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144亿卖掉控股权:被迫“卖身”?还是主动求变?

本周,汽车界最时髦的话题,一定是奇瑞和长安的“混改”。

各路消息很多,都在窥探资本的背景,都在关注混改的成分,都在操心两家车厂的未来。

其实,有些未来现在已经可以看到。

奇瑞144亿卖掉控股权:被迫“卖身”?还是主动求变?

划重点!TA们都让出了最重要的控股权

奇瑞144亿卖掉控股权:被迫“卖身”?还是主动求变?

敢于出让51%的控股股权,可以想象车企的改革决心有多么彻底。

但不同的是,奇瑞是自身主营的传统汽车业务需要“活下来”,长安新能源还在布局发展阶段。

这不是危言耸听!!!

数据显示,近3年来,奇瑞汽车的营业收入直线下滑,而负债总额却不断攀升。从2016年到2018年,奇瑞汽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9.64亿元、294.71亿元和252.31亿元,但负债总额却从2016年的581.2亿元增长到了605.65亿元。

奇瑞高层曾用“水淹到脖子”来形容自家车企的债务危机,如果不能快速融资偿还债务,就会出现流动性困难。

奇瑞144亿卖掉控股权:被迫“卖身”?还是主动求变?

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多位车企高管预测,未来50%的中国自主车企将会倒闭。“中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全面的淘汰期,未来几年关停并转的还会更多,最终中国车企将‘只剩五六家’“。

可以预见,中国车企的“混改”进程未来两三年还将逐步提速。除了奇瑞和长安,北汽、一汽以及东风这些大型国有汽车集团,都在努力寻求股权多元化改革的不同路径,以优化整合旗下各个业务板块的资源。

市场淘汰是公平的,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竞争”,甚至“缩量竞争“之后,各家车企都难逃进入生死淘汰赛的战斗。最先倒下的,一定是没有核心技术和资本的品牌。

因此,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改变,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奇瑞愿意让出控股权进行混改。

一切,都是为了“活下来”。

仔细看!奇瑞混改至少能解决“三大难”

回到眼前,率先All in,改革自身主营传统汽车业务的奇瑞,能成功“转身“吗?

1997年,奇瑞汽车在原安徽汽车零部件公司基础上建立。2001年-2010年,中国车市连续井喷,奇瑞也迎来了首个辉煌的10年。2011年,奇瑞更是创造了历史最佳销量业绩64万辆,连续11年自主品牌销量第一,连续9年出口第一。

然而,奇瑞汽车从2011年起由盛转衰,战略、管理都出现了诸多问题,营业利润长期亏损,失败的车型和失败的投资越来越多。

奇瑞144亿卖掉控股权:被迫“卖身”?还是主动求变?

混改能不能拯救奇瑞?

从目前的开局来看,是利好的。新合作方入股后,将至少从三个方面为奇瑞带来好的改变。

资金来了,控制权还在


此次增资扩股交易,青岛五道口带来了144.5亿元的巨资。

按照奇瑞“2025战略”发展规划,未来要在新产品、新技术、新能源、智能互联+无人驾驶、品牌建设、高端国际市场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布局。规划落地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有了钱才好办事。

值得注意的是,混改引入的战略投资者虽然拿走了控股权,但细品奇瑞早前开出的条件,奇瑞今后在战略、研发、制造、销售等业务仍会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更重要是,奇瑞选择的“新老板”是可以信任的!

业界已经把青岛五道口摸了个底朝天。这是一家于8月22日刚刚成立的企业,专为本次入股而成立。该公司的主要股东为北京五道口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自然人股东王娟,其背后实际控制人可追溯到周建民。

周建民,其实是个和奇瑞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物,他和另外一位“关键先生”焦树阁(又名焦震)同为山东大学校友,在青岛五道口共事。公开资料显示,焦树阁是鼎晖投资创始人和总裁,2016年曾被《财富》杂志评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位投资人”,可以说是中国投资界最顶级的投资人之一。

早在2009年,焦震的鼎晖投资就曾联合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29亿元的价格入股奇瑞汽车。同年,刚刚成立仅3个月的瑞业投资则成为了奇瑞私募融咨的独家财务顾问与全球协调人。在瑞业投资的官网上,顾问团队中,焦震、尹同跃,赫然在列。

对于选择青岛五道口,奇瑞似乎充满信心,其在官方发布的信息中写道,“欢迎’青岛五道口’成为奇瑞事业合伙人,赋能‘奇瑞2025战略’”。

奇瑞144亿卖掉控股权:被迫“卖身”?还是主动求变?

