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lanche共識協議發明者Emin Gün Sirer:我們的目標是華爾街

Avalanche共識協議發明者Emin Gün Sirer:我們的目標是華爾街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Avalanche 共識協議發明者、康奈爾大學教授 Emin Gün Sirer 說:「我們從事的不是曇花一現的行業,加密貨幣和區塊鏈並不是一件小事,這是計算的未來。」

有一些冷知識可能你並不知道:在中本聰發表比特幣論文的數年之前,已經有人在探索工作量證明 (PoW)機制了,來自於康奈爾大學Emin Gün Sirer教授所開發的Karma虛擬貨幣系統, 可能就是第一個運用了工作量證明機制的網絡,它早於中本聰的白皮書近 7 年。而且,也應該只有學術圈的人才會注意到,在加密貨幣領域,除了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之外,可能 Emin Gün Sirer 教授的「自私挖礦」策略,是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

Emin Gün Sirer 教授不僅是一名學術和研究人員,還是一位典型的極客。作為康奈爾大學的教授,他不僅從事加密貨幣、區塊鏈、分佈式系統的相關研究,更積極參與這些領域的實踐。

Avalanche共识协议发明者Emin Gün Sirer:我们的目标是华尔街

Emin Gün Sirer 教授

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還沒有成為「顯學」的時候,他已經對區塊鏈技術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說,「其實我們之前並不知道這個行業會引起如此多的關注。但我們很清楚的知道,應該留在在這個行業中,因為這不是個曇花一現的東西。加密貨幣和區塊鏈並不是一件小事,這是計算的未來。」

比特幣誕生之前的「虛擬貨幣系統」什麼樣?

Emin Gün Sirer 教授最早曾在 2002年就推出了名為「Karma」的 虛擬貨幣系統。在那個時候,網絡流行 P2P 下載工具,其中最著名的是BitTorrent,中國網民稱之為「BT 下載」。BitTorrent 中最重要的特性是每個節點不僅可以下載文件,還需要付出自己的帶寬上傳文件,這樣才可以幫助網絡中每個節點達到更快的下載速度。但是由於一些吸血(leeching)節點只下載不上傳,所以導致網絡堵塞。Emin Gün Sirer 教授說,Karma 系統設計之初就是希望通過 PoW 的機制,將每個參與者的實際工作量進行代幣化,以此搭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系統。

Avalanche共识协议发明者Emin Gün Sirer:我们的目标是华尔街

Karma,一種 P2P 系統中的虛擬貨幣

可惜的是,在那個年代,美國社會在意恐怖主義活動和恐怖主義融資,推廣 Karma 系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監管障礙,所以該系統一直未商業化。到了 2008 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機,群眾對於當時的金融環境和金融機構充滿了不信任,成為了比特幣誕生的好時機。

在發明「Karma」這個虛擬貨幣系統並涉足加密貨幣領域之前,Emin Gün Sirer 教授曾在貝爾實驗室工作。貝爾實驗室的名字來源於電話的發明者亞歷山大·貝爾,是一家著名的通訊技術研究機構,最初由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成立。Emin Gün Sirer 教授在貝爾實驗室負責搭建大型操作系統 Plan 9,與後來去了Google併發明瞭 Go 語言的 Rob Pike 等人一起工作 。

Avalanche共识协议发明者Emin Gün Sirer:我们的目标是华尔街

Plan 9 的吉祥物

之後,他還曾在 DEC 系統研究中心日本電氣(NEC)

工作,之後選擇進入學術領域,專心於分佈式系統、操作系統和網絡方面的研究和實踐。

在比特幣誕生之前,Emin Gün Sirer 教授已經發表過幾十篇關於分佈式系統、操作系統和網絡領域的學術論文,而他的學術生涯中很多時間都集中於研究分佈式系統的各個細節。在這些研究中,他向鏈聞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名為 SPIN的系統,主要研究瞭如何在運轉中的系統中進行安全的動態擴展,另一個是名為Nexus的系統,研究瞭如何使操作系統更安全。

和其他傳統的學術研究者不同的是,他不僅只寫純學術論文,上述這些系統和 Karma 都不僅僅是存在於論文或理論中,而是他和團隊一起開發過的真實可以運作的系統,有些至今還在維護或迭代。

目睹加密貨幣業成長的全過程

在比特幣誕生之後,Emin Gün Sirer 教授迅速成為加密貨幣行業重要的學術研究者和支持者,其貢獻更加直接。他不僅發表了眾多關於加密貨幣體系的重要學術論文,還聯合創立了 IC3 組織

