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轉第一槍打響,你還在被這個概念騙嗎?

2019年的高送轉第一股姍姍來遲。

12月15日晚間,美聯新材發佈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提議,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0.75元(含稅),送紅股3股(含稅),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6股。

受此消息影響,美聯新材在12月16日以一字漲停開盤,收盤15.20元每股。

高送轉行情的邏輯在於,“高送轉”預案的公佈意味著上市公司向投資者傳遞了對於未來樂觀預期的信號,同時也意味著未來公司股價由於實施“高送轉”除權而大幅降低後,更容易吸引資金接盤,流動性也更好,所以視為一種利好。

不過,隨著行情的火熱,高送轉炒作也逐漸成為上市公司“割韭菜”的套路。

美聯新材的套路?

根據15日晚披露的公告,本次高送轉預案由美聯新材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黃偉汕提出。

但值得注意的是,解禁公告顯示,美聯新材的這部分股份解禁日期均為2020年1月4日,合計解禁約1.6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9.33%,接近七成。其中提出送轉提議的控股股東黃偉汕即將解禁的股份最多,有937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9.04%。

公告也註明,限售期滿後,黃偉汕和張朝益(公司第三大股東),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股份不超過其所持股份總數的25%。

高送转第一枪打响,你还在被这个概念骗吗?

因此,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是美聯新材的實控人為了利用高送轉這個“利好”,以抬高公司股價再進行減持。其動機和操作手法都十分可疑,不排除有利益輸送的嫌疑。

而在美聯新材之前,利用“高送轉”配合重要股東減持套現的手法可謂層出不窮,甚至有減持與“高送轉”已形成“固定套餐”的說法。

和邦生物可以說是“高送轉”+“大手筆減持”的典型。自2013年上市以來,經歷過數次高送轉的和邦生物總股本已經從最初的4.5億股,擴張至目前的88.31億股,增幅達1862%。

與高送轉相伴的是大股東的大手筆減持。2017年1月,和邦生物發佈了上市後的第三次高送轉方案,同時還公佈了大股東的減持計劃:和邦集團擬在未來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3億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7.47%。

如今,在經歷了這些年的快速擴張股本之後,和邦生物的股價已經被稀釋至1.45元/股。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還會利用投資者的“低價幻覺”。

通常情況下,送轉之後的股票在除權後會價格下跌。例如每 10 股送 10 股後,除權價格減半。當名義價格下跌時,投資者會認為價格下跌空間減小、上漲空間增大,出現“價格幻覺”,更加偏好此類低價股票並給出正溢價。

有些上市公司正是利用了投資者的這種心理,然後在股價有所上升時趁機減持。

因此,大部分高送轉炒作的套路本質是公司管理者及大股東利用名義價格的幻覺,侵佔外部投資者利益。如果成功拉抬股價並減持套現或增發成功,相關大股東或上市公司肯定會受益。如果股價並沒有因為高送轉概念上漲,上市公司或大股東也沒有損失,受害的只會是高位接盤或者跟風炒作的投資者。

目前A股送轉情況如何?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高送轉的公司有更高的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潤和資本公積金,較高的每股淨資產是高送轉的基礎。此外,高送轉公司有更高的淨資產收益率和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長率,更小的總市值和更高的市淨率。同時,高送轉公司的股價顯著高於其他公司,將股價調整至合理水平以保持股票流動性為高送轉的動機之一。

因此,在投資者看來,未來上市公司股價由於實施“高送轉”除權而大幅降低後,更容易吸引資金接盤,流動性也更好,所以視為一種利好。

但是,高送轉並不是未來盈利預期好的絕對信號,且高送轉帶來的超額收益率僅在除權前存在。

2018年,為遏制高送轉中爆炒現象,交易所對高送轉的標準進行明確界定,不符合條件的公司不能進行高送轉。

受此影響,2018年符合官方定義的高送轉數量急劇下降,“低”送轉比例上升,2018年滿足官方高送轉條件僅3只。

此外,由於面值退市規定的存在,盲目大比例送轉還是部分面值退市公司最終走向退市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情況已有先例。比如A股首隻面值退市股中弘退,就熱衷於高送轉游戲的典型。此外,前文所提及的和邦生物當前就是一隻“準仙股”。

美聯新材目前股價為13.82元,按照此番提議的送轉比例計算,除權除息價為7.23元,將較目前股價大幅降低。

所以現在投資者對於這種高送轉的消息應該要理性看待,以防範出現投資上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