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教材为什么说是袁世凯杀了宋教仁?

文学痞子


宋教仁是于1913年3月20日晚上在上海沪宁火车站遇刺的,背景就是当时宋教仁组织的国民党在当年的大选中获胜,他也即将出任民国总理,在这个节骨眼上遭遇了刺杀,在当时也是一件极为轰动的事件。

通常观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刺杀宋教仁的主谋,历史上一般认为是袁世凯,理由就是当时宋教仁一旦成为内阁总理,就会对袁世凯的权力造成巨大的掣肘,而当时的内阁总理赵秉钧为袁世凯的心腹。

在宋教仁遇刺后,当地警方迅速逮捕了直接刺杀宋教仁的武士英以及指使武士英行凶的应夔丞。后来警方在应夔丞家中又搜出了大量与洪述祖往来的电文,而洪述祖正是当时的内阁总理赵秉钧的秘书,这件案子就牵扯到了赵秉钧,赵秉钧为袁世凯的心腹重臣,由此又牵涉到了袁世凯。

▲宋教仁遇刺时的照片

国民党人认为:

彼洪述祖,一卑鄙龌龊之小人,与大政治家宋先生固亦风马牛不相及,宋先生之死生,与彼是了无丝毫之关系,洪又为胡为乎必死宋先生而后快也?然则,唆武者为应,唆应者为洪,而唆洪者必更有人在也。

在国民党当时的党报当中,也已经认定幕后的黑手就是袁世凯。

对于袁世凯为什么要杀宋教仁,国民党给出的说法是,袁、赵两人主使洪、应杀宋教仁,是因为宋教仁要实行政党内阁,使二人的权力收到了威胁。这种说法也广为流传,是一般主流说法。

▲宋教仁遇刺后,各种舆论全部对准了袁世凯

当然,如果我写到这里就认定是袁世凯所谓,那么这个问答也就等于是在凑字数了,实际上关于袁世凯是幕后主使也是相当存疑的一个事情。

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疑点

如果真的是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话,那么就只能说袁世凯是犯糊涂了。如果要刺杀,他也不会选择在上海刺杀,因为上海不是他的地盘,警察他也管不住,当地也没有多少他的部下,其实风险特别大。从案发后的情况来说,当地的警察很快就抓到了凶手,然后牵扯出了应夔丞,又从应夔丞牵扯出了洪述祖,洪述祖为总理赵秉钧的秘书,赵秉钧又是他的心腹,天下都知道,那么他能逃得了干系么?根本逃不掉。

如果在北京刺杀,那么袁世凯完全可以制造交通事故,或是什么意外,而且警察也是归他管的,到时候该怎么查案子还是他说了算,他要警察给出个什么结果,警察就会给出个什么结果,风险极小,何必在上海这种风险极大的地方去刺杀呢?

▲刺杀事件后赵秉钧也死的不明不白

其次,当时袁世凯其实也没必要刺杀宋教仁,即便宋教仁到北京来担任总理,他失去的也只是一个总理的职位。包括一些学者认为,从袁世凯的一贯信仰和当时的身份、地位,从宋教仁对袁世凯构成威胁的程度来说,袁世凯也没有刺杀宋教仁的必要。

所以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疑点在于,一是在上海行刺风险极大,他完全可以在北京行刺,风险极小;二是从他当时所处的地位来说宋教仁对他构成的威胁还不至于逼到他要刺杀宋教仁的地步;三是实际上袁世凯也非常欣赏宋教仁的才华,从感情上来说或许也没有刺杀的主观意愿。

其他可能刺杀宋教仁的主谋

我们按照疑罪从无、无罪推定来说,其实也不能证明袁世凯就是刺杀宋教仁的主谋。从证据链上来说,到了洪述祖这里的时候其实是断了的,没有证据表明就是赵秉钧指使洪述祖去刺杀的宋教仁。

当然,也有这种可能就是袁世凯口头指使赵秉钧刺杀宋教仁,然后赵秉钧又口头指使洪述祖开展刺杀行动,洪述祖就指使了上海的应夔丞具体负责,应夔丞就买通了杀手武士英具体行凶。当然这只是推测,上文也说了,如果真的是袁世凯主谋的话,那么也只能说袁世凯是犯了糊涂了,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大。

