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氏菌病:一種人畜共患疾病,有多大危害?

一、布魯氏菌病的發現

1886年Bruce首先從死亡的士兵脾臟中分離出“布魯氏菌”,1897年Hughes根據該菌的致病熱型特徵,稱之為“波浪熱”,後來人們為了紀念Bruce,把該菌取名為“Bruce”,中文譯為“布魯氏菌”,最後被世界廣泛使用

二、布魯氏菌病的分佈

布魯氏菌病在世界廣泛存在,有關調查發現全世界233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23個國家或地區發現有布魯氏菌病的發生。該病在我國也有存在,主要分佈於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吉林、甘肅、青海、西藏、新疆等牧區。解放前布魯氏菌病在我國牧區和北方農區常有連片發生,解放後隨著國家疫情防控機構的完善,疫情發生情況逐年遞減,目前成點狀、分散發生。


布魯氏菌病:一種人畜共患疾病,有多大危害?


三、布魯氏菌性狀

通過培養基培養,鏡檢發現布魯氏菌為小球狀菌或短桿菌,沒有鞭毛、芽孢產生,光滑型菌株存在莢膜。布魯氏菌專性需氧,適宜生長溫度為35-37℃。對布魯氏菌進行革蘭染色,可發現著色不佳,而對布魯氏菌進行吉姆染色,可呈現紫色性狀。

布魯氏菌可分為:羊種布魯氏菌、牛種布魯氏菌、豬種布魯氏菌、犬種布魯氏菌、綿羊附睪種布魯氏菌及沙林鼠種布魯氏菌等6個菌種,另再分19個生物型,而我國流行的菌種主要羊種布魯氏菌,其次是牛種布魯氏菌,還有豬種布魯氏菌。

四、布魯氏菌病致病群體

多種動物和禽類對布魯氏菌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其中以家畜類羊、牛、豬最易感染該菌。在實驗室進行動物感染實驗中,發現鼠、鴿,以及幼貓最易感染,家兔也易感染。


布魯氏菌病:一種人畜共患疾病,有多大危害?


布魯氏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人感染布魯氏菌後也會發病,人通過接觸感染布魯氏菌動物、動物組織,或被動物汙染的物體(包括空氣),就有可能發病。能感染人的布魯氏菌類型主要為羊種布魯氏菌,其次是豬種布魯氏菌,牛種布魯氏菌感染人的病例較少。

五、布魯氏菌對豬隻的危害

豬隻感染布魯氏菌後病症主要侵害種豬生長器官,公豬表現為睪丸炎和附睪炎,一側或兩側睪丸無痛性腫大,發病嚴重的病豬睪丸萎縮硬化,睪丸及副睪常見炎性壞死灶,導致性慾不佳、精液質量差,最終被淘汰。

母豬感染布魯士菌後易流產,產弱仔,產死胎,母豬子宮黏膜有充血、出血症狀,並伴有炎性分泌物;另外母豬子宮黏膜有黃色結節病變。


布魯氏菌病:一種人畜共患疾病,有多大危害?


發病豬也會發生關節炎,四肢關節滑液囊有漿液和纖維素病變,病豬跛行,甚至癱瘓,病豬各臟器也有不同程度的病變。

布魯氏菌病對種豬的危害最大,它會破壞種豬的生殖器官,致使種豬繁殖能力低下,嚴重影響豬場的生產性能。

六、布魯氏菌病的防治

1.堅持自繁自養,防止病菌從外部引入。如果非要引進豬隻,一定要進行檢疫,沒有感染布魯氏菌方可並群飼養。

2.定期對豬群檢疫,發現情況立即採取措施處理。

3.定期進行免疫接種,可用豬種布魯氏菌弱毒S2株製成的活疫苗接種。

4.發現疫情,及時隔離進行無害化處理,全場做全面消毒、淨化,直至豬場中檢測不到布魯氏菌的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