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百年,大埔青溪祝豐村等來這條“天路”

深秋的大埔縣青溪鎮祝豐村,微風漸涼,陽光卻溫暖。


87歲的老村支書梁詩企杵著柺杖,看著新路在深谷陡崖間蜿蜒盤旋。從祝豐到小坑這條7.6公里路,祝豐人等了百年,終於修通了。


“等硬底化了,我杵著柺杖也要去走走這條路!”梁詩企眯著雙眼,想象著幾天後前往三河鎮的情形,那將是年近耄耋的他,第一次踩著水泥大道前往山的那頭。祝豐幹群同心戮力修路的故事,也生動詮釋了何為聚焦民生實事、踐行為民初心。


守望百年,大埔青溪祝豐村等來這條“天路”

青溪鎮祝豐村到三河鎮小坑村道路沿山蜿蜒,勾機、剷車在路間進行路面拓寬施工作業。

祝豐人等了百年的一條路

祝豐村開基至今已近六百年,祖祖輩輩勤勞創業,但受制於群山,以前全村缺少村集體經濟收入,長期以來村民只能翻山到三河鎮賣農產品,收入來源單一。“從父輩再往上也都是靠翻山賣土貨營生,每天爬山又沒錢修路,一條水泥路村裡等了百年,我們老人家等到不敢再想。”梁詩企無奈道。


過去,從村裡到三河鎮小坑村,路太陡,運貨車很難開上山,村民只能肩挑背扛將南瓜、洋芋等運上山,攀爬一條羊腸小道,艱險異常,還出現過有人夜裡迷路,全村上山敲鑼尋人的場景。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因為群山阻隔,祝豐出一個大學生都非常不易。村民梁詩快過去每天翻山賣炭供弟弟讀書,如今,一道道皺紋已爬上額頭,記錄著他曾經歷的歲月滄桑,“早上7點半船就來三河碼頭載貨去潮汕賣,我趕那個時間就只能凌晨出發,那時候打著手電筒上山,挑著60多斤的貨趟雜草趕路,擔心著被蛇咬,每次走完全身都被汗澆透,十分辛苦”。


而作為村民商貿的必經之路,三河不少姑娘都嫁到了祝豐,但是女兒家嫁過來,回一趟孃家都是費勁活。“因為路途艱辛,小時候母親只有年初二才會牽著我,連夜回外婆家,路上還要揣著發粄作乾糧。”梁玉賢的母親黃新英便是舊寨媳婦,76歲的她無時不刻都在等待著路通。


那時的祝豐人,都有共同的期盼,但大家都窮得叮噹響,哪有這個能力?


守望百年,大埔青溪祝豐村等來這條“天路”

青溪鎮祝豐村到三河鎮小坑村道路沿山蜿蜒,勾機、剷車在路間進行路面拓寬施工作業。

“不忘初心”實現民有求我有應

“扶貧先修路”。2016年,希望降臨。市委宣傳部掛點幫扶省定貧困村祝豐村,經過一年考察走訪,從區位、產業等方面研究得出,村裡百姓出行難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但祝豐地理位置險要,如果要修路,就必須在崇山峻嶺中生生鑿開一條路!絕壁上的路怎麼勘測?岩石如何鑿開?修路錢哪裡來?一個又一個的疑問,接連拋了出來。


面對難題,大家卻吃了秤砣鐵了心:“不幹就永遠幹不成!不修路,祝豐群眾可能永遠就沒有致富的希望。”為此,廣大黨員幹部也不負熱忱,真正把初心轉化為行動,把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破解發展難題的生動實踐。


大型勘測設備無法入村,他們就用最原始的方式——上山測路,駐村、鎮、村黨員幹部全員出動,翻山越嶺,一頭扎入處高過人頭的雜草中,身旁就是萬丈峭壁,但他們咽咽口水,親自領頭劈草開路,交通部門退休“老工程”則跟著指引方向,施工方現場畫圖。


“山形陡峭,大家提著心、牽著手走,加上樹林茂盛,不少山間農田荒廢成沼澤,一腳下去就深陷泥潭動彈不得,大家都是摳著石縫,踩著田埂去尋找路線”。 市委宣傳部原駐祝豐村幹部樂建文用“長征”來形容這段經歷。攀懸崖、鑽棘林、走泥淖,大家劃破的衣服、被草木劃破的傷口不計其數。


深秋的山谷,風吹透骨,但為保障工程順利施工,幫扶單位主要領導同志多次下村調研,跟進工程立項等前期準備工作,並在施工期間進入工地解決難題,實地指導截彎取直、降坡等建設細節,同時積極向省相關單位及社會各界溝通聯繫,上下協調,爭取資金。第二年,便籌集100萬元資金。與此同時,南方日報社梅州站、梅州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等各個愛心媒體的援助也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實打實換得心連心。村裡的男女老少自發參與到修路活動中,大家揮舞著鐵鍬,有的自發遷祖墳,有的砍掉柚樹,分工明確,只為給新路讓出位置……“這條7.6公里公里長的路,共4座祖墳、60棵柚樹需要遷。原以為至少要半年才能遷完,沒想到村民們一個月內就自發遷完了。”施工主要負責人梁尚賢說,兩個村不少貧困戶甚至主動砍掉自家柚樹支持修路。


84天,打下路基,兩個月,全線貫通。就在日前,一條長7.6公里的公路連接了祝豐、小坑兩村,它猶如一條盤旋於天坑的巨龍,連接著兩個貧困村,將祝豐與三河的路途由過去的3小時,縮短為30分鐘。還是3.5米沙土路時,不少老奶奶就拄著柺杖相約踏上新路,“過去由於交通不便,我們都很少回大山那邊的孃家,現在路終於通了,回家就方便多了。”她們欣喜地說道。


讓新路成為“豐收”路

“不通路時,什麼種多了都划不來。”村支部書記梁詩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蜜柚為例,以前在市場上的行情為每斤1.8元左右,但在村裡卻只能賣到每斤1.3,更別說其他農產品了。


“現在路通了,我們大有可為!”市委宣傳部駐祝豐村第一書記黃慧光介紹,接下來,他們將擴大光伏產業規模,投資興建117kw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助力脫貧攻堅,同時加大支持本土斯紅羊肉、蜜柚、稻米等農產品對外銷售,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讓祝豐村美起來、祝豐人富起來。


說罷,梁詩有迫不及待地補充道:“前不久有個花卉企業就來村裡考察,就看中了祝豐的自然環境。接下來我們將與其繼續接觸,看看能不能在村裡發展花卉種植基地,造福村民。”


青溪鎮副鎮長黃俊介紹,這條路還將打通青溪中央紅色交通線和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兩個重要片區,形成一條紅色旅遊線路。作為必經之路的祝豐村,鎮裡將進一步挖掘村內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進而促進旅遊產業的發展。


採訪結束作別時,老書記梁詩企拉住記者的手說:“祝豐村原來叫‘桂竹園’,後來在我手裡改名‘祝豐’,就是期盼、祝賀豐收的意思,如今,祝豐真的能夠‘豐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