,希望能通過聚集更多高校的研究人員以推進加密貨幣、分佈式系統、智能合約等技術的基礎設施搭建。

IC3全稱為「The Initiative For CryptoCurrency & Contracts」,成立於2010年,是一個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資助的大型跨組織項目,不少負責人來自於康奈爾大學,後來不斷有其他大學的教授和學者加入,目前涵蓋了約 7 所大學、15 至 20 名教授和 100 多名研究生。

Avalanche共识协议发明者Emin Gün Sirer:我们的目标是华尔街

The Initiative For CryptoCurrency & Contracts

IC3 並不會聚焦在比特幣、以太坊或者某個特定的代幣,他們的主要目標是研究和探索計算機科學的。Emin Gün Sirer 教授介紹說,「我認為 IC3 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將區塊鏈這個領域定義為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事實上,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個領域已經超越了計算機科學的範疇,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領域。」

每年 IC3 都會組織幾次活動,將這些業界頂尖的學者和研究人員聚在一起,以協調和開展工作。而且還會組織相關的行業會議,由 美國計算機協會(ACM)贊助,這是一個頂尖的計算機科學研究組織。

Avalanche共识协议发明者Emin Gün Sirer:我们的目标是华尔街

_「我試圖避免在加密貨幣中普遍存在的「邪教主義」,我一直公開批評任何與科學和優秀的工程學相矛盾的事物。不要把批評看成一種「不看好」。我對加密貨幣的投資遠超過大多數人,我希望整個行業都能成功,並相信這個領域一定會成功。」—— Emin Gün Sirer 教授_

在學術研究方面,Emin Gün Sirer 教授的研究方向涵蓋了加密貨幣的很多方面。最著名的當然就上文所述的「 自私挖礦」,該論文證明了對比特幣發起攻擊並不需要 51% 的算力,而且誠實節點的全網算力至少需要 67% 才能保證系統的絕對安全。他在論文中指出,如果礦工採用自私挖礦策略,那就可以比應有的方式挖到更多的比特幣,比如說如果一個礦池擁有 20% 的算力,他們也許可以獲得 22% 的回報。

Avalanche共识协议发明者Emin Gün Sirer:我们的目标是华尔街

簡稱為「自私挖礦」的論文

之後,Emin Gün Sirer 教授和團隊把興趣轉向瞭如何安全保存加密貨幣的方案,提出了名為「 Covenants」的系統,這種機制可以保障在資金被盜的情況下還可以取回。

他還研究過二層網絡,並提出了名為「 Teechain」的解決方案,類似於閃電網絡,但是速度更快、體驗更佳。「Bitcoin-NG」也是由他創立的項目,這是一個更快的比特幣協議,而且已經在幾個其他區塊鏈中使用了,比如公鏈項目 Waves 和 Aethernity 等。

當然,分佈式系統的共識機制一直都是 Emin Gün Sirer 教授的專業研究領域,直到近期,他才將自己一項研究的細節公開——全新的共識協議「 Avalanche」。

為未來設計的第三代共識協議: Avalanche

這個全新的共識協議「 Avalanche」最大的特點,是與目前區塊鏈中廣泛使用的中本聰工作量證明共識協議或者是經典的拜占庭容錯類共識協議均不相同,由 Emin Gün Sirer 教授和他帶領的團隊發明。他們於

2018年 5 月祭出了關於 「Avalanche」協議的論文,並在 2019 年上半年以「Team Rocket」的名義發佈了更新版,論文題目為:《Scalable and Probabilistic Leaderless BFT Consensus through Metastability》(通過亞穩態實現可擴展和概率性的無領導 BFT 共識)

「Team Rocket」由 Emin Gün Sirer 教授帶領,鏈聞通過獲得的各方信息猜測,成員有他的學生 Maofan YinKevin SekniqiRobbert van Renesse。鏈聞此前曾採訪和報道過該論文的作者、 Emin Gün Sirer 教授的學生 Maofan Yin。Maofan Yin 也是 Hotstuff 共識算法論文的第一作者,而 Facebook 推出的 Libra 項目所採用的 LibraBFT 共識算法則是基於 Hotstuff。

Emin Gün Sirer 教授稱 Avalanche 為「第三代共識協議」,因為該協議相比上兩代來說,不僅更去中心化,性能也非常驚人。

想了解 Avalanche 協議,不妨先從前兩代共識協議開始。

如果梳理一下分佈式系統在 45 年間的發展歷程的話,可以簡單的將這些共識算法分為兩大類: 中本聰的工作量證明共識協議(簡稱為中本聰共識)

或者是經典的拜占庭容錯類共識協議(簡稱為 BFT 共識)。BFT 共識每個節點都需要與其他所有節點進行通訊,而且是基於投票的,之後分佈式系統才能做出決定。整個系統的溝通花費是隨著節點數量呈平方級別上升的,在節點數量較少的前提之下速度很快,但是當擴張到成百上千甚至是上萬的節點時,整個系統的溝通效率和速度就會急劇下降,所以 BFT 共識非常脆弱,雖然還是發展了很久。

