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何子祥 (1707~1771)

  何子祥(1707~1771),字象宣,號蓉林,平和(今福建雲霄縣)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三十年由浦江知縣調任平陽知縣。上任伊始,便與縣丞蕭垛興建龍湖等書院、昆陽等義學,觀瀾等社學,又建社倉十餘所以備荒。疏浚了縣城內外淤塞百餘年的河道內河八百餘丈。

顏頤仲 (1184~1258)

  顏頤仲(約1184~1258年),字景正,顏徹子,顏耆仲弟。福建漳州龍溪人。。顏師魯孫,以祖蔭補官。初任寧化縣尉轉西安縣丞、西安縣知事,任內皆有美政。遭母喪,服滿調衡山知縣,尚未到任,委轉運司幹辦公事。繼遷臨安府通判。宋端平元年(1234年)顏頤仲升將作監主簿。

林士章 (1523~1600)

  林士章(1523~1600),字德斐,號璧東。福建漳浦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丁士美榜進士第三人。林士章早年在鄉間執教。嘉靖三十七年(1558)鄉試中舉,次年奪得探花,授翰林編修。當時翰林詞臣多以待詔供奉承恩。林士章卻杜門閉戶,潛心研究古代經籍。

蔡新 (1707~1799)

  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號葛山,別號緝齋,福建省漳浦(今漳浦縣大南坂下樓村林西墘)人,清朝大臣。乾隆元年進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編修、直-房、翰林院侍講,累官內廷總師傅、兼理兵部尚書兼管國子監事務、禮部尚書兼理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兼國子監事務、文華殿學士。

孫叔謹

  孫叔謹(生卒年未詳),字信之。宋龍溪縣人。是當時倡言“攘外必先安內”的朝議大夫孫昭先之子。孫叔謹自幼刻志問學,長成後以父功補官,初任廣東揭陽縣尉。揭陽稅重民苦,叔謹力言於知州減稅以便民。次年,轉任大理寺評事,持法公正,朝中稱美。

吳大成 (1126~1227)

  吳大成(約1126~1227年),字子集,號梅子,又號梅月,四都人,南宋“漸山七賢”之一。大成少年聰明好學,喜歡尋師問道,曾師從陳景肅於仙人峰。紹興中期,時年19的大成以文行與薛京、鄭柔、楊耿等被選入太學。在學期間,大成曾被朝廷差遣任事。他不投時好,不阿權貴。

周匡物

  周匡物,字幾本。唐龍溪縣人。曾在天城山之麓讀書。“天城”,後改名“名第”,郡人稱匡物為“名第先生”。少時家貧力學,徒步上京赴考,途經錢塘江,因乏渡船費,久滯不前,遂於公館題詩云:“萬里茫茫天塹遙,秦皇底事不安橋?錢塘江口無錢過,又阻西陵兩信潮。”

陳淳 (1159~1223)

  陳淳(1159~1223),字安卿。宋龍溪縣遊仙鄉龍州里(今步文鄉蓬洲社)人,居北溪,世稱北溪先生。為人恬靜,略有口吃,不善交遊,初專攻科舉,後受林宗臣勸導,崇奉朱熹理學。紹熙元年(1190年)朱熹知漳州,陳淳以《自警詩》拜見,兩人一見如故,交談極歡。

顏師魯 (1119~1193)

  顏師魯(1119~1193),字幾聖,宋龍溪縣青礁人,世居漳州西橋。紹興十二年(1142年)中進士,初任番禺主簿,繼任莆田、福清知縣。因卓著政績,內調國子監丞,嗣外放任江東提舉、浙西常平。

林語堂 (1895~1976)

漳州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林語堂(1895~1976),原名林和樂、林玉堂,祖籍龍溪縣。生長在一個基督教牧師家庭裡。1912年進上海聖約翰大學深造。畢業後,任北京清華大學英文教員。1919年。林語堂由校方資助出國留學。赴美前和鼓浪嶼人廖翠鳳結婚,即相偕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1921年獲碩士學位。

藍理 (1649~1720)

漳州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藍理(1649~1720年),字義甫,號義山。漳浦張坑石椅(今赤嶺石椅)人,後建府在今赤嶺墟。生於順治六年(1649年)。行伍出身,康熙間,隨施琅出征澎臺,以首功加左都督,累官福建陸路提督。藍理身材魁梧,力大無比,能拖著馬尾巴使馬倒行,刀盾槍石各種武器無不精通。

陳謨

  陳謨(生卒年未詳),字以忠。陳酆之子。建中二年(781年)代理漳州刺史,理政之初與社會輿情不洽,州民曾拱璧等向觀察使建言調換。朝議以柳少安調任漳州刺史,陳謨“以中郎將檢校本州別駕”。

林梅

  林梅(生卒年未詳),字魁春,一字以和,號樸山,漳浦徐鑑打山(今杜潯徐坎)人,後移居縣城。林梅自幼聰穎,在縣儒學為庠生時就才學出眾,深受監司的賞識。正德十一年(1516年)中式舉人,此後連續四科會試俱未中式,困躓科場。

戴燿 (1542~1628)

  戴燿(1542~1628年),字德輝,號鳳岐。明長泰縣彰信裡(今陳巷鎮)儒塘坂(今侍郎坂)人。自幼勤奮好學,從不怠惰嬉戲。26歲考中舉人,27歲考中進士。戴燿初任江西新建縣(在南昌西面)知縣,主持興修水利、節用減稅,窮縣經濟得以稍蘇。3年任滿,調補戶部主事。

周起元 (1571~1626)

  周起元(1571年-1626年)明代官員,東林七君子之一。字仲先,號綿貞,福建海澄(今漳州龍海)人。萬曆二十九年進士,御史任上,上疏力斥詆譭東林故,謫為廣西參議。天啟三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蘇松十府,指控織造太監李實貪恣不法,又為蘇州同知楊姜辨冤,遭魏忠賢恨。

黃道周 (1585~1646)

  黃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號石齋。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出生於漳浦縣銅山所(今東山縣銅陵鎮)深井村。父親黃嘉卿,涉獵書史;母親陳氏,也通經史。黃道周8歲勤勉嗜學,10歲能寫古文詞,14歲到廣東博羅拜訪翰林韓日纘,遍覽韓家藏書,遊覽博羅諸名勝。

黃性震 (1637~1701)

  黃性震(1637~1701年),字元起,號靜庵。漳浦官塘湖西堡(今湖西城內村)人。生於明崇禎十年(1637年),12歲時,父母俱亡,生活困苦。黃性震自幼刻苦學習,喜讀史書,胸懷大志。當時,鄭成功在閩南沿海進行抗清活動,後來佔據臺灣,他受到一定影響。

陳吊眼 (1250~1282)

  陳吊眼(1250~1282年),又名陳大舉,宋末二都白葉峒人(太平鎮白葉村)。家世業農,母早逝。吊眼從小吃苦耐勞,15歲起,每年農閒均隨父遠出閩贛山區販鹽為生。17歲時,其父因率眾抗糧,擊殺衙役而外出逃亡。從此,吊眼和吊花兄妹相依為命,在高租重稅的盤剝下過活。

盧維禎 (1543~1610)

  盧維禎(1543~1610年),字司典,號瑞峰,別號水竹居士。漳浦縣城後溝巷人,祖籍七都錦嶼(今竹嶼鹽場)。生於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盧維禎5歲從師,穎悟無雙,識者知其必成良才。嘉靖四十年(1561年),他才18歲就考中舉人,適遇母喪,在家丁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