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三資”管理跑出“加速度”

“集體資產沒有整治之前,村裡不種地的對種地的有意見,不承包的對承包的有意見,群眾心裡不平衡,許多矛盾難化解。現在通過集體資產清理並進行公示,人人都清楚村裡的事。這樣一來,幹部和群眾的關係緩和了,多年的積怨迎刃而解,見了面也能笑著打招呼了。”日前,在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赤水鎮遇仙村,前來參加“村民評議會”的村民張興談到村裡最近發生的喜人變化時頗為感慨。

今年以來,華州區大力整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三資)被一些村幹部和村民長期侵吞佔用、群眾意見突出等問題,有效推動了鄉村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刀刃向內,正人先正己

“土地是農村生存和發展的命脈,但是由於過去村集體土地管理缺位,發包不規範,有些村幹部侵佔集體土地卻從不掏承包費,群眾有樣學樣,有的侵佔集體資產長達20多年,使得大量公有土地成為私有領地,嚴重阻礙了鄉村振興的步伐。”華州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馬寧說。

整治農村“三資”工作開展後,華州區的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不僅在政策宣傳、化解矛盾中作了表率,更在響應政策、執行政策時能“刀刃向內”、勇啃“硬骨頭”,為群眾樹立了榜樣。

華州區赤水鎮遇仙村村委會經過研究,決定先拿黨員幹部不當行為“開刀”,從“各人清理各人門戶”下手,幹部自身有侵佔行為的該退還的退還,該補齊承包款的補齊,親戚朋友涉及土地侵佔的也絕不講情面,絕不姑息。

村民吳某是村支書吳增運的弟弟,曾擔任過村民小組組長。他佔用村組土地5畝,10多年未交承包款,佔用村集體土地10畝,經營農家樂多年未交承包款。村幹部多次上門給吳某講政策,做思想工作,吳某都以村組欠他的報酬和工費為由,拒不補交欠款。

無奈,吳增運給親弟弟下了“死命令”:“再不交,就讓鎮紀委專班對你進行清算!”

眼看躲不過了,吳某隻好接受了整治政策,補齊了村、組兩項欠款1.8萬元,遇仙村的群眾心服口服。不到一個月,侵佔土地的30多戶人家全部補齊了承包款。

之後,村兩委會按照“有法依法、無法依規、無規民議”的原則,召開了“村民評議會”,重新議定土地發包價格,向村民公正公平公開出租集體土地。

“農村集體資產涉及廣大村民的根本權益和切身利益,是農村的焦點熱點問題。華州區打擊壟斷農村資源和侵吞集體資產的專項行動,推動了‘三資’管理從無序向有序轉變,改變了集體資產承包程序不合法、手續不完備、承包金交納方式不規範等狀況,做到了底子清、措施實、效果好。”華州區委書記霍文軍說。

正本清源,群眾利益高於天

金堆鎮地處秦嶺腹地,是華州區森林覆蓋率最高的鄉鎮。

2009年,國家實施林地改革,金堆鎮東西坪村把集體林地發包給農戶耕種管理,國家每畝補貼13元,讓群眾養護好森林。然而,補貼款年年下發,群眾不但沒有用其養護好林地,反而互相偷著砍伐。

全區整理農村集體資產活動開展後,金堆鎮按照“區級統籌、鎮級主導、村級主抓”原則,迅速展開了打擊壟斷農村資源和侵吞集體資產的“霹靂行動”。

盧某曾擔任村小組長,當年林改給自己多分了13.5畝林地,領取國家補貼8年之久。在此次整治中,村兩委會幹部多次上門與之溝通,他都以“欠組長工資”為由拒不交回林地。東西坪村黨支部書記楊紅不厭其煩地與盧某溝通,告訴他區裡整治侵佔林地資源的嚴肅性以及掃黑除惡的相關政策,終於做通了盧某的思想工作,退還所佔林地和國家8年補貼款1404元。

啃下了“硬骨頭”,讓群眾看到了區裡整治侵佔集體資源的決心,東西坪村560戶人家終於在短時間內全部交回了集體林地。

“集體林地收回後,以後國家補貼款全歸村集體所有,有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有了這筆錢,村上可以僱用專門護林員,更好地看林護林,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楊紅說。

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有法依法,有規依規,無規民議。如今,經過“村民評議會”“四議兩公開”等,華州區135個村(社區)已完成相關土地、耕地、校舍等集體資源資產“回收”“確權”等工作。

改革,讓每位村民都有獲得感

霍文軍表示,在此次農村“三資”整治過程中,華州區積極凝聚基層黨組織的力量,科學規劃,為鞏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具體工作中,華州區把全區劃成東、南、西三大塊,開展了大規模的動員和業務培訓,大大提高了幹部的政策水平。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和密度,確保政策宣傳到戶,讓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到集體資產整治行動中。

“我們先摸家底,後張榜公佈,再建臺賬,短短一個月就收回集體土地兩萬多畝,收回土地承包款557萬餘元,村集體機井684眼,村集體校舍和辦公用房63處2.1萬平方米。”華州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宋朝軍介紹。

為了讓群眾在整治、改革和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華州區通過積極引導,大力推動村組集體土地實現集中連片流轉,不僅使其實現了保值增值,還根據各鄉鎮(街道辦)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採取“黨支部+”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產業,使村集體的每一份資產都和每位村民密切相連,每一分錢都和群眾緊密相關,從而使群眾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紅利。

“治理農村‘三資’,讓廣大基層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的基層組織的為民情懷,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化解了村集體內部矛盾,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霍文軍說。

(本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本報通訊員 劉 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