中本聰正是看到了 BFT 共識的問題,認為這其實不是一個合適的共識協議,無法大規模應用,所以發明了工作量證明,讓系統能通過最長鏈機制做出選擇。但是中本聰共識會消耗太多的電力資源,對環境不太友好,網絡中大部分的成本都付給了電力公司或者礦機制造商。

Avalanche共识协议发明者Emin Gün Sirer:我们的目标是华尔街

Avalanche 協議的學術論文

而 Avalanche 協議則可以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共識決策,並且以一種更民主的形式進行。像比特幣網絡中,參與共識決策的就只有礦工,普通的用戶是無法貢獻算力保護網絡的。但是在 Avalanche 協議中,允許幾千到幾百萬的直接參與者加入,每個參與者都需要參與到整個共識的決策中,而且沒有小組委員會選舉,也沒有任何的特權小組,每個人都是這個巨大的民主團體中的一員。

現在,已經有部分項目直接抄襲 Avalanche 協議。其中被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揭露的是 IOTA 項目的 Coordicide協議 。Vitalik Buterin 曾表示:「Coordicide 的核心協議看起來像是 Avalanche 協議的克隆。」

在看過 Coordicide 白皮書之後,Emin Gün Sirer 教授很直截了當的說,這就是一個完全抄襲 Avalanche 的協議,不過這也意味著是有人認可這個技術的,「他們不是唯一在抄襲我們白皮書和使用 Avalanche 協議的團隊。其實我很歡迎這樣的努力,很高興看到他們知道哪些是更好的技術。他們也在嘗試追趕潮流。但他們缺乏創造力和遠見。」

AVA 平臺能夠做什麼?

基於 Avalanche 協議之上的,就是 AVA 平臺 (公眾號:AVALabs)。對於 AVA 的定位,Emin Gün Sirer 教授向鏈聞透露稱:「我們設計 AVA 的初衷就不想與其他的加密貨幣競爭。我們並不關心比特幣、以太坊、瑞波或者是恆星等項目。我們並不想和周圍的那些好朋友競爭。我們正在考慮的是創建一個平臺用來發行目前尚未流通在區塊鏈上的新型資產,所以我們的目標是華爾街,特別是那些尚未被充分交易的金融資產。這些就是我們想要促進數字化的東西。」

加密貨幣行業的總市值歷史最高也沒到過 1 萬億美元,一個蘋果公司的市值都已經遠超過加密貨幣整個行業了,更不用說傳統的企業債務市場至少有幾萬億美元的市值。這些資產將會是 AVA 平臺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這類資產的一大特點是需要符合現有的合規框架,而且各地區對不同類資產的監管措施可能存在很多差異,所以區塊鏈平臺的系統設計應該為這些情況做好相應的準備。而現有的平臺很少有考慮到這方面的需求。在 AVA 平臺中,用戶可以決定哪些節點可以儲存與自己相關的數據,而且可以決定哪些節點可以參與和具體的規則是什麼,這些規則就可以植入相應的白名單、黑名單、公民身份等條件,Emin Gün Sirer 教授表示,「我們有這種搭建這種法律或合規基礎設施的技術能力。」如果能在合規的前提下讓這些投資交易品數字化,提供合適的基礎設施,那用戶規模和市場規模將不可想象。

按照 Emin Gün Sirer 教授的說法, AVA 不僅可以為終端用戶提供去中心化的金融平臺,更能為 商業機構提供一個合規且高性能的去中心化金融平臺。

這是一個遠大的願景。如何實現它?

Avalanche共识协议发明者Emin Gün Sirer:我们的目标是华尔街

Emin Gün Sirer 教授接受了鏈聞的採訪,詳細介紹了他對區塊鏈技術發展歷程的親身經歷、區塊鏈技術未來方向的前瞻,以及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現實商業社區的需求。

整個採訪信息量巨大,他提到了以下信息:

  • 為什麼說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是一種 廣泛的誤解
  • AVA 平臺算不算是區塊鏈項目?區塊鏈和 DAG 是什麼關係?
  • 在以太坊開發者大會 Devcon 5 發佈的 Athereum未來會如何發展?
  • AVA 平臺還有什麼值得一提的 獨有功能

鏈聞: 您曾在貝爾實驗室工作過,那是一個全球頂級的研究機構。在進入加密貨幣領域之前,在那邊負責過哪些工作?

