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現實:討論一下養老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

中國當前60歲以上的老人佔經近全國總人口的20%了,處於嚴重老齡化狀態。

面對現實:討論一下養老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

看看廣州的交養老金人數,就是一個普通 的城市,撫養比達到5:1,低於廣東的平均水平。廣東是全國的經濟強省,再看看廣東的中小城市的悲,撫養比不足3,低的都達到了1.5.這還是在全國經濟沒有大的下跌的前提下,人口還沒有大的下降,老齡化尚可的前提下的。其他省份的中小城市?你就知道結果了。

所以,東三省的現實就太正常了,廣東都是這樣了,東三省,或是其他內陸省份?因為中國從70年代試驗計生政策,到81年開始,全國推行,我們存在一個人口斷崖。以,我們的養老問題,會在80後退休時更明顯的顯現。

實際上,現在離80後退休還有多少年?中國婦女退休年齡暫時是50歲。所以,養老問題非常迫切。

中央正付這幾年對養老問題也非常重視,把國企的部分收益投入到養老金中來,這能緩解一部分養老金缺口的壓力,再加上全國統籌,能用其他地區的結餘來補不足地區,也極大的緩解了養老金缺口問題但是現在全球經濟下滑,中國的GDP增速也在下滑之中。

國企利潤填補嗎?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特點分析

1、我國老年人絕對數量大,發展態勢迅猛

據調查顯示,世界老年人口總數的 20%都被我國 老年人口所佔據,人口老齡化年均增長率約為總人 口增長率的 5 倍, 從 2011 年到 2015 年,全國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由 1.78 億增加到 2.21 億,老年人 口的比重由 13.3%增至 16%。如此巨大的老年人口 增長速度和增長質量讓我國較其他國家提前進入了 老齡化社會。

面對現實:討論一下養老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

2、地區間發展不均衡,城鄉倒置

20 世紀 70 年代,受“少生優生,晚婚晚育”的計劃 生育政策的影響,城鎮生育率較農村生育率低;另 一方面,農村大量年輕勞動力去往一線二線城市發 展,農村老年人口增多,尤其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 居多,農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這些方面導致人口 老齡化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城鄉倒置。

面對現實:討論一下養老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

3、高齡化趨勢加劇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 研究中心教授杜鵬[5]提出高齡老人的病殘率較其他 老人更高,需要的關心照顧程度較其他老人也更 多,高齡老人是老年人中最為脆弱的群體,是解決 好養老問題的重難點。據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每年 新增長 100 萬高齡老年人口,這種大幅度增長的態 勢將持續到 2025 年。

4、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增速加快,比重增高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家庭模式中傳統三 世同堂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家庭趨於小型化,加 之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子女陪伴父母的時間 變少,使得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正在逐漸弱 化。據最新調查顯示,預計到 2020 年,獨居老人 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 1.18 億人左右,獨居老人 和空巢老人將成為老年人中的“主力軍”。

面對現實:討論一下養老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

二、中國人口老齡化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齡人口的供給支 付額度對人口比例較小的青壯年形成極大的壓力,社會財富 創造與現代化建設無法滿足老齡人口的快速發展需求。從而 導致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產生較大的矛盾,特別是在 經濟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無法滿足老齡人口的撫養需求,很 多地方財政出現赤字。從實質上來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並不 是社會經濟壓力的決定因素,但老齡人口保障必須有著充分 的經濟基礎和社會資源。但我國當前的情況仍不具備足夠的 經濟基礎和社條件,所以老齡化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 大的壓力。相關學者預測,我國在未來40年內會達到人口老 齡化高峰,也是經濟壓力的高峰期,社會發展會受到空前的壓 力。

1、人口老齡化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

老年人本身就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隨著年齡 的不斷增長,老年群體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會逐漸下 降,生理機能開始退化,老年痴呆、心腦血管疾 病、風溼病等都是老年群體中常見的疾病。由於老 年人自身健康狀況和社會角色的改變,常容易產生 悲觀、抑鬱、孤獨和焦慮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和情 緒,而如今的家庭結構模式越來越趨於小型化,子 女忙於工作無心照料在家的老人,更別說是精神上 的交流,因此,很多老年人精神狀態比較差,他們 需要社會的關心和理解。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種寶貴 財富,古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 的知識儲備和生活閱歷是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的, 老一輩人對革命的建設和歷史的貢獻更是值得全社 會敬仰的,全社會應將老年群體視為寶貴財富去尊 敬愛護他們,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會變老,我們不應 該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每一個老年人,尊老愛幼是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發揚光大。