我们从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方面来考虑,其实这个事情的主谋也很有可能是当时的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在此就不多说了。

而最大的可能其实就是洪述祖。在刺杀宋教仁之前,袁世凯支持了当地的共进会、“欢迎国会团”等会党势力,搞了一次抹黑国民党的事件。他们声称从日本警察哪里购买了当年“孙黄宋”(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在日本种种劣迹的证据,包括了黄兴与日本风尘女子的合影、宋教仁在日本搞诈骗的事情等等。当然这个事情后来没有成功,被澄清了。

洪述祖其实就是策划抹黑事件的具体负责人,他眼见这个事情失败,就想立功,私自与应夔丞商议,决定刺杀宋教仁,就有了宋教仁遇刺的事件。从我们事后掌握的证据链来说,这个可能性是最大的。


老威观史


宋教仁遇刺,损失最大的就是袁世凯,全中国都可能刺杀宋教仁,唯独袁世凯不会。

之所以产生袁世凯可能刺杀宋教仁的基础是袁世凯想恢复帝制,宋教仁是他称帝最大的障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只不过是后人为了丑化袁世凯栽在他身上的罪证。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靠的是实力,当时的情形时中国局势掌握在袁世凯手里,袁世凯倒向革命党,则革命党胜利,袁世凯倒向清政府,泽清政府胜利。袁世凯面临这样的局势也很为难。最后袁世凯选择了不倒向任何一方,借助双方僵持的局面,自己站起来,和双方谈条件。这样就导致了双方都妥协让步,袁世凯独占鳌头的局面。但是革命党是被迫妥协,虽然答应了袁世凯的条件,但是内心并不服气,袁世凯虽然站在大总统的位置,但是实际对国家的控制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很多地方武装并不买他的帐。

袁世凯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权力出让他肯定舍不得,但是把持又把持不住,最后他想出了君主立宪这个办法,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出让权利,由革命党组阁,把国家权力转让到革命党手里,但自己要做皇帝,还不失地位和尊贵,等于是让出政权换取自己的皇权。君主立宪和帝制是有本质区别的,就像现在的日本和英国,皇室有至高无上的荣誉,但不具备管理国家的权力,国家有通过选举产生的内阁首相掌握。这样就可以和革命党共享权力带来的好处。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办法了。不过袁世凯错估了形势,主要原因是革命党内部并不统一,袁世凯抛出的这个奶油蛋糕很多人都想得到,但很多人都清醒的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如果答应了袁世凯的条件,很多心怀梦想的军阀就会失去机会。

回头再说说宋教仁的情况,他在革命党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名声极佳,威信极高,袁世凯当初曾经和宋教仁商量逼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但被宋教仁否定了,他认为清政府不会真的出让权利,真的组阁非常困难,君主立宪将成为一纸空文。但宋教仁并未就君主立宪这个制度全面否定。必定在当时世界各国中,君主立宪是非常先进,而且效果非常明显的制度。列强中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君主立宪制。如果袁世凯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把组阁的权力交给革命当中影响最大的宋教仁,两人很可能会达成协议。宋教仁可以说是袁世凯推行君主立宪必不可少的关键人物,而就在宋教仁去与袁世凯会面的途中遇刺。这时候最为懊恼的就是袁世凯,他可以说所有的计划落空了。而宋教仁的遇刺,最得利的就是在革命当中影响第二大的人物,这个人的名字我不敢说,要不我家祖坟都可能被刨成大坑,但是这个人嫌疑最大,这个不是我一家之言,像我一样观点的人一抓一大把。


