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賣雜草一年賺4000萬,雜草隨處可見,為何在他手裡都是錢

草,對於農村的農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莊稼裡,田地裡,幾天不打理,小草就能竄老高,讓農民們不慎困擾。但對於湖北鄖西縣一對農村夫婦來說,草,那就是生財草,每年都能靠草賺4000萬,那這草究竟有什麼魔力呢,還能如此生財?

他靠賣雜草一年賺4000萬,雜草隨處可見,為何在他手裡都是錢

事情要從20多年前說起。20多年前,28歲的汪令霞在建築工地打工期間,觀察到建築工地和一些酒店裡使用的掃帚正是他們農村裡隨處可見,不起眼的“鐵掃帚草”。有這一發現的汪令霞立即與丈夫胡朝柱算了一筆賬,別看這掃帚賣出去價格低廉,即使一把賺幾毛錢,收入也是很可觀的,更何況,掃帚這東西家家戶戶必備,就按老家人口來算,兩萬戶人家,就算一家一年買兩把掃帚,一年就能賣出40000把,再怎麼著也比在外打工強。

夫妻倆一拍即合,在1999年,果斷辭掉工作,回到老家鄖西縣,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夫妻倆分工合作,男主外,找客戶,跑銷售;女主內,在家扎掃帚。每天天不亮,汪令霞就要起來扎掃帚,扎到萬家燈火通明的時候也還不停歇。為了保證質量,汪令霞每天只能扎幾十把,一天結束下來,手掌被勒的通紅。因為“鐵掃帚草”梗條枯硬,汪令霞沒有工具,只能用笨辦法,用腰部力量勒緊掃帚條。常年累月下來,汪令霞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和脊柱炎。

他靠賣雜草一年賺4000萬,雜草隨處可見,為何在他手裡都是錢

汪令霞在家扎掃帚的時候,胡朝柱在外面大街小巷跑銷售也跑的風生水起,憑藉他的吃苦精神,很快掃帚的需求量就翻了倍。不單在鄖西縣銷售,還讓這種不起眼的小草做的掃帚走出了國門。

不久夫婦倆就告別了家庭小作坊,在2006年開辦了工廠,2009年成立了恆達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擁有90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1500平方米的倉庫。“鐵掃帚草”種植面積達到了28380畝。短短几年間,夫婦倆就實現了質的飛躍,到2019年,夫婦倆合作社的銷售額達到了4000萬,這在夫婦兩人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除了自己富了起來,夫婦二人也沒有忘記家鄉的村民,真正實現了,一家致富帶動全村致富。還幫助殘疾人就業,讓殘疾人也能靠自己的勞動自給自足。

他靠賣雜草一年賺4000萬,雜草隨處可見,為何在他手裡都是錢

殘疾人在農村想要有份工作養活自己很難,汪令霞除了給殘疾人創造就業的機會還給他們提供一日三餐,解決了他們的溫飽問題,在車間旁邊還搭出了幾間房間供他們居住,為方便他們的出行還在廠區搭建了殘疾人通行區。汪家學是他們本村人,8年前因挖煤發生礦難,導致失去了右腿。本是家庭頂樑柱的他突然失去了勞動能力,家裡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要撫養,那一瞬間汪學家感覺生活都失去了希望。後來他聽說了汪令霞夫婦開的合作社能招殘疾人,於是他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合作社,跟汪令霞提出想到合作社來上班,汪令霞想到沒想就同意了。現在已經是汪家學在合作社工作的第8個年頭,不僅生活問題解決了,還建起了樓房。提起汪令霞夫婦,汪家學止不住的連說是汪令霞夫婦挽救了他的家庭。讓他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日子越過越好。

因為夫婦倆出生於農村看過太多農民困苦和殘疾人的就業不便,因此在自己有能力後,力所能及的給留守老人和殘疾人創造就業機會,讓留守的老人既能有錢賺養活自己,又豐富了老人們的日常生活,雖然子女不在身邊,但一群老人每天有說有笑日子過的樂呵呵的。在外打工的子女也落得個安心,每個月汪令霞都能接到好多老人子女打來的問候電話,還能讓老人們和外出的子女通上視頻。

他靠賣雜草一年賺4000萬,雜草隨處可見,為何在他手裡都是錢

汪令霞還給留守的孩子在加工車間旁邊建起了個“小遊樂園”,木馬、積木、拼圖,彩色的地墊……另一邊,6排4列24張課桌椅整齊排列。每天五點,孩子們銀鈴般的嬉鬧聲就在那“小遊樂園”響起。

因為汪令霞夫婦不忘初心,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還打造出了自己的多個品牌,如“胡掃匠”等,合作社還上了市。汪令霞還自主研究創新了各種工藝品,如:風鈴、高粱稈畫、癢癢撓、鍋刷、床掃等,不僅具有民族特色還具有實用性。汪令霞夫婦還開發創新了一種魔法掃帚銷往歐美國家,在萬聖節暢銷。

他靠賣雜草一年賺4000萬,雜草隨處可見,為何在他手裡都是錢

不起眼的小草竟有如此大的能量,不僅讓曾經只是打工仔的夫婦做起了年入4000萬的大老闆,還在夫婦倆的帶動下,實現了村民致富,解決了殘疾人的生存問題。

小掃帚,大能量。生活中不缺致富商機,缺少的只是自己善於思考、善於發現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些精神和回報社會的精神在汪令霞夫婦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不忘初心,才能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