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认识期权》第三篇:期权的风险管理


《3分钟认识期权》第三篇:期权的风险管理


说到风险管理,首先想到的就是股指期货,比如在持有现货时卖出股指开仓,对冲下跌风险(β风险),但是用股指在对冲下跌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上涨的收益。而我们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是多样的,比如即想对冲下跌风险又想保留上涨收益,或者小风险可以忍受,大跌风险希望获得保护,这就需要用到期权。在海外市场中,期权以其灵活的对冲优势,做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被大量机构广泛应用。今天,我们介绍几种期权的对冲方式并和股指对冲做对比:

一、背景

2018年2月5日,50ETF收盘价3.18元,投资者持有1000万市值 50ETF;2018年6月27日,50ETF下跌22.48%,持仓市值亏损224.8万。


二、全保险方案

指买入平值认沽期权来管理风险,股价下跌时能保护风险,上涨时又不影响收益,类似于给股价下跌买了个保险,所以叫“全保险方案”。

例:2018年2月5日,投资者担心市场下跌,买入对应1000万名义市值的平值认沽期权对冲风险。6月27日,持仓ETF市值亏损224.8万,期权市值231.53万,两者相加仍在1000万左右,除掉支付的期权费成本,基本上实现对冲风险的目标。

《3分钟认识期权》第三篇:期权的风险管理

买入认沽期权在股价下跌时能获得收益(认沽期权=看跌期权),能弥补持仓ETF带来的损失,两者相抵起到了对冲风险的目的。那如果这段时间50ETF是上涨的呢,持有的1000万ETF仍能获得收益,而买入的认沽损失是有限的(买入期权最大损失是权利金),所以用这种方式来对冲风险,在股价下跌时能保护风险,在上涨时不影响收益(如下图),我们把这种方式叫做买保险。

《3分钟认识期权》第三篇:期权的风险管理

当然保险是要支付费用的,保险费贵不贵呢?以2月5日当天为例,6月份到期保险费约5%左右,有没有办法能把保险费用降下来呢,答案是有的,期权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根据对风险和收益的取舍灵活构建。

三、部分保险方案

指买入虚值认沽期权来管理风险,它保护的是股价大幅下跌到一定幅度以下的风险,相比全保险方案,它是有一定风险敞口的,所以叫“部分保险方案”。

可能有投资者这样想,小跌风险我可以忍受啊,我想要对冲的只是大跌的风险,比如跌幅5%以内的风险我可以忍受,跌再多就受不了了,那我想要保护的是跌幅超过5%以外的风险。我们就用“部分保险”的方案,具体做法是现在50ETF价格3.2元,买入行权价3.0元的认沽,3.0元以下的风险就保护起来了,从3.2到3.0还是有风险敞口的,我们把这种叫做部分保险方案,它的好处在于能降低成本,当然上涨收益还是保留的。

同样以2月5日为例,不同行权价格的期权保护成本:

《3分钟认识期权》第三篇:期权的风险管理


四、衣领式保险方案

指通过构建一个“衣领式价差”组合,来起到保护下跌风险,又降低保险费支出,缺点是放弃了大幅上涨的收益。

2018年2月5日,50ETF收盘价3.18元,投资者持有1000万市值 50ETF,担心市场下跌,构建衣领式保险策略:

《3分钟认识期权》第三篇:期权的风险管理

衣领式保险方案保护了全部的下跌的风险,并通过放弃一定幅度以上的收益(3.5元以上),降低了保险成本。

五、三种方案对比:

三种方案各有特点,第一种最全面,第二种方案侧重保留上涨收益,第三种方案侧重风险保护。

全保险:成本最高,下跌风险全保护,上涨收益全保留;

部分保险:成本低,但需忍受一定的下跌风险,上涨收益全保留;

衣领式保险:成本低,下跌风险全保护,上涨收益只保留一部分。

《3分钟认识期权》第三篇:期权的风险管理

当然,实际上用期权比期货对冲风险还是复杂一点,原因是期权是个非线性资产,除了到期时对冲效果和预想的达到一致外,到期前时点对冲效果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干扰。


附1:深、沪市期权开户门槛

《3分钟认识期权》第三篇:期权的风险管理

《3分钟认识期权》第三篇:期权的风险管理

附2:

《3分钟认识期权》第三篇:期权的风险管理



《3分钟认识期权》系列:

第一篇:期权和期货的区别

第二篇:巴菲特教你用期权

第三篇:如何用期权管理风险

第四篇:影响期权价格因素

第五篇:看懂期权合约要素

第六篇:解读300期权交易规则

第七篇:看懂期权报价行情

END


不构成投资建议

对使用本公众号文章观点所导致的任何损失

期权星球不承担任何责任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