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赤子情怀显大爱,深耕农业趁年华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在外四处漂泊闯荡多年,虽然生意上小有成就,但始终难解乡愁。最终他毅然决定放弃优越而喧嚣的城市生活,回归故里、回归田园,去孝敬父母,陪伴妻儿。他选择默默耕耘,奉献青春与年华,去扛起责任,去追寻心中那分农耕情怀。

有这样一位创业者,年纪轻轻有激情,敢于担当有作为。他选择在人生最美好的金色年华回归农村,深耕农业,大胆创业。他坚持白手起家,坚持诚信经营,坚持带动相邻,他用小小香菇托起成功致富大梦想。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深耕农村实干创业,用奋斗的金色年华留住乡愁。

有这样一位追梦人,他富而思进,致富思源,胸怀大爱情怀,用精准扶贫守住初心。他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帮助乡邻脱贫致富。他稳扎稳打推广农业基地标准化和乡镇一体化建设,矢志为建设“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一体化特色乡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就是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汉青。

异地拼搏乡愁远 重拾初心归田园

作为大别山脚下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王汉青从小家庭就不富裕,两个姐姐念完初中就辍学打工了。王汉青在考上大学后,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也选择了应征入伍。退伍后,王汉青又开始了外出打工四处闯荡的生活。经过多年的打拼,踏实肯干又真诚厚道的王汉青渐渐在贸易行业小有成就。但随着孩子出生,父母年纪逐渐增大,乡土情结深重的王汉青却乡愁渐浓。经过慎重的思考,2015年他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回家种田,孝顺父母,陪伴妻儿。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回到家乡的王汉青一开始并没有多么大“宏图大志”,他只是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干点事。2015年王汉青流转承包了500亩土地,注册成立了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开始他试种了玉米和山药两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农作物,出生农村的他本以为会“手到擒来”,没想到一年后就“败走麦城”。原因是山药虽好,但因为家乡的土壤和环境不适合山药的生长,结果导致山药产量很低,质量也不高,玉米虽然收成不错,但因为是常见作物,销路也成问题。试种失败并没有让王汉青退缩。他反而愈战愈勇,认真调查研究,多方学习技术,又在铁冲乡试种香菇20万棒,一举取得了成功,2016年就获得丰收,香菇的品质得到各方面认可和肯定,产量稳定,而且花菇出菇率高达70%,年底净赚70万,央视记来基地采访,同行前来学习经验,让王汉青的小香菇见了大世面。王汉青望着山,看着水,把过去满腔的乡愁播撒在这片热土上,更加坚定决心要为家乡多做实事。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自古世事多坎坷,从来创业多艰难。2017年底,一场无情的大雪让3000多平的生产厂房全部倒塌,铁冲乡6个基地350多个大棚全部坍塌,这可是满载着整个乡的希望和辛劳付出的成果,就这样坍塌。夜里接到工人的电话,王汉青冒着凛冽的寒风,步行30多公里连夜赶到基地,立刻带领工人开始自救。时任乡党委书记洪尚全,也第一时间赶到香菇厂,带领乡干,冒着厂房再次坍塌的危险,和大家一起抢救厂房和物资,并给予政策资金上的及时帮助。祸不单行,2018上半年,天气异常炎热,雪灾带来的周期延迟,又遇上60万棒菌种交叉感染,直接损失200多万。此时,来自周围的冷嘲热讽接踵而至,但他不为所动,他四处借钱首先解决了工人们的工资,做好贫困户思想工作,然后带着自己的团队在这片土地再次起航。

上天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王汉青的坚持和实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和有识之士的高度赞赏和大力支持。时任铁冲乡党委书记洪尚全就是其中之一。他对王汉青扎根农村干事业的行为大力支持,在雪灾之后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在大雪中带头,冒着危险施救,给予政策资金帮助,推动产业发展。后来的乡党委杜建忠、许常州、王合武等乡镇领导也给了大力的支持,帮助王汉青的企业找出路,投入资金更新设备和基础建设。在社会关注和政府帮助下,王汉青的香菇产业逐渐走上正轨。2018下半年,公司在铁冲乡6个村再次建成6个香菇种植基地,种植香菇60万棒,保证菌棒成活率达100%,实现销售收入近800万元,成为名震一方的香菇状元。

