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冬供底氣足 已落實資源量901億立方米

11月中旬以來,北京寒風乍起,最低氣溫達到零下7攝氏度,北方多地也持續降溫。據悉,為保障百姓溫暖過冬,11月初,中國石油就全面進入冬供模式。

今年以來,在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有關部委大力支持下,中國石油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加快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有關指示要求,從國內增產、增大進口、加快互聯互通工程和儲氣庫建設等方面入手,創下數個歷年之最。“中國石油將集聚多方力量,調動國內外資源,確保民生用氣一方不少,合同用氣一方不欠。”公司生產經營管理部副總經濟師鍾偉榮說。

國內主力氣區齊發力 天然氣產量增量高於往年

今年年初以來,中國石油不斷加強天然氣資源評價,優化產能建設部署,加強老氣田精細管理,有序推進非常規氣開發,氣田增儲上產成效顯著。一批重點氣區、重點層系以及頁岩氣示範區通過加大產能投入,確保今冬明春日產能力達到3.5億立方米以上。

近年來,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一直呈箭頭向上態勢,繼2017年首次突破1000億立方米之後,2018年生產天然氣1093.7億立方米,同比增加61億立方米,增量佔全國一半。2019年預計生產天然氣1160億立方米,增加近70億立方米,是近年來增產量最大的一年,有力支持我國冬季天然氣供應。

全球籌措資源保冬供 進口供應渠道不斷拓寬

12月2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在管道試運行期間,12月份將為我國供氣700萬立方米,從明年開始,月供量將從1000萬立方米起步並逐漸增加,2020年全年的供氣量預計達到50億立方米,以後逐年增長,最終成為境外氣參與保供的主力軍。這是我國今年海外增供的最大亮點。

今年我國天然氣進口渠道拓寬無疑是保障冬季供應的亮點。

從中亞管道看,設備運行平穩。今年哈南線投產後,從哈薩克斯坦國北方到南方新增一條管道,相關國的天然氣資源可以調入中亞管道輸送到我國,不僅解決了哈氣超計劃下載問題,也為我國增加了新的供氣資源。康采恩、阿姆河等氣田生產供應穩定。今年烏茲別克斯坦天然氣的供應量會有一定增加,目前日供應量同比增加700萬立方米左右。

LNG是冬供調峰的靈活資源,今年國際上LNG現貨供應量充足。中國石油積極開展進口LNG長約談判,協調長約資源向冬季傾斜,提前安排採購LNG現貨資源,俄羅斯亞馬爾LNG長貿協議順利啟動。

今年年初以來,亞馬爾天然氣公司3條生產線已全部投產,年生產能力累計達到1650萬噸。今年11月份經歐洲週轉運往我國1船LNG現貨,今年12月份到2020年3月份每個月3船,一共13船現貨將陸續運達,累計約1億立方米的資源供應量。

目前,大連、唐山、江蘇LNG接收站已提前做好設備檢修和調試工作,保證設備完好率,提前準備冬供物資,提前做好人員培訓,提前開展安全檢查,提前與地方海事、海關相關部門進行協調溝通,為冬季保供做好充足準備。

儲氣新庫建設穩步推進 計劃採氣增幅超三成

2019年,中國石油10座儲氣庫(群)的強注強採和大進大出能力提升,在入冬前將管網管存、接收站罐存和儲氣庫庫存提升至較高水平,發揮好季節調峰和削峰填谷作用,儲氣庫計劃採氣90億立方米以上,增幅超三成。

在新建庫方面,充分發揮公司在資源、技術、設備、人才隊伍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推進地下儲氣庫擴容達容工程,以及新建儲氣庫評價、試採和建設工作,圍繞儲氣庫建設規劃目標,按照“達容一批、新建一批、評價一批”的工作部署,穩步推進老庫擴容達產,啟動新庫建設及評價工作,努力增加儲氣庫調峰能力。

呼圖壁儲氣庫作為全國首個百億立方米儲氣庫,也是西氣東輸二線入境後首座儲氣庫,具備季節調峰和應急儲備雙重功能。今年是呼圖壁儲氣庫調整工程實施的第二年,也是儲氣庫擴容達產的關鍵之年。在既保證調整工程順利進行、又要實現平穩注氣情形下,技術人員總結多週期注氣規律,合理編制注氣方案,科學配製各注氣井注氣量,確保注氣制度效果好,實現多注氣、安全注氣。