山野论史


究竟是谁杀了宋教仁,这本来就是一个很难解开的迷案,只能分析其可能性。

首先说袁世凯,从情理上讲是有很大的嫌疑的,因为袁世凯想当总统、想当皇帝、想中央集权,而宋教仁想搞政党政治,想搞议会政治,所以二者构成尖锐的冲突。袁世凯曾想多方的收买宋教仁,但是宋教仁不买账。宋教仁是国民党中的新星,口才极佳,组织能力强,与孙中山、黄兴等堪称国民党的三剑客。如果任由其推行议会政治,已经成为国民党在议会中领袖的宋教仁可能进一步做大,从而威胁袁世凯的统治,这是袁世凯无法容忍的,必须除之而后快。所以从逻辑上推论,这有很大的可能性,当然这也不是定论。就像光绪帝先于慈禧太后前一天死一样,事实虽很难证,逻辑上却非常契合。宋案发生后,全国舆论哗然,媒体报道,认为是袁世凯的总理赵秉钧雇佣杀手应桂馨所为,民意多以为是。

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是陈其美,因为陈其美是孙中山的嫡系,而当时宋教仁在国民党内地位迅速攀升,风头盖过了孙中山,所以不得不杀其势。陈其美本来就是以暗杀起家,光复会首脑陶成章因为不满孙中山就被其暗杀。而且应桂馨和其关系密切,曾当过孙中山的卫队长,凶手武世英就是在陈其美的上海模范监狱中死去的。而且宋教仁临终遗言只写给了袁世凯,只是叫黄兴帮忙料理后事,绝口不提孙中山。因此这一方面也有可能,不可一般以前一种可能性为大。


青年史学家


看了一些回答,包括排在第一的“青年史学家”的回答,不客气地说,几乎都未说到点子上,没挠到痒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这个问题本身,也许才能看得更透彻。

袁世凯代表谁?北洋。

宋教仁代表谁?国民党。

推翻北洋的是谁?两岸两党。

北洋的历史是谁来写的?

在这边,你知道的;在对岸,是国民党。总之,都不是北洋的人自己,他们失去了为自己正名的发言权。有人说宋教仁是陈其美杀死的,国民党怎么可能允许这种说法,别忘了陈其美当年是小蒋的大哥,而且正是陈其美把小蒋引见给孙中山,使小蒋得到机会以孙中山继承人自居。所以,在台湾出版的相关著作里,杀宋教仁的只能是一个人——袁世凯。著名的《北洋军阀史话》写到“宋案”时不惜笔墨,用了近20页,目的就是让“袁世凯杀宋教仁”这个结论铁板钉钉。

国民党那边说袁世凯是杀宋教仁的主谋,这个很好理解,那么咱们这边为什么也这么说呢?

两个原因。

第一,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咱党也出了力。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开山鼻祖,如果你反对他推翻他,还会说他好话吗?他要是好,还推翻人家干啥……

第二,两党对中山先生评价都很高,而“宋案”发生后,中山很快就认定袁世凯是幕后凶手,并且以此为旗帜发起了“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因此,两岸必然要顺着中山先生的说法,坚持到底。

所以,在两岸的教材中,都摆出了袁世凯杀宋教仁的种种动机和理由,对一些疑点几乎则讳莫如深。试想一下,如果北洋政府的统治长久一些,由他们来书写这段历史,杀宋教仁的是谁不好说,但恐怕不会是袁世凯。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你说呢?


脑洞大开的历史


首先,我们先看看宋教仁临死前给袁世凯发的电报:“北京袁大总统鉴:仁本夜乘沪宁车赴京,敬谒钧座。十时四十五分,在车站突被奸人自背后施枪,弹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势必至死。窃思仁自受教以来,即束身自爱,虽寡过之未获,从未结怨于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一毫权利之见存。今国基未固,民富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鉴纳。宋教仁。”这份电报虽然不能否定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嫌疑,但至少证明了一点:宋教仁本人心里面已经有了怀疑的对象,而怀疑的对象并不是袁世凯,否则也不可能再寄希望于袁世凯来维护共和。

其次,我们再看一看事发后各方的反应。袁世凯要求彻查此案,并悬赏缉拿凶手;黄兴要求用司法途径彻查此案,并悬赏一万银元缉拿凶手;孙中山认为本案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袁世凯干的,所以不用再查了,号召大家武力推翻袁世凯。

