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以“清單制”推動落實教師“減負”

此前,評比考核過多、各種社會事務“進校園”等眾多侵佔教學時間的活動,屢屢引得中小學老師“吐槽”。據12月16日《北京青年報》報道,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對減少中小學教師的檢查評比事項、不得隨意向教師攤派任務等作出規定。

今年年初,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要“下大力氣為教師減負”,今年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教育部將專門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政策,要全面清理和規範進學校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活動,實行目錄清單制度,未列入清單或未經批准的不準開展。9月份,《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正式通過,教師減負有了政策依據,現在全文發佈後,將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教育減負已經喊了許多年,現實卻是中小學生和教師的負擔不減,連家長都跟著受累。各種填表、考評、比賽、評估,令教師成為了“表叔”“表哥”,疲於應對各種與教育教學科研無關的社會性事務,嚴重分散了教學精力,擠壓教師的休息時間,影響教學進度。

教師為完成任務,就將部分表格、事務轉嫁到學生和家長的身上,甚至將檢查、批改作業等都讓家長承擔,導致教育負擔層層下壓,大家都被迫捲入進來。因此,教育減負首先要給教師減負,否則負擔就無法真正減下來。通過給教師減負,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讓教師能夠迴歸本源,安心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專業化水平,並形成傳導效應,逐漸把學生、家長的負擔也減下來。

目前來看,教師負擔既有來自教育部門自身的,也有來自教育系統之外的,如文明學校創建、交通安全學校、衛生城市創建等,還有以“從娃娃抓起”為名義的各種“進校園”活動,以及打著素質教育旗號的各類評選、培訓、競賽等,種類繁多,令人應接不暇。顯然,有些項目確實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可以保留下來,但還有很多不相干的內容,純粹是為應付考核、做表面文章的,就需要剔除掉了。

從管理角度來看,教師負擔需要適度有序,應採取“清單制”將項目擬定下來,不在清單上的項目一概拒絕,從而實現制度化管理。同時,要將教學活動放在首位,賦予學校拒絕權,與教育不相干的內容,可以直接拒絕合作,以避免教學活動被幹擾。如此,通過強化“清單制”減少各類項目,進而推動落實教師減負政策,讓教育真正迴歸本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