詼諧幽默的石首方言

俗語說:"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民俗方言記錄石首地區廣為流傳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俗,經過一代又一代傳承,積澱著中華文化的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石首社會文明發展的軌跡。石首語言屬北方語系西南次方言區,語音、詞彙與普通話有一定差別,語法基本上與普通話相同。市內又有較大差別,東、南與湖南華容相近,江北的大垸、新廠地區移民甚多,大部分操長沙、益陽話,屬湘方言語系,少部分近公安、江陵話,代表本市方言的是繡林地區語言。故全市可分為調關、江北、繡林三個方言片區。

詼諧幽默的石首方言

(1)特殊詞彙

老巴爺(丈夫的父親)。

老巴媽(丈夫的母親)。

屋的(夫妻互相的稱呼)。

假子(姐姐)。

落巴子、么巴子(最後生的孩子)。

姑兒、酒罈子、七財姑(女兒)。

開邊的(遠鄉人)。

螺絲拐(踝骨)。

胸馬骨(前胸骨)。

嘎講窩(腋窩)。

指嘎殼子(指甲)。

鼻拱(鼻子)。

膝頭拐(膝蓋)。

背朗骨(脊椎骨)。

朋朗骨(肋骨)。

愚氣(神經病)。

苕坨(傻瓜)。

打簡(口吃)。

長羊子(淋巴)。

軟寶(軟骨病)。

灌庭耳(中耳炎)。

放老巴(閨女訂婚)。

過會頭、過喜會(男人結婚)。

歇火(休息)。

玉替(結束)。

吵息罵(吵架)。

打泡球(游泳)。

洗汗(洗澡)。

尖嘴(打小報告)。

號水(涉水)。

搭鬥(跌跤)。

乏鬥(中暑)。

交得(囑咐)。

告醒(告訴)。

打箍箍架(摔跤)。

不耳(不理)。

還報(報復)。

窖牙齒(鑲牙)。

許福(警告)。

屋死(淹死)。

死邊克(不客氣的請人走開)。

開鼻舔(擦鼻涕)。

憨吃哈脹(吃很多東西)。

打赤包(半裸)。

卯起(大著膽子豁出去)。

擴得幸、鬥散放(開玩笑)。

得幸、使客包(做惡作劇、捉弄人)。

放騙(耍賴)。

扯筋(指糾纏不清)。

日白(吹牛,閒聊)。

日訣(挖苦,諷刺)。

爺走打(哪裡去了)。

到漢口(小孩尿床)。

條行(木材交易所)。

焗匠(廚師)。

鴻雁先生(媒人)。

磨角屋(偏廈)。

滾身子(短棉襖)。

汗褡子(背心)。

避捂(被子),避捂服子(墊單)。

翁鞋(棉鞋)。

鬥殼(斗笠)。

開山子(斧頭)。

送食(點心、禮品)。

轉古溜子(滑輪)。

撒喇子(嗩吶)。

雙鈸點子(農村舊時樂隊)。

冽鉤子(冰柱)。

亮殼子(燈籠)。

滾子(車輪子)。

肉貨(肥豬)。

高嗑子(老鼠)。

克螞子(青蛙),克螞林子(蝌蚪)。

咩火達(螢火蟲)。

簷老鼠子(蝙蝠)。

刺雀子(刺蝟)。

鴉雀子(喜鵲)。

老哇子(烏鴉)。

黑巴子(才魚)。

曲引子(蚯蚓)。

丁港(蜻蜓)。

知也子(知了)。

剌榔子(荊棘)。

暗將(剛才)。

咖時、嘎時(開始)。

日的(白天)。

中幹辰(中午)。

外後兒(大後天)。

粉亮(天剛亮)。

煞黑(天剛黑)。

無早八早(很早的意思)。

羅裡(那裡)。

豆裡(裡面)。

厚土(後面)。

世外(四方)。

蓋體(附近)。

織事(可以)。

燎敢(能幹)。

注古(細緻)。

古更(固執)。

蠻拐咧(蠻壞)。

蠻仙(過於興奮)。

黑區媽貢(形容很黑)。

慣勢(嬌慣)。

不上賢(不講禮貌)。

餓送(饞)。

撩講(歪講經,不服從)。

不日齁(不成材、不中用)。

野風作邪(故作神態、不正經) 。

假嘎馬嘎(假惺惺的)。

醒事(孩子懂事)。

機處(掛念)。

寶氣、寶里寶氣(糊塗,憨)。

溜刷(利索,動作敏捷)。

一炮(十個)。

一窩坨(一般指人多)。

一皮條(一大串)。

調興(調故,特意,故意)。

稀乎、些乎、休乎(差一點)。

一老、一老是(從來都是,總是)。

坤得住、蠻坤得(不露聲氣、穩得住)。

殃皮(沒精打采,辦事不下力的人)。

開利事(給為新娘倒水、整理新房的人錢)。

不照把(說話辦事沒分寸,不著邊際)。