第三,我们再看一看作案动机。先说袁世凯,从要搞独裁的角度看,有个实权总理肯定会威胁自己的地位,那么刺杀宋教仁貌似变得理所当然,但大家忽略了一点,选举获胜的是国民党,而不是宋教仁个人,宋教仁北上组阁是因为他是国民党党魁,正常情况下即便宋教仁死了,也应该由国民党的新任党魁继续组阁。所以无论是袁世凯还是黄兴,他们在案发后的表态实际上都没有脱离这个方向,如果按照这个轨迹发展,继任的总理就有可能是黄兴或者其他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孙中山就再也不可能有机会登上权力的巅峰!所以我们再来分析孙中山的动机。一旦宋教仁北上组阁成功,袁世凯、宋教仁将会成为维护共和的绝对功臣,袁世凯继续掌握最高权力并控制军队,宋教仁也能按照自己的思路施政,到那时将不会再有革命的空间,换言之孙中山将彻底的远离政治的核心。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孙中山具有最大的嫌疑!并且从事发后各方表态来看,如果按照国民党副总裁黄兴办,继续司法调查此案,孙中山显然也无法进入权力的核心,所以他坚持武力推翻袁世凯,并且重组政党,并要求党员宣誓效忠其个人!

第四,我们再看一看当时的调查情况,初步证据认为枪手是武士英,而武士英的上线是兰桂馨,而兰桂馨和时任国务总理赵秉钧有联系,于是孙中山据此马上认定是袁世凯干的,并号召武力推翻袁世凯!但先不说事情太蹊跷,就按现有证据看也无法认定是袁世凯干的,所以黄兴坚决反对武力讨袁,坚持司法调查,这也为之后二人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武士英几天之后就死了,事后虽然孙中山认定是袁世凯杀人灭口,但却有证据指向陈其美!陈其美是什么人?他是蒋介石的老大,更重要的是他是孙中山的铁杆支持者,并且从事后来看,陈其美做事心狠手辣,不按常理出牌,关键的是他还具有这个能力!

最后,我们再看事情的结果:袁世凯重新走上了独裁之路,孙中山在排挤掉黄兴后成为革命党无可争议的老大(之前只能勉强算精神领袖,毕竟每次起义他都不在国内),并最终通过先成立新政党再改组国民党的方式完全控制了国民党,成为宋教仁案的最大受益者!所以,综上所述,宋教仁遇刺案的幕后主使有可能是袁世凯或孙中山,但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孙中山!


飞彤小可


中学历史教科书确实是这么下结论的。认为袁世凯派人找到了一个杀手武士英,杀死了宋教仁。

但其实民国时期就对于宋教仁之死有多种不同的解读。中学历史教科书之所以长期沿用袁世凯主谋的说法,可能和当时对于袁世凯以负面评价为主有关系。

因此这个问题本质上倒不是宋教仁之死的真相,而实际上是对于袁世凯历史形象演化的一个研究。

袁世凯的社会风评变化是很大的。在溥仪宣布退位之后,袁世凯的历史为王达到了人生中的最高点。当时的报纸上,对于袁世凯的赞誉,最经典的莫过于法国有拿破仑,美国有华盛顿,中国有袁世凯。民众对于袁世凯的期待不言而喻,不过短短数年之后,袁世凯因为一心称帝受到万众唾弃,最后不得不黯然宣布退位,随后不久病逝。而在这其中宋教仁遇刺是袁世凯社会声誉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袁世凯死后,虽然有北洋军阀继续执政,但他们大多对于袁世凯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并不愿意为袁世凯在声誉上进行平反。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袁世凯被视为是革命敌人,自然也就得不到政府的认可。解放以后,袁世凯被认定为卖国贼自然也没有得到正面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把袁世凯作为宋教仁案的凶手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结果。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更多的史料开始面市学者们在对袁世凯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对他的评价开始逐步客观化,正常化。