2、人口老齡化使家庭養老問題突出

北京大學袁方教授認為解決中國老齡化的問 題單靠哪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各方努力, 需國家、社會和家庭相互結合。如今的家庭結構模 式大多數為傳統的“4-2-1”家庭,即四個老人, 夫妻雙方,一個孩子,意味著兩個子女要承擔贍養 四個老人的義務,這無形中加重了家庭成員的養老 負擔,並且受西方文化的衝擊,我國傳統的家庭觀 念正在逐漸淡化,家庭養老功能也在弱化,老年人 的物質和情感需求得不到相應的滿足,而這種現象 在農村尤為嚴重,農村大量中青年勞動力去往經濟 更發達的一、二線城市發展,使家庭養老功能弱化, 農村高齡老人養老問題嚴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 成了城鄉發展不均衡,我國的養老問題遇到瓶頸。

3、人口老齡化加重了我國經濟負擔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齡人口的供給支 付額度對人口比例較小的青壯年形成極大的壓力,社會財富 創造與現代化建設無法滿足老齡人口的快速發展需求。從而 導致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產生較大的矛盾,特別是在 經濟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無法滿足老齡人口的撫養需求,很 多地方財政出現赤字。從實質上來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並不 是社會經濟壓力的決定因素,但老齡人口保障必須有著充分 的經濟基礎和社會資源。但我國當前的情況仍不具備足夠的 經濟基礎和社條件,所以老齡化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 大的壓力。相關學者預測,我國在未來40年內會達到人口老 齡化高峰,也是經濟壓力的高峰期,社會發展會受到空前的壓力。

面對現實:討論一下養老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

4、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穩定的影響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資源的日漸緊張使得 社會經濟不斷震盪,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人口老齡化對社會 發展的影響。城鎮化進程促使我國農村的勞動力不斷轉移向 城市範圍,大量人力資源的聚集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城 市缺乏青壯年群體的不足,但同時也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壓 力,資源緊張、就業壓力、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都受到較大的 衝擊。同時由於農村生產力的大量轉移,使農村生產力日漸 匱乏,從而呈現出嚴重的空巢現象,很多農村老齡人口缺乏生 產能力和生產技能,經濟收入極其微薄,加之老年人口基數的 不斷增大,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不到位,很難有效解決農村老 齡人口的贍養問題,從而導致社會貧富階級矛盾的加劇,造成 社會公共安全和農村社會穩定潛在的威脅

5、人口老齡化對文化的影響

我國文化自古推崇孝道,百善孝為先,孝在中國傳統文化 中有著極其濃重的尊老思想。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 加劇,老齡人口日漸增多,而青壯年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 大多為獨生子女,在贍養、關懷老人方面普遍存在著力不從心 的情況;加之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逐漸增大形 成普遍的物質至上的價值觀,導致養老從以往的“用心”逐漸 轉變為“用錢”模式,傳統家庭觀念中贍養父母的思想逐漸轉 變為用物質、金錢供養老人的思想。這種情況的普遍存在使我國傳統文化中“孝”的精髓與經濟資源掛鉤,導致我國5000 年的“孝道”文化逐漸歪曲、遭受極大的挑戰。

三、總結

公允的看法:特殊國情決定我們無法成為高福利國家,社會養老金只是個救窮救急的措施,並不能為老年人提供高水平生活質量保障。所以我們需要自力更生,未雨綢繆。

2018年政府預備提高社保費用的徵繳水平時(不是提高費率,只是要求按法定費率嚴格徵繳),舉國都是反對聲音。政府從善如流,最新的消息是,從今年5月1日開始,社保費率將全面下調以為企業減負。

而20年後繳費人少了,要撫養的人多了,理論上必須大幅提高社保繳費水平才能保障給付能力和水平,但其中的阻力想必小不了,實在不宜寄望過多。另外,目前養老金給付出現的缺口,主要靠財政補貼,國家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財政補貼從1998年的24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8004億元,增長了332.5倍,20年來各級財政補貼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高達4.1萬億元。預計2019年各級財政補貼規模將達到1萬億以上。但財政靠稅收或舉債,但徵稅會引發前述一樣的難題,2019年兩會的主題詞之一不就是減稅降費嗎?大家一方面期待政府輕徭薄賦,另一方面卻期待高福利,這是相互矛盾而不現實的。

沒有資金來源,政府就是有心也難作為。既然輕徭薄賦優先,那麼相對應的,民眾自然要增強自我料理的意識和能力。

要確保生活質量不嚴重倒退和惡化,必須現在就開始行動,制定一份屬於自己的養老方案。幸運的是,對於中生代而言,還有約平均20年的時間退休,奮鬥還有餘地。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繼續奮鬥,祝福自己職業生涯繼續前進,升職加薪以積累更多的財富,同時祝福國運亨通,低通脹少危機。另一個則是制定合理的金融方案以預備未來。

所以,養老還得要靠個人為主,養老金為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