Emin Gün Sirer:我的工作一開始是搭建大型的操作系統的,而且一直都想搭建大型的軟件或系統,因為非常具有挑戰。所以我最後選擇了操作系統領域,一開始我在貝爾實驗室的 Plan 9 操作系統貢獻過一些時間。Plan 9 是一個非常棒的操作系統,算是 Unix 系統的延伸,而且從本質上來說,它解決了 Unix 系統在設計上的所有問題。我從這份工作的流程中學到了很多,並與 Ken Thompson、Dennis Ritchie、Dave Presotto、Rob Pike 一起工作。Rob Pike 後來去了 Google,併發明瞭 Go 語言。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團隊,我也很榮幸能在那裡工作。

鏈聞: 比特幣利用區塊鏈技術作為賬本,工作量證明 (PoW)機制確保了安全。 有看到報道說您在比特幣之前就使用過了 PoW 機制創建了一種數字化的貨幣。 能告訴我們更多的細節嗎?

Emin Gün Sirer:在中本聰出現前的 6、7 年之前,差不多是 2002 年左右。我開始研究點對點的文件共享系統。在這類系統中,我們一直都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有很多「吸血」(leeching)的節點,就是那些從其他人那裡獲得了下載流量,但沒有貢獻自己流量資源的人,這在當時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嚴重問題。那時候差不多 BitTorrent 被髮明出來了,創始人 Bram Cohen 發明了一種「以物換物」的機制,對於 BitTorrent 來說就是基於了「以區塊換區塊」的模式。也就是如果我給你一個區塊,你也要給我區塊,一直持續下去。(鏈聞注:在 BitTorrent 年代,每個被共享的文件都會按照某些參數切割成一個個的區塊,並按照區塊作為單位進行上傳和下載。)

這個機制聽起來沒什麼問題。不過我們是不是可以有一個更通用的解決方案?比如說,當一個人提供了資源和上傳的流量之後,就可以獲得代幣獎勵。你上傳的區塊數據越多,就能獲得越多的代幣;需要下載越多的區塊數據,就需要付出越多的代幣。這就是我們創建了一個名叫

Karma的系統的想法來源。而且基於我所瞭解的信息來說,這是第一個植入了工作量證明的支付系統。

顯而易見的,這裡是不存在央行的,所以 karma 代幣是通過工作量證明和去中心化的方式生成的。甚至可以這麼說,我在中本聰還沒出現的前 6、7 年就在做和比特幣技術相關的事情了。但是我在做 Karma 這個項目時,所處的時代其實並不允許這樣的一款產品發展。而且雖然 Karma 項目在學術界經常被引用,但我們也沒有把它變成一個商業化的項目。因為在 2002 年左右的時候,美國社會非常在意恐怖主義活動和恐怖主義融資,所以它也就不可能在那個年代變成一款替代美元的商業化項目了,而且推廣 Karma 系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監管障礙。到了 2008 年,中本聰的出現伴隨著 金融危機,這是個非常恰當的時機,群眾對於當時的金融環境和金融機構充滿了不信任。而且他是以匿名個人或組織的形式出現的,這確實改變了很多事情。

鏈聞: 那 AVA 平臺會使用 PoW 機制嗎?

Emin Gün Sirer:AVA 平臺本身不會基於 PoW,因為這是一種非常浪費資源的機制。它從本質上來說,為所有礦工消耗盡可能多的電力能源提供了動力,它使得那些擁有專業化挖礦設備和擁有廉價電力的人獲得了更多的優勢。但你真正想要的應該是更多的普通人參與進來,而不是那些有專業技能的人。所以 AVA 平臺自己並不會使用 PoW 機制。但我們非常樂意於支持基於 PoW 協議的加密貨幣。也就是說,我們希望將 Avalanche 協議集成到依賴於 PoW 的現有協議中。舉個例子,比特幣現金正在試驗將 Avalanche 協議為 Zeroconf 交易提供安全保障。所以我們計劃支持現有的幣種,但 AVA 本身並不會依賴於 PoW。

鏈聞: 作為康奈爾的教授,你一定發表過很多相關的論文,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一下你最重要的關於區塊鏈領域的研究和論文?

Emin Gün Sirer:比較幸運的是,我在這個行業成長之前就對這個領域感興趣了。我是為數不多的在比特幣之前就對加密貨幣表現出真正興趣的人。在比特幣誕生之後,我仔細查看了核心協議中和安全相關的細節,我們發現核心開發者不斷重複的某些事情是完全錯誤的,他們說只要系統中大多數人是誠實的,整個系統就會被這部分人所保護。他們一直在說這個系統是激勵相容的,如果所有人都遵循中本聰所說的就是對的,而背離中本聰的規則可能會對自己不利,我們最終證明了這些陳述都是錯誤的,系統的安全性並不依賴於大多數的誠實節點,而是絕對多數的誠實節點,也就是 67% 甚至更多。