但是应该说这样在史学界的一种变化,还没有有效的反映到中学历史教科书当中去。所以现在的教科书普遍还是沿用早年的论断。

最后回到宋教仁案本身,就目前的相关史料研究来看很难说幕后的主谋一定是袁世凯。但反过来说也很难讲一定不是。多说并存是比较符合目前研究现状的一种方式。

主张袁世凯是主谋的说法依据来自于赵秉钧和武士英等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赵秉钧是北洋军阀出身,袁世凯的老部下,当时出任政府总理。赵秉钧在宋教仁案之后,不久就蹊跷死亡,确实也是很大的疑点。至于所谓的利益原因,只能说是一种推理方式,不能拿来作为证据。这些证据不能完全证明袁世凯是主谋。

主张革命党内斗的依据来自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在后来接受上海某报纸采访时所留下来的访谈资料。根据这个资料,宋教仁之死,一方面是因为革命党内部权力斗争,另外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陷害袁世凯,从而为革命党在其后发起反袁斗争,提供政治筹码。此外也有一些民国人士的回忆录或者笔记资料当中,附和袁克文的观点。不过由于这样一种特殊的父子关系,所以这种论述的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其他人的认同是不是出于利益原因也没有办法完全判定。

以上两种说法是较为主流的。现在还有少部分人提出,可能是袁世凯手下的人私自做的决定,袁世凯虽然不知情,但是不能说没有关联。从当时留下来的一些史料来看,袁世凯确实对于宋教仁之死非常震惊,这也是很多人拿出来否定袁世凯是主使的重要证据。这种说法的最关键问题还是没有办法很好的证明,下面人独自决策而又不经过袁世凯的指使。

宋教仁案是一个悬案。时至今日是不可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了。从维护历史真实与客观性的角度考虑,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这一方面确实应当有所改进。


zyb38537240


袁世凯其实是宋教仁被暗杀事件的受害者。

赞同杨朱学派的说法,这个历史得倒过来看。

宋教仁这么死了,对袁世凯没有任何好处,袁世凯不存在任何需要置宋教仁于死地的动机。

反倒是宋教仁所在的党派内部,纠葛斗争比较大,很多大佬非常反对宋教仁的政治主张,也不想看到宋教仁和袁世凯合作成功。

当然,历史是人写的,只要有需要,怎么写,后世有话语权的说了算。😃😁

但是,也不完全盖得住。

因为,有的说法太不符合常识和逻辑了。

民国史,以及民国之后的历史,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很多,咱们不能太较真了。

比如,高饶。

比如,林和他的四大金刚。

有待后人评说论定。

^O^ ^O^





观沧海GCH


这是案发后一度最流行的看法,并曾让袁世凯百口莫辩。故北洋垮台之后,官方史书至今犹力持此说。不过今日严肃史家多数都已不再主张此说。下面具体分析。

袁世凯被指为“真凶”,自是因为他确有嫌疑。

宋教仁死后,黄兴撰写挽联,痛斥袁世凯:“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赵秉钧,我说确是袁世凯。”

湘籍名士易实甫的挽联,亦暗指袁世凯:“既生瑜,何生亮;卿不死,孤不安。”

的确,正如谭人凤所指出的:“国民党中人物,袁之最忌者惟宋教仁。”

在与杨度的一次谈话中,袁世凯说无论孙中山,还是黄兴都好对付,“顶难驾驭的,只有一个宋教仁……以暴动手段,来抢夺政权,我倒不怕;以合法的手段,来争取政权,却厉害多了”。

据说老袁为示好、“收买”宋教仁,曾赠送他价值3000元的貂皮外套一件,后又托人赠以高达50万元可随意支取的存折一份。而宋教仁不买账,全部退回不受。

然而,要说老袁因此就想除掉宋教仁,却未必尽然。

据国民党元老张继回忆说:宋案发生不久,他和人去拜访赵秉钧,恰好北京警察总监王治馨也在。王说洪述祖南行前面见袁世凯,问:“国事艰难,不过是二三反对人所致,如能设法剪除,岂不甚好?”袁说:“一面捣乱尚不了,况两面捣乱乎?”宋被刺后,洪又见袁世凯一次。袁问究竟是谁杀宋,洪回答:“这还不是我们的人替总统出力。”袁面露不悦,洪出总统府即告假赴天津养病。

另有资料显示,袁世凯在初闻宋案发生后一度非常恐慌,对人说:“这是怎么好!国民党失去了宋遯初(按:原文如此,宋教仁,号渔父,字钝初,或写作遁初、遯初),少了一个大主脑,以后越难说话!”