王汉青的创业成功不是偶然的。从小农村生活的锻炼,军旅生涯艰苦生活的磨砺,四处漂泊闯荡的历练,这些都为王汉青打下了深深的灵魂烙印和厚重、坚韧、干练的人生底色,为他创业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家创业的初衷是为父母尽孝,给孩子陪伴,圆自己的田园梦,但是真正做事才知道责任重大,初心难得。乡亲们的肯定,政府的帮助,家人的期盼都是我继续干事创业的动力,下一步更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家人幸福,为乡邻致富,为乡镇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汉青如是说。

胸怀大爱赤子心 产业扶贫意缱绻

拳拳赤子心,大爱来扶贫。安徽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鼓励全县农村能人脱颖而出,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金寨县出台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鼓励政策。王汉青和他的小香菇借此东风,趁势而起,一些闻讯的上海、南京客商纷至沓来,订单络绎不绝,公司在武汉、合肥等地设有批发窗口。如今,每当秋风送爽之时,一个个崭新的白色大棚就会拨地而起,成为乡村振兴线上一道亮丽的致富风景线。王汉青率先致了富,却没有忘记在孩提时代,邻里邻居给予他的帮助,更没有忘记在他经历挫折之时,父老乡亲们的“雪中送炭”和殷殷嘱托……经过多次思考,王汉青决定利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引导乡民们,带上贫困户走上技术种菇之路。

王汉青所在的铁冲乡更是是典型的山区贫困乡,2017年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480户1283人,这部分贫困户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要脱贫就要有收入,要有稳定的收入必须来自产业。富裕起来的王汉青积极响应乡党委号召,用产业带动扶贫,2016年他带领公司进驻高畈村发展香菇产业,当年就发展香菇20万棒,每棒收入在10元左右,除去成本,收入约100万元,香菇产业的发展,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成功经验,也带来了丰收喜悦。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产业精准扶贫,坚持一扶到底。为实现贫困的乡邻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王汉青把自己的种菇技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公司成立了合作社。在全村6个乡都建立了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吸纳广大乡民参与,并积极帮助建设厂房,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在乡党委政府指导支持下,农耕年华公司采取“公司+扶贫基地+贫困户+三包(包技术指导、包统一收购、包统一销售)”模式,教会贫困村民掌握了装袋、制棒、结种、发菌、养菌、脱袋、结菌一系列程序,全乡各香菇基地均已结出丰厚的果实,贫困户喜获丰收。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3.5-4元/斤的价格对贫困户采摘的香菇全部回收,解决销路问题。农闲时候,王汉青还以每天100多元的价格聘请乡邻到自己的香菇加工厂上班。贫困户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脱贫信心也一天天增强。

王汉青的举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好评。老书记洪尚说:“扶贫更要扶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农耕集团产业扶贫的路子是扶真贫,真扶贫。公司用产业带动的不仅是贫困户的收入,更是他们的精气神,王汉青给予贫困人员的不仅是香菇种植技术更是他们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百花齐放春满园,共同富裕意缱绻。王汉青深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近三年来,在公司带领下,铁冲乡6个村已基本形成一体化的香菇产业系统,贫困户也都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路。因残致贫的村民许昌云说:“过去是想脱贫没门路,现在政府和公司帮我们建种植大棚,王汉青大哥免费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这么好的平台,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要脱贫就要干活,干活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健康还是残疾,既然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我选择了种香菇,我就下决心给它种好,因为我知道只要我肯努力就肯定能脱贫致富”。