這類的攻擊方式基於礦工隱瞞區塊並獨立挖礦,這種策略我們稱之為「 自私挖礦(Selfish Mining)。如果礦工不採用中本聰所設定的方式,並遵循我們提出的這種策略,那麼他們將比應有的方式挖到更多的比特幣。如果他們擁有全網 20% 的算力,他們也許可以獲得 22% 的回報;如果他們有全網 49% 的算力,他們也許可以獲得 100% 的回報。

這是我們的第一個發現。而且這是繼中本聰白皮書之後,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比特幣相關的論文。這也完全出乎了我們的意料。之後我研究的稱之為「 Coin Security」,並開發了一套名為「Covenants」的系統,以及一個名為「保險庫」Vaults 的東西。保險庫一種可以在被盜的情況下取回資金的方式,這種方式不會影響代幣的可替代性。我們都知道加密貨幣被盜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常見的事情,經常有人的加密貨幣被盜或者丟失。在保險庫的概念中,你有能力在黑客入侵的一段時間內找回資金。這不是一個應用在熱錢包(常用資金)中的解決方案,而是為冷錢包(非常用資金)設計的一種安全保障措施。

在這之後,我研究了區塊鏈的二層網絡。我開發了世界上最快的二層網絡解決方案 「 Teechan」。Teechan 類似於閃電網絡,但是速度更快,而且不需要閃電網絡的「暸望塔」WatchTower 功能,而且也不需要時刻保持在線。

最後,我做的是一個名叫

Bitcoin-NG的項目,是一個更快速的比特幣協議。除了使協議更快之外,它做出了完全相同的安全假設。它已在幾個鏈中使用,比如公鏈項目WavesAeternity和其他至少三個項目中。

以上是一些比特幣相關的內容。除此之外,我還深度參與了以太坊的 DAO Hack。其實在 DAO Hack 發生之前我就發現了這個漏洞。我和我的學生錯誤的認為這個漏洞是不可以被利用的,但事實上是可以被利用的。但是我當時非常熱衷於宣傳 DAO Hack 將會是一場災難,事實證明這的確是一場災難。

鏈聞: 在加密貨幣領域之外,您在分佈式系統和其他方面的研究和論文有哪些?

Emin Gün Sirer:我職業生涯的很多時間都在研究分佈式系統的各個細節,所以我搭建過兩個操作系統用以研究。第一個叫做SPIN,這個項目研究瞭如何在運轉中的系統中進行安全的動態擴展。我還開發了一個名為

Nexus的系統, 該系統研究瞭如何利用安全計算功能,以及如何使操作系統更安全。我已經花了非常多的精力,用來研究各種和點對點系統相關的理論,比如和地理位置相關、內容分享、點對點聲望系統等其他一系列具有長生命週期的大型系統。

作為大學機構的研究者和教授,我其實並不是一名傳統的學術研究者,因為我並不只寫純學術的論文,我非常喜歡開發真正在運作的系統,因為我很喜歡創建這樣的東西,並且可以通過它獲得真實的反饋。

鏈聞: 在以太坊還沒出現之前,您和其他人就共同創立了 IC3 組織,這是一個關注加密貨幣、智能合約相關的組織。 為什麼想要成立這個組織?

Emin Gün Sirer:IC3 計劃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項目。很多人都來自於康奈爾大學,比如聯合負責人 Ari Juels、首席科學家 Elaine Shi 和我,而且我們的工作都和加密貨幣相關。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確保這個處於萌芽期的新興技術可以蓬勃發展,我們認為需要一個凌駕於康奈爾大學之上的學術機構,以幫助這個行業組織並發展。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類似於大型跨機構運作的項目 IC3。目前 IC3 已經涵蓋了 7 所大學,約 15 到 20 名教授和 100 多名研究生,所以這是一個大型的跨組織行動。IC3 可以把這些業界頂尖的學者和研究人員聚在一起,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幾次的聚會,以便協調工作。

其實我們之前並不知道這個行業會引起如此多的關注。但我們很清楚的知道,我們會繼續留在在這個行業中,因為這不是個曇花一現的東西。加密貨幣和區塊鏈並不是一個很小的事情,這就是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未來 (This is the future of computing)

我們剛剛開始搞清楚如何構建大型的分佈式系統,雖然其中的組件可能存在故障。之後,它們會逐漸變得實用和有用,你可以看到軟件和系統變得越來越多。但是從學術角度來說,可能還有些欠缺,大家都在以某種自認為正確的特定方式開發,他們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情況下做出了關乎系統設計方式的選擇,甚至還提出了一些奇怪的提案。

所以我們認為把學術帶入這個領域,併成立一個基金會,我們可以讓這個領域的知識更紮實和牢固,這是我們在 IC3 已經實現的願景了。我認為 IC3 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將這個領域定義為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事實上,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個領域已經超越了計算機科學的領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領域。而且我認為 IC3 目前的發展很健康,我們希望更多的同行可以對這個領域感到興奮。

