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邑:乘滬滇東風 走扶貧新路

西邑鄉位於隆陽區東南部,地處隆陽、施甸、昌寧三縣區交界,國土面積256平方公里。2017年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西邑鄉組織實施了標準化生豬養殖場、優質蠶桑基地建設兩個發展項目,累計總投入滬滇項目資金1600萬元,為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可持續增收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西邑鄉乘滬滇東風探索出了一條“基礎設施+產業壯大+經濟發展”全方位一體化集中的扶貧新模式。

補短板 夯基礎

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一直是制約西邑鄉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為此,改善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礎配套設施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

2018年,西邑鄉依託滬滇協作項目,投入援助資金300萬元,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在西邑鄉窩角、烏馬、集中等5個村(社區)實施貧困村功能提升項目,包含道路硬化、水利建設等,目前已完工並投入使用,惠及了3023戶1206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60戶1902人。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貧困村(社區)的生產生活條件,輻射帶動周邊生產發展。

扶貧抓持續,持續靠產業。西邑鄉始終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變輸血為造血”,把發展產業作為貧困戶穩定脫貧的核心和拓寬農戶增收致富渠道的發力點。爭取到隆陽區滬滇扶貧協作項目資金500萬元、財政涉農資金160萬元,協作發展生豬養殖,建成12000頭規範化育肥豬養殖場,惠及11個貧困村1006戶3933人貧困人口。

同時,投入滬滇協作項目資金800萬元,在西邑、烏馬、吳山3個村建成 2100畝優質蠶桑基地,按照10—20畝的家庭農場式單元,規模化發展蠶桑產業,每畝效益可達4500元。年終按照4∶1∶1∶4的比例分給合作社、村集體、土地入股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效促進貧困戶持續增收、集體有收入。

“造血式”與“輸血式”扶持結合,實現了“以短養長”,村集體經濟有收益,同時解決了無勞動力農戶和無土地資源的農戶有穩定的收入,有勞動力農戶可就地解決就業的問題。

創模式 拔窮根

在2018年滬滇扶貧協作項目的基礎上,西邑鄉創新蠶桑產業發展模式,按照“政府推動、群眾自願、產業提升、效益提高”的發展思路,持續打造以八鴨塘為核心,輻射帶動全鄉蠶桑產業同步發展的萬畝蠶桑基地。2019年,新植桑園3200餘畝,養蠶15000張以上,鮮繭產量45萬公斤以上,蠶繭產值2000萬元以上。

西邑鄉引進雲南林玉航宇有限公司,通過“公司+中心+基地+農戶+合作社”的運作模式,研發出桑芽茶、蠶沙枕、桑葚幹、桑葚酒、桑葚酵素、桑葚果醬等10餘種桑系列產品,不斷拓展桑果種植加工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實現了“一線種桑養蠶”“二線產品研發”“三線旅遊文化”的一二三產融合模式,助力脫貧攻堅。目前,已帶動272戶979人貧困戶種桑養蠶,戶均增收達12775元,在實現致富的同時,也打響了特色鄉村旅遊文化品牌,為決戰貧困、提速趕超、同步小康築牢根本、注入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