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模式,真的可以放弃化学吗

新高考”3+1+2”模式,真的可以放弃化学吗

新高考3+1+2模式下,学生如何选择科目成了一个热点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不会选择化学,因为物理+化学的组合是超难的学霸模式,趋易避难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自然没错,但是放弃化学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

(注:以下解读为3+1+2模式)

预计到2022年为止,全国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的选考科目成绩组成。统一考试的成绩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选考科目物理或者历史的成绩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其他选考科目的成绩以赋分制计入总成绩。

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物理和历史两科中选择一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科中选择两科。

“3+1+2”解读

▲▲▲

目前有8个省份新高考采用“3+1+2”的模式,分别是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即“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2门。共有以下12中选择组合:

新高考”3+1+2”模式,真的可以放弃化学吗
新高考”3+1+2”模式,真的可以放弃化学吗

从以上可以看出,“3+1+2”选科组合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保留了考生一定选择性的同时,减少了考生避选物理导致的物理科学素养的下降的问题。

新高考没有了文理科的限制,物理成绩没有那么优秀的学生,大都会选择放弃物理,毕竟物理学科的难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既然给了选择,谁会选择一个“死亡”学科呢?试想一下,如果不限制必须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科的话,那么会有多少考生选择物理呢?

也许你会问那这样与传统的文理科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区别也是有的,选择多了很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擅长物化生,有的学生就是对地理非常感兴趣并且地理非常优秀,那么就可以选择物理地理和另外一个科目。

但是3+1+2模式的缺点也是比较突出的,虽然物理不会成为学生选择的倒数第一,但化学可能会成为第二个“物理”。传统的理科科目当中,物理和化学的难度是不相上下的,所以限制了物理的选择,化学就可能会成为”替死鬼“。

为何纠结考不考化学?

▲▲▲

“3+1+2”的模式,其中的“2”门学科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

“3+1+2”模式把物理和历史列为必选,二选一,以原始分计入总分,这很大程度改进了过去模式下,学生“弃物理”和“弃历史”现象。但随着物理地位大大提升,化学却面临了某种尴尬。

“全省几乎所有的普通高中为了保证升学率干脆不开设化学学科,有的四星级高中为了保证本科率在学生选科时刻意诱导学生避开化学”类似这样的谣言在网络上传遍了。

有老师解释说,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性价比永远是他们的选科策略。如今物理已经成了理工科专业的必选项,那么再多选一门化学,无疑是给自己选择了“hard”模式。在学生们看来,选物化组合的,无疑是理科学霸。

“在一大堆尖子生当中,分数级差更大,很容易成为炮灰。”在趋易避难的选科策略下,化学的尴尬处境显而易见。

但即便如此,化学也是不能随便放弃的,因为很多优秀的大学优秀的专业都是需要化学学科的。新高考无论怎么变化,学生无论怎么选择科目,最终的目的都是去到一所优秀的理想的大学,所以,直接放弃选择化学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化学的优势

▲▲▲

业内人士表示,“内容多,难度高”是化学给很多考生的感觉。而考生规避化学学科,并不是在新高考方案后。只是新高考方案下的物理被托底“上岸”以后,化学的尴尬处境才被凸显了。

事实上,选科与高考填报的大学、专业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对于各个学科对应能选哪些专业,考生和家长应该提前做些了解。

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医药学、食品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南京大学学工处副处长李浩表示,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各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和逻辑关系更加丰富,如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首选科目物理的基础上,另一门化学或生物。

另一方面,根据选考科目指引要求,化学科目也成为更多高校优势学科的提出的要求。比如南京大学不仅传统意义上化学与生命科学类、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需要选考科目是物理和化学,匡亚明学院大理科班、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也要求物理和化学。

这主要是因为一流大学不乏优秀生源,但是更希望拔尖生源,而物理、化学组合的考生更加适应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事实上,有数据显示,在高校报考专业中,化学也是四门选考科目中要求必选占比最多的学科。如果考生选学化学,可以报考的专业达到近3万个,几乎囊括了双一流高校的所有专业。

以南京大学为例,南大公布的选科要求中,专业首选科目为物理的占到了2/3,其中要求物理和化学的专业超过总计划的1/3。同样在浙江大学等高校,专业大类中对化学有要求的也占到了将近五成。

化学选科的网络热议,也引发了大学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南大化学系一位老师在微信上调侃道,“不学化学,以后孩子们连食品化妆品包装说明都看不懂哦!”这位老师表示,化学有着很强的烟火气,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密不可分。

往远了说,它又是非常高端大气的学科,研究宇宙的组成就是它亘古不变的主题,并且已经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数千年。从自然指数来看(Nature Index),2012-2014年间,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增长了37%,其中主要的科研成果来自化学和物理学,分别占总分值的61%和30%。

正确选科策略

▲▲▲

面对外界的影响,和对新高考的迷茫,真正落实到选科的时候,考生到底应该怎么考虑,如何选择呢?

以下给大家总结了四点:

1、认识自己的学科偏离;

2、认识自己的学科能力;

3、考虑专业覆盖率;

4、注意学科之间的关联及学科力量。

第一点,简单说来就是:是“偏理生”,还是“偏文生”。

理解自己偏理还是偏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不同科目的学习中会起到不一样的作用。

如果是“偏理生”,可能更喜欢有逻辑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也能用理性去处理很多棘手的问题。将来想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程类、医药类等专业领域。

如果是“偏文生”,可能更喜欢充满感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对于“人”的思考和观察很多,同时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另外,好像记忆力也挺强的。将来想从事管理类、法学类、文学类、历史研究类等专业领域。

第二点其实简单点说就是:最擅长最喜欢的科目。

如果找不出自己最喜欢的科目, 至少可以确定最不喜欢的短板科目是什么, 这样可以相应的用排除法来进行筛选。

像2018级高一学生,学校就针对选科组织了大联考,学校会根据成绩信息,按照新高考的模式进行赋分计算。像长郡集团是会将赋分之后的成绩发放给学生及家长的,尽量让自己选考的科目在最靠前的档位上。

第三点专业覆盖率,就是高校对于报考学生选择科目的要求。

第四点是要注意学科之间的关联及学科力量。

定下首选科目之后,余下的四科,如果前面三点都考虑好了,还做不了决定。那就考虑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也将有所影响。另外就是在读学校的师资水平、课外培训机构的师资。

最后,选科是由学生在高中一年级学习结束后即可选择,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虽说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科目,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可以更改。但在实际操作时,不建议临时换科目!

提醒学生和家长们,选择选考科目时一定要对自己的未来认真考虑,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影响,如果不是学校条件不允许的话,尽量按照自己的规划来,一旦下定决心就不要轻易更改,朝着那个目标努力,相信未来不会辜负你的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