而对于选择奇瑞,周建民则表示,青岛五道口入股后,原则是“帮忙不添乱“,他们非常认同奇瑞的战略,将协助奇瑞“2025战略“落地,增加资源资金的引入、加强资本运作和全国全球的布局。

认同奇瑞战略!帮忙不添乱!

有这两点保证,奇瑞本次的混改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可以预见的是,青岛五道口入股后将进一步加强资本运作,帮助奇瑞进一步融资,并实现IPO。

奇瑞144亿卖掉控股权:被迫“卖身”?还是主动求变?

DNA变了,竞争心更强

某种意义上说,奇瑞汽车是芜湖地方政府一手缔造的明星企业。

创业初期,芜湖地方政府的资金与资源导入帮助奇瑞汽车获取诸多便利。在其他民企必须通过残酷竞争获得各种资源的时候,奇瑞汽车可以通过政府安排、国资关系和上汽联姻获得准生证,可以通过国有金融体系的系统内支持获得融资便利。

这样便利在让奇瑞迅速壮大的同时,也消磨了它在市场中拼杀磨砺的企业精神。

当资源的获得是低成本的,对于资源回报的追求必然是低水平的。

我们来看数据:

从今年的销量来看,奇瑞表现不错。2019年11月份,奇瑞共销售汽车7.47万辆,环比增长6.2%,继9月份6.8万辆、10月份7.03万辆之后,继续刷新今年的单月销量纪录。其中,奇瑞汽车的明星车型全新一代瑞虎8实现销售13549辆,连续4个月销量过万;艾瑞泽系列销售12057辆,连续3个月销量过万。

今年1-11月份,奇瑞控股集团累计销售汽车65.18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同比增长6.8%。在国内车市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增长的奇瑞汽车颇为亮眼。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状况却很难看:截至2019年6月30日,奇瑞控股的净利润为-1.56亿元,负债总额685.1亿元;奇瑞股份的净利润为-13.74亿元,负债总额622.94亿元。

奇瑞汽车的高管曾公开表示,对于资源回报的低水平追求体现在奇瑞汽车过去二十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奇瑞汽车追求规模远胜于追求效益,在成绩单上言必称销量而从不提资产回报率。

可以作出判断的是,控股权的变更,将改变奇瑞的DNA,并带来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转变。资本有它自己的逻辑,有它内在的激励因素,它必定会改变奇瑞追求效益的力度。

管理介入,机制更市场化

混改的另一个重要作用,还在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企业机制和治理结构的深层次变革。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年奇瑞汽车发展受阻,问题就出在管理机制上。

“奇瑞一直没有进入到管理人才职业化和经营管理系统化、制度化的阶段。”有媒体分析认为,受制于其国企体制,奇瑞长期以来都是江湖义气大于制度,行事的准绳不是以结果为导向,而是以人为导向。这些弊端,阻碍了奇瑞的发展。

奇瑞的经销商也持相同的看法,“奇瑞现在的局面有很大的内部原因,比如营销体系,一个老总加9个副总及总助,外来派和老奇瑞派矛盾突出,并没有形成合力。新的投资方进入后,肯定会有管理上的变化,特别是对现在的营销团队影响会比较大。”

新股东的进入稀释了原有股东的股份,也不可避免将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奇瑞高管透露,“混改”后,奇瑞董事长还会由尹同跃担任,但奇瑞控股的总经理将由新资方委派。同时,新资方将为奇瑞设计更为市场化的管理运营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比如在公司内部引入对赌机制。”

可以预见,混改之后的奇瑞,控股方与经营者之间,一定会形成协同与制衡的关系,这种制衡会改善原有的管理弊端,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并建立现代化车企所需要的制度和体系。

奇瑞144亿卖掉控股权:被迫“卖身”?还是主动求变?

混改独缺资源和技术加持,熬过了就出众,熬不过就出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利的。

从奇瑞设计的增资扩股条件上可以看出,它更多是想获得资金,因此在增资扩股中拒绝了有任何造车背景的同行进入。

这就意味着,青岛五道口除了144.5亿的资金外,无论从行业资源还是从前瞻技术上,都无法给奇瑞带来最亟需的支持。

而放眼全球范围,汽车企业之间、主机厂与零部件企业之间、汽车品牌与移动出行业务之间,都在掀起重组和联盟高潮。奇瑞的选择,与寻求最大协同效应的趋势,有些格格不入。

但不管怎样,在中国车企混改的历史机遇期,作为先行者,奇瑞迈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第一步,并给车企“混改“开了个好头。至少证明,资本仍然看好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未来,是吧!

世界不会等谁。在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下半场”之际,谁改得快而且可以改的彻底,谁就可能胜出。

熬过了,就出众,熬不过,就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