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洋軍閥,有沒有南洋軍閥?

民國初期,以直系、皖系、奉系為代表的北洋軍閥輪番上陣,掌握大權,長達14年之久,顯赫一時。

既然有北洋軍閥,那麼,有沒有南洋軍閥這一說呢?答案是沒有。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所謂“南洋軍閥”的存在。充其量,會把四川、雲南、廣東、廣西等地的軍閥稱為“南方軍閥”,但不會稱之為南洋軍閥。

我們可以從北洋軍閥的歷史淵源入手,來回答為什麼沒有南洋軍閥。

有北洋軍閥,有沒有南洋軍閥?

作為中國近代一支特殊的軍事政治力量,北洋軍閥的歷史淵源,與李鴻章有關。我們知道,李鴻章一生幹得最久的官職是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他在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任上幹了28年之久,一手辦理外交,一手打造洋務。而打造洋務最大的成就,便是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近代海陸聯合部隊。海軍即我們熟知的北洋水師,陸軍則是北洋軍。

1894年,一場戰況空前激烈的中日甲午戰爭,將一度號稱世界第九、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打得全軍覆沒。北洋軍也傷亡慘重。

吃了敗仗,國防建設還得繼續進行啊。在中日甲午戰爭結束的第二年,即1895年,清朝政府指令袁世凱訓練一支新式軍隊,以此來與西方列強抗衡。

有北洋軍閥,有沒有南洋軍閥?

袁世凱從小就喜愛兵法,自誇:“我手上如果能夠掌握十萬精兵,便可橫行天下。”果然有一個千古難逢的機會擺在了他面前。袁世凱沒有浪費。他利用小站練兵的機會,從山東、安徽、江蘇、河南等地招兵買馬,擴大新軍的規模,使得這支軍隊的規模達到了7000多人,形成北洋六鎮。這支軍隊人稱“北洋新軍”。

在北洋新軍中擔任要職的將領,如馮國璋、段祺瑞、曹錕等人,後來成了北洋軍閥的代表人物。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憑藉北洋新軍的力量,獲得了政權。好景不長,他由於復辟帝制,遭到各地強烈反對。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陝西等省相繼宣佈獨立,出動軍隊討伐袁世凱。袁世凱憂憤成疾,於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時年57歲。

袁世凱死後,政壇中沒有一個實權人物,能夠統領他留下的北洋軍隊,陷於四分五裂。馮國璋、吳佩孚、段祺瑞、張作霖等一批力量漸漸興起,替補了袁世凱死後留下的權力真空,這便是北洋軍閥;他們組成的政府,便是北洋政府。

有北洋軍閥,有沒有南洋軍閥?

他們按照地域劃定派系,分為直系、皖系、奉系,“你方唱罷我登臺,各領風騷三五年。”一時之間,好不熱鬧。

其實,追根溯源,在李鴻章操練北洋水師的同時期,另一名大臣左宗棠也奉命組建了南洋水師。南洋水師的成立,甚至還早於北洋水師。

只不過,由於南洋水師的負責人經常變更,加之朝廷沒有足夠重視,使得南洋水師的建設遠遠不及北洋水師。1883年中法戰爭一役,法國艦隊偷襲南洋水師駐地,讓南洋水師元氣大傷。此後,南洋水師就一蹶不振。1909年,南洋水師併入北洋水師,從此退出歷史舞臺。所以,此後的民國政壇,就沒有南洋軍閥這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