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以“清单制”推动落实教师“减负”

此前,评比考核过多、各种社会事务“进校园”等众多侵占教学时间的活动,屡屡引得中小学老师“吐槽”。据12月1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对减少中小学教师的检查评比事项、不得随意向教师摊派任务等作出规定。

今年年初,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今年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教育部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要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9月份,《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正式通过,教师减负有了政策依据,现在全文发布后,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教育减负已经喊了许多年,现实却是中小学生和教师的负担不减,连家长都跟着受累。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令教师成为了“表叔”“表哥”,疲于应对各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严重分散了教学精力,挤压教师的休息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教师为完成任务,就将部分表格、事务转嫁到学生和家长的身上,甚至将检查、批改作业等都让家长承担,导致教育负担层层下压,大家都被迫卷入进来。因此,教育减负首先要给教师减负,否则负担就无法真正减下来。通过给教师减负,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教师能够回归本源,安心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并形成传导效应,逐渐把学生、家长的负担也减下来。

目前来看,教师负担既有来自教育部门自身的,也有来自教育系统之外的,如文明学校创建、交通安全学校、卫生城市创建等,还有以“从娃娃抓起”为名义的各种“进校园”活动,以及打着素质教育旗号的各类评选、培训、竞赛等,种类繁多,令人应接不暇。显然,有些项目确实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可以保留下来,但还有很多不相干的内容,纯粹是为应付考核、做表面文章的,就需要剔除掉了。

从管理角度来看,教师负担需要适度有序,应采取“清单制”将项目拟定下来,不在清单上的项目一概拒绝,从而实现制度化管理。同时,要将教学活动放在首位,赋予学校拒绝权,与教育不相干的内容,可以直接拒绝合作,以避免教学活动被干扰。如此,通过强化“清单制”减少各类项目,进而推动落实教师减负政策,让教育真正回归本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