又据老袁二儿子袁克文后来回忆,袁世凯曾说:我代人受过多的很,从未辩过。我虽不杀遁初,遁初亦因为我而见杀,怎么辩呢!明事理的人一定察觉出,如果我想杀他,不必一定招其来而杀之。我完全可以等他来了后,陷他以罪杀他,何必要数次邀请他,乘他将行而杀之?这明明是授人以柄,愚夫也不会做这等傻事。

此番话虽然有洗地的嫌疑,但也不无道理。

另据曾任袁世凯机要秘书的张一麐二十多年后回忆:“宋案之始,洪述祖自告奋勇谓能毁之。袁以为毁其名而已,洪即嗾武刺宋以索巨金,遂酿巨祸。”

综上,窃以为,因无直接证据,在今日要坐实或完全否认袁世凯主使的说法,都未免不够客观。


史聃


其实教材上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是袁世凯杀了宋教仁,只是猜测而已,不过到了今日大家都觉得是袁世凯做的,不过老袁还真的有点冤枉,小枫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宋教仁的生平咱们就不说了,就说说辛亥革命后,宋教仁都做了什么吧。

辛亥革命后为了推翻清政府,同盟会和北洋军阀袁世凯达成协议,最终迫使清帝逊位。不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宝座也从孙中山换成了袁世凯。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对于袁世凯还是顾虑重重,于是一部《临时约法》被当成“紧箍咒”制定了出来。因为这部带有想发性质的法律,将中华民国的政体定义为“内阁制”,总统只是名义上国家元首,真正的行政权力掌握在由在议会占多数的党派组成的内阁手中。此

时,中华民国有大大小小20余个党派社团,为取得议会多数席位,谋取组阁权,这些党派分分进行联合重组。以清末立宪派人士张謇、程德全、赵凤昌、熊希龄、汤寿潜等人为中坚,以前革命党人章太炎、孙武等人为奥援,以副总统兼湖北都督黎元洪为最高领袖的共和党,来势汹汹,对于组阁志在必得。

而此时的同盟会,有人自以为革命成功可以功成身退,有人因为与孙中山有旧隙分道扬镳,反正已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于是,一股子书生意气的宋教仁,开始改组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实进会合并,改组成立国民党,请注意此时的“国民党”与之后的“中国国民党”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是并非同一个政党。国民党以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也担任理事,但是实权却是在宋教仁手中。经过宋教仁的苦心经营,国民党终于在1913年的选举中大获全胜,获得了组阁权。

宋教仁的想法你当总统,可是内阁大权由我们掌握,我看你还能怎么样,这引起了袁世凯的警惕,派人收买宋教仁无果,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客行刺,子弹从后背射入体内,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凶手开枪后逃逸。宋教仁被送往医院,但是在22日凌晨4时48分不治身亡,年仅31岁。

那么宋教仁到底是被谁主使刺杀的呢?其中有两种说法

一、陈其美是幕后指使者

《辛丙秘苑》中称:宋教仁北上前,曾接受陈其美和应夔丞(应桂馨)宴请,期间陈其美问宋教仁如何组阁,宋教仁称“唯大公无党耳。”应夔丞认为宋教仁叛变国民党,欲掏出手枪,被其他宾客阻拦。一同赴宴的沈翔云告诉袁克文,陈其美和应夔丞对宋教仁极度不满。袁克文还称,应夔丞与陈其美设计了刺杀宋教仁的方案。可是后来这种说法都被一一给否定了。

二、袁世凯

这是现在更多的人支持的一种说法,不说其他的证据,就从情理上推断,袁世凯的嫌疑都是最大的,要知道宋教仁组阁就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而且当时袁世凯也收买过宋教仁,结果被拒绝了,唯一能阻止组阁的办法就是宋教仁死了,这样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而且,直接凶手武士英预审之前就死了,和雇凶者应夔丞越狱五个月后被杀死,结局都是惨遭横死,这就是灭口,不用说是袁世凯做的。