我們剛剛開展的行業會議就獲得非常好的評價,並且是由美國計算機協會 (ACM)贊助的,這是一個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頂尖的組織。所以我們不會聚焦在比特幣、以太坊或者某個特定的代幣,我們就是在這裡研究和探索計算機科學的。而且 IC3 的研究人員在為這個領域建立科學基礎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便後人可以直接使用這些由 IC3 研究人員建立的科學基礎。

鏈聞: 在 2017 年開始的 ICO 爆發之後,誕生了很多區塊鏈項目,比如採取了不同的技術細節或特定的共識算法,AVA 也是這樣的。 那為什麼 AVA 與眾不同呢?

Emin Gün Sirer:當然,AVA 在三個方面與其他區塊鏈項目完全不同。AVA 使用了創新的共識算法:Avalanche。分佈式系統這一概念已經發展了大約 45 年的時間,其實所有的這些共識算法都可以分為兩大類:要麼是中本聰共識,或者是經典的共識協議,也就是拜占庭容錯類共識協議(BFT 共識)。對於 BFT 共識,每個節點都需要與其他所有節點進行通訊,並且是基於投票的,每個節點都需要告訴其他節點它的投票情況,最終這個分佈系統才能做出決定。而且 BFT 共識是非常脆弱的,因為每個節點都需要知道其他所有的節點的情況,但是這類共識還是發展了很久的。

這時候中本聰看到了 BFT 類共識,而且認為其實這不是一個合適的共識協議。比如,以太坊 2.0 就是 BFT 類的協議,如果你和一些開發者討論這件事,他們會告訴你這類共識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遭遇共識失敗,因為他們很清楚這類共識就是很脆弱的。而對於中本聰共識的工作量證明來說,會消耗太多電力資源,所以對環境不友好。而對於整個系統來說,中本聰共識需要付出很多費用交給電力公司或者礦機制造商。

我們發明的是一種全新的共識類別,區別於前兩者。Avalanche 的共識機制與其他任何的共識都完全不同。首先它非常的高效,實現約 1 秒最終確定性 (finality)和幾萬的 TPS。更難得的是,該協議允許幾千到幾百萬的直接參與者加入,每個參與者都需要參與到整個共識的決策中。在 Avalanche 共識中,沒有小組委員會選舉、分組,也沒有人有特權。所有人都在一個巨大的民主團體中,每個人都要參與系統的決策。

第二特點更重要一些,就是 AVA 的「 網絡模式」。在我們之前,大概有 2000 多種其他的加密貨幣,他們的網絡模式都是從比特幣的網絡模式派生而來的,也就是「只有一個網絡,只有一個加密貨幣」,而且使用這類網絡沒有用戶協議。你並不知道用戶要做什麼,網絡中的任何提案都會獲得反對意見,所以對於項目的發展會非常困難。然而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是一家公司,那基於這些網絡的節點搭建任何功能都會看起來不有點愚蠢,因為你不知道這些節點會替你做什麼事情,你也很難基於這些網絡發行一個完全合規的代幣。事實上,比特幣和其他這些加密貨幣很可能是不受法律支配的,也就是在法律管轄之外的一種網絡,他們並不在目前的法律制度內,他們只有自己的規則,自己的法律,他們無法與其他任何法律實體或法律基礎設施集成。

AVA 與他們完全不同。當然了,我們網絡中也會有一種原生的加密貨幣,我門也會有一個類似於比特幣的獨立的網絡,從這方面來說,我們是類似的。但我們並不是一個「單一加密貨幣」的系統。我們希望創造出基於互聯網的資產,支持成千上萬種不同的加密貨幣基於 AVA 發行,每種貨幣都可以互相交互,每種貨幣都可以有他們特有的作用或行為,可以不用遵守同一套規則。以下這些功能你都可以非常容易的在 AVA 平臺中實現:比如你可以發行一種新的加密貨幣,在常規的轉賬功能之外還可以提供隱私的功能;比如說可以增加一些地域相關的功能因為這可能是和房地產相關的加密貨幣。

最後是一個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和其他人完全不同的是,你可以決定哪些節點可以儲存和你相關的數據,而且你可以決定哪些節點可以參與和具體的規則是什麼,這就會影響到具體的加密貨幣的行為。比如說,你可以發行一個自己的加密貨幣,這個貨幣可能需要更多的資源,比如需要更多的內存 (RAM)。又比如說,因為某些政策原因,你可以發行一個需要參與者簽署協議的代幣,或者參與者需要簽訂契約,或者需要在白名單內才能參與,需要是某國公民等等各種各樣的規則。我們有這種搭建這種法律或合規基礎設施的技術能力。

