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防控會不會造成豬價上漲?權威迴應來了

  根據非洲豬瘟防控需要,自今年初以來,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和海南等中南六省(區)開展了分區防控試點工作,重點是變革傳統生豬調運方式,推進“調豬”向“運肉”轉變。近日,六省(區)聯合發佈《關於中南區試點實施活豬調運有關措施的通知》,明確自11月30日起,中南六省(區)開始試行通過“點對點”從區域外調入活豬。

分區防控會不會造成豬價上漲?權威回應來了


  為什麼要在中南六省(區)試點實施活豬調運?這會不會造成六省(區)豬肉價格上漲?當前全國生豬供應形勢如何?針對這些社會熱點話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

  楊振海認為,從國內非洲豬瘟防控的實際情況看,在已查明疫源的155起家豬疫情中,由生豬及其產品調運,以及相關的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引發疫情的有100起。從國際上看,對動物疫病實行區域化管理是國際通行做法和疫病防控最基本的經驗,特別是成功根除非洲豬瘟疫情的國家,絕大部分都實行了分區防控。因此,在我國實施分區防控、加強調運監管是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的必然選擇,也是保護生豬生產的客觀要求。

  “分區防控不是搞區域產銷封鎖,而是服務於動物疫病防控。”楊振海表示,此次試點並不是說區域外的生豬一律不得調入。第一,對種豬、仔豬不得采取限制性調運措施,經檢驗合格的種豬、仔豬可隨時調入中南區。第二,對於豬肉及豬肉產品,只要檢疫合格,都可以調入中南區,沒有其他任何限制。第三,在2020年11月30日前,符合中南區跨大區“點對點”調運備案條件的生豬仍可調入中南區。應該說,上述措施充分考慮了行業轉型升級政策方向和當前穩產保供實際,“全面禁調”傳言是不符合實際的。據中南區的監測統計,11月30日以來從區域外調入的豬肉和活豬數量沒有明顯的變化,豬肉價格總體穩定。綜合判斷,有關措施不會成為豬肉價格額外的漲價因素。

  同時,楊振海還表示,通過各項扶持生豬生產政策的推動,以及市場的拉動,養豬戶補欄增養的積極性顯著提升,生豬生產呈現明顯恢復勢頭。從10月份的監測數據看,生豬生產的重要指標都出現了積極變化。首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首次止降回升。其次,規模養豬場生產恢復快。同時,生豬生產恢復面不斷擴大。

  後市豬價走勢如何?楊振海說,生豬生產是供給的基礎,生產持續恢復,意味著未來供給將得到增加。同時,今年以來豬肉進口也持續增加,前三季度進口增長43.6%,第四季度進口力度還在加大。此外,前段時間養大豬的養殖戶增多,出欄4頭大豬相當於原先5頭豬的產肉量,即使出欄量不增加,客觀上也會增加豬肉產量。

  同時,楊振海還表示,第四季度各地通過進口、商業庫存轉儲等方式增加凍豬肉儲備,儲備量較為充足。再加上6月份以來,屠宰企業、冷鏈物流企業和批發商庫存較多,也會在消費旺季逐步增加市場投放量。此外,禽肉、牛羊肉等替代品生產都在增加,現在看市場總供給的預期較好,不支持豬價持續走高。

  從供給看價格,進入11月以來,漲價預期在降溫。據農業農村部對200個批發市場監測調度,全國豬肉價格連續4週迴落,降幅超過20%。12月1日豬肉價格為每公斤41.48元,比11月1日價格高峰的每公斤52.40元下降10.92元,降幅達20.84%。(來源 經濟日報 記者 喬金亮 見習編輯 張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