三、袁世凯只是有嫌疑

袁世凯到底是不是背后指使者,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甚至有可能不是,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后来回忆,袁世凯曾说:我代人受过多的很,从未辩过。我虽不杀遁初,遁初亦因为我而见杀,怎么辩呢!明事理的人一定察觉出,如果我想杀他,不必一定招其来而杀之。我完全可以等他来了后,陷他以罪杀他,何必要数次邀请他,乘他将行而杀之?这明明是授人以柄,愚夫也不会做这等傻事?”

袁世凯在宋教仁被杀之后曾经说,对人说:“这是怎么好!国民党失去了宋钝初,少了一个大主脑,以后越难说话!”可见当时袁世凯也有点迷茫。

直到现在还是不清楚到底是谁指使刺杀了宋教仁,但是在当时看来宋教仁之死对袁世凯有利,当然对袁世凯的反对者也有利,而且要知道最后袁世凯是失败了的,这主谋自然是要落到袁世凯的头上。

而且算到袁世凯的头上对当时反对袁世凯也十分有利的。


天枫说


这个问题教材中,好像并没有盖棺定论,现在的历史教材更多的讲的都是史论性的东西,而不是讲史实性的东西。

比如,拿破仑被毒杀,光绪被被慈禧毒杀,这些没有确切证据能够证明的,他都是在小字部分里面介绍,但是,并不会直接说是谁杀了谁?

历史研究是需要严谨性的,而我们平时在网上对历史的兴趣主要在于娱乐性。

比如,洪秀全真的有2000个老婆吗?李自成从北京官员那里真的搜刮7000万两白银?


回归正题,袁世凯真的会刺杀宋教仁吗?

就刺杀动机上来看

首先,大家都以为宋教仁要去抢袁世凯的总统位置,认为袁世凯为防止宋抢自己的位置,所以刺杀了宋。

其实,宋教仁是支持袁世凯当选总统的,而宋教仁公开竞选的是总理,当时,民国政体并未确定,宋的想法是学习法国,成立责任内阁制,有总统也有总理的双头制政体,用总理和内阁去限制总统的部分权力。

而当时,国民党并不是铁板一块,现在都公认为孙中山是党内威望最高的人,其实国民党是宋教仁组织牵头成立,宋教仁和黄兴旗鼓相当,但是,黄兴一直支持孙中山。因此,在成立同盟会和组建国民党时候,孙中山一直被抬在上面。但是,在1913年竞选结果党首是宋教仁。

所以,党内宋教仁和孙中山是有矛盾的,人说三剑客,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宋教仁与孙中山,在政权问题,在总统问题上,在袁世凯何地就职总统等等问题上,宋与孙都是针锋相对的。

有人说孙中山是嘴炮,靠嘴闹革命,宋教仁更是那种学识形的人才,集演讲才华与律法知识与一体的人,在政治体制上的眼光肯定高于孙。但是,孙厉害的地方在于感召蛊惑能力,所以,名声大。

宋死之后,革命军开始了二次北伐。

很明显符合当时国民党内的主战派,也就是黄兴和孙中山的想法。

而且宋死之时,黄兴就在当场,要是袁世凯派人刺杀,不把国民党这一众人等全杀了。

再说,袁世凯有必要刺杀吗?袁世凯何等人也,推翻帝制这么大的难题,袁世凯能够做到兵不血刃,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民国时是谁有兵,谁就是老大,袁世凯死后,北洋下面的人,随便拉几个都是总统,袁世凯在北洋的影响力有多大,他说不同意什么,连议会能不能开成都不一定。

要知道,武昌起义后,不是袁世凯同意和,南北战争就打起来了。

相比之下,孙中山嘴炮得天下,手下没有真正的兵权,如何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呢?


本文没有替袁世凯洗白的意思,就是讨论政治,政治上没有所谓的好人或者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