2016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协会在广西龙州县举办,隆重表彰了“2016-2017 年度食用菌产业扶贫带头人”。金寨县铁冲乡种粮大户、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获此殊荣。省食用菌行业协会会长常莹在龙州会见了王汉青,对他的获奖表示祝贺,称赞在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胸怀大爱扶贫、一扶到底,创造了“公司+扶贫基地+贫困户+三包(包技术指导、包统一收购、包统一销售)”精准扶贫模式,是安徽菌业人的骄傲,荣获全国殊荣是实至名归。王汉青也表示,自己将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再创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的新业绩。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诚信实干创品牌 深耕农业趁华年

产业兴盛靠实干,诚信自主创品牌。王汉青表示,做实业特别是做农业,要想产业兴旺必须要靠实干,土地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容不得半点掺假和水分。金寨县境内多起伏山地,昼夜温差大,井水里含锶元素是普通水质的三倍,且拥有丰富多样的环境资源,为香菇的栽培、发育、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同时花菇的产出率能达百分之七八十。香菇占地面积小、产出高、效益好、劳动强度低,口感是其他地区不能媲美的。他进一步分析道,每年安徽省的香菇需求量是200万吨,而省内的种植能力只有50万吨,巨大的需求缺口就是巨大的经济市场。只要全乡人民踏实肯干,家乡这片沃土就不会辜负我们。

王汉青还特别注重诚经营,他认为,诚信做人是安生立命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在他的带领下,公司讲诚信重实干,获得了社会和市场的一致认可。目前,农耕集团通过成立合作社,进行标准化基地化建设,发展香菇标准化种植流程,进行香菇深加工,进行统购统销,为所有香菇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通过一系列措施,王汉青的小香菇已经创立了三个品牌,分别是:三谷犇放,沐仚将军,农耕年华,都深受市场好评。仅线上年销售额就达200多万。目前公司已经同安徽省最大的食品集团——蜀王集团与公司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医学院等8所高校与农耕年华公司签订了长期协议,大山深处的小香菇成了学生们餐桌上的美味,更是安徽农业大学、金寨职业农民的实验基地,实训场地。

振兴乡村正当时,深耕农业趁华年。对于振兴乡村,王汉青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规划。他说,当初公司起名叫农耕年华,就是要把毕生的青春与年华奉献耕耘在家乡。懂农业,方能带富乡村,“凿井者,起于三寸之炊”,干农业不局限于农业,现在王汉青的小香菇经过“美颜”,变成了香菇酱、香菇脆、香菇味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试验设备从母种研发到出菇演示,肉眼就能看见。爱农村不局限于农村,引凤还巢,为知识青年讲述自己的情怀创业史,为学香菇的有志青年提供免费的技术和基地。王汉青下一步准备升级自己的团队,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培育出一支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王汉青介绍道,公司的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目前全乡建立了乡建了7个基地,香菇产量达到年100万棒,产值达到2000多万。2018年,公司带动贫困户145户,2019年更是带动全乡6个村全部发展香菇,现在的铁冲乡已经完全实现了一乡一体的产业建设目标。王汉青明白,农民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职业。习惯于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只要不停下来,时间久了,就趟出一条路。

谈到公司未来的规划,王汉青显得成竹在胸。他介绍说,现在公司正在努力把把周边的合作社纳入公司统一管理,制定统一标准,进行统一生产,销售和管理,用心做绿色食品,实现健康面对面,把健康绿色的菜篮子掌握在自己手里。目前我们已经跟上海的京东买菜进行网上合作。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就是把金寨的基地化,规模化的农产品资源整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把产品做到极致。把我们的香菇和木耳打造成为金寨县的一个招牌,走出安徽,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让人们一提到安徽金寨就会想到我们这里的香菇和木耳。让农耕公司的产品成为大美金寨的一张名片。

访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青

赤子情怀显大爱,深耕农业趁年华.王汉青用实干创业默默耕耘守住乡愁,用产业创新精准扶贫带动乡镇经济发展,用大爱情怀和诚信实干一步一个脚印,用小香菇托起大梦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王汉青的带领下,深耕年华一定能够越来越好,一定能打造属于金寨的农业产业招牌,一定能为“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一体化特色乡镇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