理都能找到支撑点。

比如在案件“尘埃落定”之后,有一场小女儿拿试卷来换礼物的戏。

镜头在试卷的分数上一扫而过,但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小女儿的100分其实是假的,是用70分改动的。

连续三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误杀》有点《小丑》的味道,后劲大

这里李维杰看着试卷沉默了一会,原来自己看似完美的计划却有着这么可怕的“后遗症”,身处其中的小女儿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开始学会了撒谎。这也成为了他最后自首的动因。

同样的,影片在多处地方提到过李维杰成为孤儿的原因和暴乱有关,所以在他们逃脱之后却突然激发起了民愤,继而引发了暴乱就会让他内心有所触动。

这一幕颇有点《小丑》结尾的味道,不过《误杀》不一样的是,它是从一个正面人物的角度入手。

连续三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误杀》有点《小丑》的味道,后劲大

导演柯汶利在采访时曾表示,原本电影在李维杰自首那就打算结束,但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在结尾加上路人采访,更贴合影片主题。

于是就有了电影俩那段从普通路人到李维杰朋友的采访,普通人因为事不关己所以更能畅所欲言,反而到了李维杰的老街坊那,却没有任何一句话,只留下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给银幕前的我们。

这,就是影片想说的——社会众生相。

连续三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误杀》有点《小丑》的味道,后劲大

所以这个结局的改动与其说是“败笔”,倒不如说是“惊艳”。

从《误杀》我们其实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正确的看待翻拍作品。

就是在留住原作精华的同时,还能巧妙的融入创新,更加符合国人观影体验的东西。

毕竟,电影其实是很有地方性的东西,我们在看到它故事精彩的同时,也要注意原版电影的“拿来主义”该放多少在我们自己的电影里才最合适。

《误杀》确实是一匹黑马,无论在犯罪悬疑片里还是翻拍片里都是。

连续三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误杀》有点《小丑》的味道,后劲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