拿得蠻(吃得苦,受得累)。

沒說起(沒開始)。

沒來性(沒出息,沒名堂)。

慌腳火忙(匆忙)。

硬骨俏皮(自傲,不願低頭)。

彎頭犟腦(表示不成規格的,如木頭;或不順從)。

(2)諺語

日落烏雲漲,半夜聽雨響。

火燒烏雲蓋,有雨來得快。

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春霧不消大雨澆。

雷打驚蟄前,四十五個陰雨天。

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三月田乾裂,四月秧長節。

五月不磨刀,六月一包糟。

頭八無雨二八休,三八無雨幹到秋(指五月)。

六月烏雲攔天河,一場大雨跑不脫。

日暈下大雨,月暈颳大風。

西南打雷雨勢兇,東方打雷一場空。

菜罈子咕泡,大雨就到。

月亮長毛,旱田裡施"壕"(漁具)。

日暈長江水,月暈長江枯。

馬引(彩虹)攔東,挑水淋蔥;馬引攔西,騎馬穿蓑衣。

炸雷雨急,悶雷雨大,拉磨雷有雹下。

重陽望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

若要麥,下三白(正月下三場雪)。

五月農忙,人人出房。

芒種忙忙栽,夏至谷懷胎。

窮人不聽富人哄,春樹蓬頭浸谷種。

飛楊花,種棉花。

過了八月好種田。

九月菜,十月麥。

苗子薅得嫩,抵上一道糞。

棉薅九道白如霜,谷扯三道豬無糠。

麥怕半夜雨,谷怕午夜風。

長口的要吃,生根的要肥。

耖田種苕子,孤老抱兒子。

竹子開花,不死也搬家。

栽杉無大巧,三尺肥土保。

屋前栽得百棵楊,等於養個打柴郎。

石首人禮性大,開口就是你郎家。

這行那行,利大為上。

捏鬥(著)鼻子哄眼睛。

好花開在一起,爛渣打在一堆。

一個雞蛋吃不飽,一個臭名背到老。

師傅不高,徒弟吃糟。

栽花傍牆,養女像娘。

七十二行買賣,不如種田打土塊。

先燒霸王火,後燒鬼點燈。

屋簷溝的水,點點滴在舊窩的。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凡事要好,去問三老。

驕子不孝,驕狗上灶。

貨出鄉貴,人離鄉賤。

不怕笑臉的羅漢,只認得鼓眼的將軍。

牛犟損力,人犟損財。

不想豬油渣子吃,不到鍋邊站。

粑粑搭熱,米泡子搭焦。

放了鹽要曉得鹹淡。

豬冷嘴,人冷腿。

飽吃當不得三餐。

聽的聽些,餘的餘些。

要得夥計長,天天要算伙食賬。

財上分明大丈夫。

養伢不能算飯賬。

無事不欠容易債。

有了綠衣裳,忘了槐花樹。

鞋子再漂亮,也不能當帽子戴。

智大養千口,力大養一人。

針尖大的眼,簸箕大的風。

穿得朋友的衣,同不得朋友的妻。

鴨子死了嘴殼子硬。

秧越栽越彎,田越耕越直。

(3)歇後語

小媳婦打破碗——失手(石首)。

把把(屎)雕菩薩——一個屎(死)相。

蹩耳蓋酒罈——一個犟的(合不攏)。

荷葉包鱔魚——溜子丘(溜走了)。

麻袋統菱角——露尖。

腦殼上頂鋤頭——薅腦(厲害人)。

茅屎屋裡撿張紙——揩(開)不得口。

一隻手捏十個蛤蟆——呱呱叫。

吃噠對門謝隔壁——搞錯噠碼頭。

白天的螢火蟲——沒得量(亮)。

草帽當鑼打——想(響)不起來。

鼻涕流到嘴裡——吃虧沾光不是外人。

剝皮的豬頭——把臉都丟盡噠。

水仙不開花——裝蒜。

狗子頭上長角——裝羊(佯)。

癩蛤蟆墊床腳——死撐。

螞蟻子掉到磨眼裡——一千條路。

傘把背雞公——有禮在後。

菜子開花——黃上了頂。

高嗑子掉到粗殼簍子裡——空喜一回。

壽星佬上吊——嫌命長。

糖包子穿眼——流糖走氣。

臘月三十賣門神——脫禍求財。

靈牌子打屁——出鬼氣。

拉屎打噴嚏——兩頭背時。

高嗑子啃家神——欺神滅像。

剃頭佬碰到盤腮胡——難剃(題)。

眉毛上吊棒棒——愛那一調。

高嗑子掉到麵缸裡——糊一個嘴巴。

打槍佬瞄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拿簸箕比天——不知天高地厚。

六月間生的伢——沒包腳包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