華北油田蘇橋儲氣庫群蓄氣待發,全力以赴迎接即將到來的冬季天然氣保供戰。該儲氣庫今年注氣8.69億立方米,超額完成指標1.59億立方米。

西南地區最大的相國寺儲氣庫於10月初停止今年的注氣期注氣,當前庫存氣量佔設計庫容量的97%,注氣期末庫存量創歷史新高,為今冬明春調峰採氣蓄足能量。

長慶儲氣庫、遼河雙6儲氣庫、華北大港儲氣庫等已完成注氣任務,即將進入採氣期。

互聯互通打通能源動脈 合作工程項目持續增加

今年是我國加快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建設的第二年,國家發改委要求全年建成互聯互通工程41項,其中中國石油承擔26項,為歷年最多。目前除長沙和仙桃兩項工程調減外,其餘24項工程進展順利,一批工程已於10月底完工,增輸能力、靈活調配能力得到提升。

年初至今,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通力合作,攜手抓好互聯互通工程,確保實現國家2019年互聯互通新增供氣能力5000萬立方米/日的反輸擴能改造、其中南氣北上新增3000萬立方米/日的要求,推進管網布局更加合理,靈活調控能力不斷增強。

12月2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我國東北陸上第一條進口管道氣通道在冬季保供中發揮重要作用。中俄東線北段的黑河—長嶺段、長嶺—長春段,中俄東線中段的唐山—寶坻(含寶坻站)以及唐山壓氣站投產後,北方重點地區保障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夯實。

10月30日,陝京四線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和張家口3座壓氣站增輸工程順利完工,陝京四線每天同比新增供氣能力約2500萬立方米,約佔今年互聯互通新增反輸擴能改造能力的一半,有力支持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天然氣穩定供應。陝京四線的年輸氣能力也由170億立方米提高到250億立方米。

從氣源走向看,陝京四線3個壓氣站增輸項目進氣啟機後可增大北京市西北側氣源的供氣量,結合北京市東北側大唐煤制天然氣氣源、東南側唐山LNG氣源、南側陝京二三線氣源、西南側陝京一線氣源,構成更加可靠的首都高壓供氣環網系統;還可在調峰和應急情況下將南方沿海LNG資源通過中衛—貴陽—廣州輸氣通道反輸至中衛,然後通過陝京系統輸往華北地區,確保華北地區供氣平穩。

目前在建、預計今年投產的廣州壓氣站改造工程,可以實現西二線廣深支幹線、廣南支幹線和中海油廣東管網三路來氣進入廣州壓氣站進行調壓,極大地增強了“南氣北上”調控能力。

此外,一些重點城市的互聯互通工程加快推進,定遠至合肥複線貫通,成為合肥市及周邊用戶的第二條“能源動脈”。蘭銀線河口站改造後,每天可以向蘭州市穩定供應天然氣超過900萬立方米。

供氣合同超900億方 市場競價交易規範有序

今年1~10月,我國天然氣市場消費盡管增幅同比減緩,但仍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從國際看,天然氣資源總體充足;從國內看,我國儲氣能力不足。儘管市場供應寬鬆,但仍要防範瞬時短缺的極端情況出現。考慮到極寒天氣等異常情況,對市場供應仍需保持審慎態度。在現有儲氣能力下,需要採取資源合理調配、規範市場行為等有效措施,努力實現供需平衡。

中國石油今年在簽訂天然氣購銷合同上出現兩處明顯變化。一是首次實現天然氣購銷合同跨年覆蓋取暖季,雙方履約更加規範便利。二是合同價格根據原油價每個季度調整一次,實現隨行就市,使天然氣價格波動更加客觀理性。

中國石油加快推進購銷合同簽訂工作,目前已與各省區市下游用戶簽訂覆蓋今冬明春的年度供氣合同。其中,冬季涉及民生用氣做到了合同全覆蓋,並對重點地區用氣給予重點保障。

“目前已經簽訂2019年至2020年採暖季購銷合同901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3.1億立方米。由於進口氣和國產氣的增加,今年中國石油天然氣市場供應總體上還是比較平穩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氣量增加是底氣,合理調配是關鍵。入冬前,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強化市場分析研判,加強用戶對接,梳理落實應急調峰用戶清單以及季節調峰用戶清單,研究編制天然氣銷售應急預案,全力保障冬季天然氣平穩有序供應。

今年,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中國石油加大重點區域資源傾斜力度,落實增量資源向北方7省市傾斜,安排北方7省市的合同氣量同比增長8.9%,以保障供用氣安全為首要原則,嚴肅購銷合同剛性執行,引導用戶根據資源做好需求調節。

隨著今年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的陸續投入使用,資源靈活調配能力不斷增強,調峰手段進一步豐富,給天然氣資源的合理調配利用帶來極大便利,打通了資源缺位、錯位的“最後一公里”,優化了天然氣市場化環境。

目前,中國石油正積極尋求用市場化手段來優化資源配置、探索科學保供的路徑。在國家發改委等支持下,市場競價交易更加規範有序,從上海和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數據看,在價格發現規律上邁出實質性步伐,為科學保供積極探索出新路徑。 文/李延平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