沒有其他任何人可以開發這樣的項目,要麼在法律管轄範圍之外的,要麼是一種許可型網絡或封閉的系統。我們為第三方提供了一種能力,他們可以創造基於 AVA 的「子網絡」,並設定他們自己的規則和自己的節點。這些子網絡將可以與其他的系統進行交互,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可以在瞭解 AVA 底層技術的基礎上發行自己的代幣。

我們完全有技術能力把產品推給華爾街,其實華爾街離我們這裡不到 1 公里。我們有技術能力可以直接去和華爾街的金融公司討論如何將他們的資產以合規的方式轉移到 AVA 網絡之上。任何其他的項目的確是可以發行代幣,但是這些基於密碼學技術東西並沒有集成法律基礎,所以他們超越了法律的界限,而我們為大家提供的是一種合適的基礎設施。

鏈聞: 在你們的官網上,你們好像沒提到「區塊鏈」這個術語,是基於什麼理由? 是因為 AVA 採用的是 DAG 數據結構嗎? 如何定義 AVA 平臺呢?

Emin Gün Sirer:我認為「區塊鏈」這個術語已經變成一種流行語了,大眾更喜歡使用「區塊鏈」這個詞。所以,我們的確是一個「區塊鏈」項目,我們從技術上實現了賬本是不可篡改的,和其他區塊鏈項目一樣。當我們深入討論技術細節的時候,我們使用的是

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有向無環圖)這種數據結構。這意味著,不必將所有事情都排在一個嚴格的時間軸上,我們可以將那些原本不需要相對於彼此順序進行的操作,進行併發處理。

比如在 Alice 轉賬給 Bob 的過程中,Charlie 也在為 David 轉賬,這兩筆支付可以同事發生,不需要按順序進入一條時間軸重。這就是我們可以達到很高 TPS 的眾多方法之一。事實上,如果你去查看任何現代系統,大多數人都在走向 DAG 技術。

而且在一個 DAG 數據結構中,我們有能力嵌入一個 (區塊)鏈。比如說,我們有一個名為Athereum的區塊鏈項目,就是在以太坊 Devcon 5 期間發佈的。

Avalanche共识协议发明者Emin Gün Sirer:我们的目标是华尔街

在 Devcon 5 演講中,Emin Gün Sirer 教授介紹了三類共識家族

這就是一個存在於我們設計的 DAG 數據結構之中完全按順序序列組成的的鏈。在這個區塊鏈中,有一個代幣名為 ATH,這個代幣的作用就和以太坊中的 ETH 一樣。所以當有需要的時候,DAG 也可以變為一個按序列組成的區塊鏈項目。

總結一下,AVA 平臺比典型的區塊鏈更通用,因為我們使用了 DAG 所以可以達到很高的效率。從更高維度來和更抽象來說,我們其實就是一個「不可篡改的賬本」。

鏈聞: 那 Athereum 會繼續迭代成為一個完整的項目嗎? 有什麼更多計劃嗎?

Emin Gün Sirer:Athereum 未來的計劃非常簡單。它在在大阪Devon期間非常受歡迎。以太坊社區非常渴望獲得擴展解決方案,而且最好是現在就能有這樣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的計劃是進行一次「友好的分叉」,我們甚至可以使用「勺子」來指代這次以太坊的分叉。

在經過社區的充分討論之後,這次分叉不久後就會進行,也許是接下來的幾個月,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計劃讓所有賬戶都可以保留之前在以太坊中的餘額數據。也就是,如果任何人在分叉前擁有 ETH,他們無需進行任何操作就可以獲得同等數量的 ATH。在 Athereum 區塊鏈中,他們可以使用 ATH 進行任何事情,而且可以獲得更好的效率。而且我們也會保留所有的智能合約,甚至是以太坊中的任何東西,我們都會保留下來。我們不會在這個過程中創建任何新的代幣。

目前 Athereum 已經是一個全功能的區塊鏈了,我們已經開放了測試網,申請一些測試網代幣,就可以嘗試這個更快速的以太坊了。我們保留了所有以太坊中的功能,比如以太坊虛擬機、opcode、智能合約等,只是替換了其中的共識協議,改為我們的 Avalanche。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展示出我們共識協議所帶來的高性能。

鏈聞: 網上有人說區塊鏈項目存在不可能三角 (Trilemma):去中心化、性能(擴展性)和安全性。那對於 AVA 平臺來說,你們在系統設計上有什麼權衡嗎?

