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看大美右玉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的西北边陲,为当年“走西口”之地 ,虽历史悠久但自然环境相对恶劣。

建国以后,全县人民坚持近70年不懈造林治沙,坚韧不拔改善生态,使全县的绿化率由过去的0.3%达到了现在54%,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

先后荣获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全县人民在艰苦的探索实践中铸就了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作为当年明朝抵抗蒙古部落入侵的前沿和清康熙皇帝亲征喀尔丹部的大本营,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图为保存完好的明代平集堡堡门。

这里最有名的地方,当属杀虎口关及相应的古堡。杀虎口堡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万历二年又用砖包筑整个堡墙,成为异常坚固的军事堡垒。城堡周长二里,高3丈5尺,只开南门,并筑瓮城。当初西城墙和南门外还分别置三门大铁炮,炮口直视关外,防守十分严密。

万历四十三年,又于杀虎堡南另筑新堡一座,名平集堡。新堡与旧堡同宽同高,后来由于边贸的繁荣和人口繁盛,在两堡中间筑东西二墙,将两堡连接起来,称为中关,前后左右开门,东西南北四通,成为周长3里的一个大堡。虽经历数百年的风吹雨淋,但平集堡堡门门匾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见,显得十分珍贵。

城堡在明代初建时主要用于屯兵,常驻兵千余,并设守备衙门。明正统三年在平集堡设立马市后,这里就成为了云中五堡(杀胡堡、镇羌堡、得胜堡、弘赐堡、新平堡中的第一要地。两堡相连的平集堡和杀虎口堡也构成了中国长城沿线上少有的“目”字型城堡。


平集堡外依城堡而住的村民现已迁入了新村。

建于平集堡外的明代广义桥如今保存完好,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桥工艺和水平。

古桥护栏上造型不同的石雕作品

明代万里长城在右玉大地上延伸

壮美的三十二长城雄姿

秋天的右玉满山遍野,多姿多彩,十分美丽。

夏未初秋,田里不同的农作物将田野变成了一幅多彩的图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右玉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地方,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更多人们对它的关注和热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