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取消”後,是否會造成階層分化?

有人會擔心,把中小學英語課程取消或改成選修課程後,會有大量農村、鄉鎮的中小學生不能像城市裡的學生那樣學習英語,甚至完全放棄英語學習,造成所謂精英階層和平民階層的分化,實際上未必如此。

英語課“取消”後,是否會造成階層分化?

中國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隨著中國已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傳統意義上的農村和農村學校已經在發生重大變化。仍然生活在農村並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人口在急劇減少,農村小學也在減少,大量農村戶籍的農村中小學生進入城鎮或城市學校。這些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很快就會以全新的視野看待時代和世界的變化,認識到掌握一門外語的重要性,大部分學生還是會選修外語課程,真正棄學棄考的人數不會太多。外語成為選修課程後,國家將節省下來的經費投入到更優質的外語教學的設備、資源,投入到優秀師資的培養上,選修的學生能在更好的條件下學習外語,外語教與學的質量都會顯著提高。外語課程由國家強制必修改為選修後,還會有一個明顯的轉變:外語由過去的國家課程變為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的課程,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學生必然會從自己的愛好興趣出發,更加理性地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定位、工作需求、人生規劃等重大問題,從而更審慎地做出選擇。而那些因為對英語學習有興趣和天賦的學生在選修外語課程之後,他們會把學習真正當作自己的事,不再面對和抗拒來自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壓力或強迫,他們會更加主動地學習,愉快地學習。

英語課“取消”後,是否會造成階層分化?

優秀英語教師需求增加

當英語成為選修課程後,可能暫時會有一些學生選擇放棄,但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對外語作用的認識更加深刻和理性,主動選擇英語課程的學生反而會越來越多。而我們真正面對的問題是,當英語成為選修課程後,對英語教師教學水平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當前中小學英語師資中的一部分教學水平一般的老師可能面臨被學生淘汰,而優秀的英語師資會更加受歡迎,優質的英語課程資源會更受青睞。

英語課“取消”後,是否會造成階層分化?

工業革命之前的三次社會大分工

至於階層分化問題,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其成因絕不只一個外語課程的問題。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社會分工。進入工業時代以來,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從事不同工作的人的收入必然存在差距。經濟收入是階層分化的一個重要標誌。為什麼很多人反對“取消英語”呢?是因為他們簡單地認為,學了英語就能進入好大學,擁有高收入,成為精英階層。但是,當今社會已經是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信息時代已經來臨,不學英語甚至沒有大學學歷也不妨礙一個人擁有更多財富,前提是他要有思想,有能力,更要有創新思維和創業膽識。如果一個學生只有用應試的方法學得的知識換來的高學歷,但他並不熱愛某一個專業(一門外語),他又怎能融入社會,怎能用自已的專業和能力創造財富,獲得理想的經濟回報呢?總不能因為你有一本名校的畢業證,國家或公司就永遠不停地給你發高工資吧?那些所謂“精英階層”的子女也不是人人都能把外語學得很好,有一些也可能不學無術,坐吃山空,淪落為普通人,窮人。偏執一點地說,很多農村的中小學生過早地厭學、輟學,正是因為現有的課程並不適合農村學校和農村學生,他們因為對英語等學科沒有興趣導致成績差成為老師、家長眼中的“差生”“笨蛋”,無奈地早早離開學校走向社會,淪為“底層勞動者”。如果中小學的課程從農村實際需要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和未來發展出發進行重新設計,他們可能完全可以藉此改變命運,改變階層。因此,階層是可以上下流動的,並不是完全固化的。不學英語但學習了其它專業並且成才的機會非常多,成功的案例也很多。只要他們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仍然可以用自己雙手和智慧創造可觀的物質財富。

另外,所謂“精英階層”,除了較高的收入之外,還包括人的品德修養、社會責任意識等。有一些擁有鉅額財富的人唯利是圖、貪婪無度、品行低下,耽於個人享受,能說他們是真正的“精英階層”嗎?而那些雖出身於平民階層,但靠自己的能力、才華和智慧在文學、藝術、科學等領域創造了大量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科學文化財富和精神財富,又願意為社會發展、人民幸福和國家進步而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人,即使他們最終身無分文,又怎能說他們不是“精英”呢?他們實在是時代的精英,是民族的精英,是國家的脊樑!

英語課“取消”後,是否會造成階層分化?

學習能否成為社會精英?

英語課“取消”後,是否會造成階層分化?

有錢、有地位就是社會精英?

另外,造成階層分化的原因除了社會分工以外,還有社會制度、思想觀念、地域差異等等。比如,在德國,由於社會分工造成的階層明顯存在,但兩個階層的經濟收入差別並不大。在一個街區裡的街道上,左邊的別墅裡住著一位大學教授,右邊的別墅裡則是一位做住宅管道維修的工人。他們的工資收入、生活質量等並沒有太大差別。只是從事的工作不同,興趣各異罷了。兩家人的關係也非常友好,互相尊重。而中國,即使一名專業技術很強的工人,他也覺得自己比那些政府官員、大學教授們低人一等。若非親故,估計生活中沒有交集。在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機會很多,即使一個職業學校的學生,也能在外企、酒店等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但在一些內地的小縣城、鄉鎮、農村,尤其是在西部落後地區,一個學生即使考上大學,畢業後也只能遠離故鄉到大城市就業。在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有多少大學學歷的人在“漂”著?這恐怕不是僅僅靠教育、靠學習英語必修課能解決了的問題。需要國家在經歷一個較長時期的經濟發展,對社會分配製度的更大改革,城鄉建設發展水平相對平衡後才能解決的問題。到那時,社會分工依然存在:政府公務人員、科研教育人員、現代產業工人、現代農業工人、各類第三產業服務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等等,他們共同組成這個社會,組成這個國家,在各自的崗位上以自己之能推動著國家的進步,社會的有序發展。

英語課“取消”後,是否會造成階層分化?

傳統工匠

英語課“取消”後,是否會造成階層分化?

社區服務人員

關於英語課程的去與留的問題,實際上還是我國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是否適應社會發展多層次需要的問題。我國地域遼闊,差異巨大:南北之間、東西之間、城鄉之間、產業之間,具體到每一個特定的人,他們各自的生存需要、學習需要、發展需要各不相同。要求全國的中小學生學習同一樣的課程,走同樣的學業道路,在當前高中教育尚未普及,就業需求不盛的現實面前,是不切實際的。需要改變的,不是中小學生的學習方式,恰恰應該是這種大一統的課程設置。


我是頑石囈語說教育,非常感謝您的關注並堅持閱讀完本文!您若認同我的觀點,請加個關注,或給我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