Emin Gün Sirer:我認為目前大家所說的「不可能三角」會產生誤導。

Trilemma這個概念通常會過於簡化了所涉及的真實問題,而且會給很多人產生誤解。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所提出的Trilemma應該是隻適用於同一類共識協議的。比如說在 PoW 類共識協議中,不可能三角是存在的。 但是在非 PoW 協議中,並不會被 Trilemma 的規則所約束。所以從 PoW 的協議切換到 BFT 協議,就完全不同,所有的規則都會改變。如果從 BFT 切換成 Avalanche,所有的數字和所有的乘數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 Avalanche 協議中,可能會存在 Trilemma,比如可能需要犧牲一些什麼之後,Avalanche 才可以將參與者從百萬級的規模上升到數十億級的規模。畢竟 Avalanche 是可以處理幾百萬規模的參與者數量的,但是對於 PoW 或者 BFT 協議來說就幾乎不可能了。

所以對於同一類協議來說,的確是可能存在 Trilemma 的。但是對於不同的協議來說,像是從獨輪車升級為自行車一樣,自行車就是跟穩定,更快,從各方面都超過了獨輪車,這就是一個更好的系統。所以當你切換一個系統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完全不同。

Avalanche 協議有任何的設計上的權衡嗎?當然有。最重要的一個風險是,Avalanche 是一個全新的協議,代碼完全是從 0 開始寫的。不像部分其他項目,我們沒有拷貝其他人的工作或者只是調整一些參數,我們在嘗試一個完全新的東西。從這個角度來說,風險是存在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 Avalanche 的早期投資者會獲得更多的回報,因為他們承擔了更多的風險。這也是目前 Avalanche 協議最重要的一個風險。 (鏈聞注:在採訪後,Emin Gün Sirer 教授發表了推特解釋了他自己創造的 Trilemma 。)

我所認為的 Trilemma 是:正確 (Correct)

、具有洞察力(Insightful)和 Trilemma,你只能挑選其中的兩個。我來解釋下是什麼意思:

  • 我們可以進行一場準確的和具有洞察力的討論,但不會在 Trilemma 的語境下發生。
  • 你可以有一個正確的 Trilemma,但這將是一個簡單的恆真命題。
  • 你可以有一個聽起來具有洞察力的 Trilemma,但是對於任何真實的系統來說都會是不正確的。

討論 Trilemma 的事情已經足夠多了。複雜系統就是很複雜的。

鏈聞: 能舉例說明一些 AVA 平臺最重要的用戶場景嗎?

Emin Gün Sirer:我們設計 AVA 的初衷就不想與其他的加密貨幣競爭。我們並不關心比特幣、以太坊、瑞波或者是恆星等項目。我們並不想和周圍的那些好朋友競爭。我們正在考慮的是創建一個平臺用來發行目前尚未流通在區塊鏈上的新型資產。所以我們的目標是華爾街,特別是那些尚未被充分交易的金融資產。這些就是我們想要促進數字化的東西。

如果把所有加密貨幣的市值加總,差不多是不到一萬億美元。相比之下,傳統的企業債務市場至少有幾萬億美元。而且這些投資品尚未被充分的交易,非常難數字化,主要是因為很難在合規的前提下交易。而我們就可以幫助他們數字化這些交易品,並提供合適的基礎設施。這就是我們眾多用戶案例的其中之一。

所以我們並不會是一個核心在終端用戶的去中心化金融平臺,我們的重心在商業化的去中心化金融平臺。

鏈聞: IOTA 在今年早期推出了一個名為 Coordicide 的協議,當有人問 Vitalik Buterin 的時候,他說 Coordicide 看起來像是 Avalanche 的克隆。 你們有看過這個協議嗎? 它和你們的 Avalanche 有什麼異同嗎?

Emin Gün Sirer:沒錯,我很認真看了Coordicide,這就是一個完全抄襲 Avalanche 的協議。他們直接抄襲了我們的白皮書,而且都不願意承認他們抄襲過。比如說在我們白皮書的技術細節會提到一些變量,而他們就會在他們的白皮書裡寫到,會動態變化這個變量的取值。這就是他們對於 Avalanche 協議帶去的唯一創新。

我們早就意料到會這樣,這也側面代表了我們平臺的技術是成功的。他們不是唯一在抄襲我們白皮書和使用 Avalanche 協議的團隊。其實我很歡迎這樣的努力,很高興看到他們知道哪些是更好的技術,他們也在嘗試追趕潮流。但他們缺乏創造力和遠見。

他們在這個行業裡也已經有幾年了,他們有能力發佈新聞稿,但是我沒看到他們有真正開發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所以 IOTA其實也不算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只是簡單的指出,他們在拷貝 Avalanche 的技術,但我依舊會祝他們好運,畢竟在使用我們的技術。可能很多人對 Avalanche 協議感興趣,因為這個行業非常需要創新的東西,這也就是我們團隊就一直在探索和嘗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