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米辜负了米粉,还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米粉由热到冷的过程,也是小米集团从星光闪耀到陷入困境的过程,同时也是黎万强从深度参与到逐渐淡出的历程。】

是小米辜负了米粉,还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出品:驼峰财经

雷军的得力干将黎万强离开了小米。

在很多人眼里,这不过是小米集团一次正常的人事调整而已。职场多变幻,聚散终有时,似乎也不必过度解读。

但当关鸣看到这则消息时,先是有些震惊,之后感叹:“一个米粉的时代过去了。”

关鸣曾是一枚资深米粉,也是一名关注科技领域的媒体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入坑”很早,有过狂热,追随小米产品多年。

从小米手机到其他小米产品,关鸣以前都非常喜爱,“只要出新品,一定会买,对雷军也充满敬佩,觉得这个勤奋又有梦想的男人很励志。”

关鸣现在家里还用着小米电视、小爱音箱和小米空气净化器,但他和家人早就不用小米手机了。

“小爱音箱和小米电视也主要是家人在用”,关鸣如此强调。

对于自己为什么后来不再是米粉且不再用小米手机,关鸣认为,人会成长,小米也在变,“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需求与小米的产品并不能很好地结合。”

像关鸣这样的米粉有很多,他们是小米初期的忠实用户和狂热粉丝,一个曾经喧嚣而又充满活力的年轻群体。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米粉也注定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但如今,这个群体已然沉寂。米粉的尖叫声已经很难听到,小米与米粉之间的互动,也不再像从前那样频繁和亲密。

是小米辜负了米粉,还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尽管小米集团现在仍会称自己用户为米粉,与米粉相关的活动也不时举行,但在关鸣看来,“此米粉非彼米粉也,现在的米粉,跟小米千千万万个普通用户没有太多区别。”

关鸣说,几天前,他打开手机就看到黎万强从小米离职的消息,媒体用“滚烫的十年”来形容黎万强这段职业生涯。

而此时,他家里的音箱正放着朴树的歌:“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关鸣说,那一刻,他突然有所触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涌上心头。

他不禁想起过去狂热追随小米的那段青春时光,也想起曾经在米粉论坛大半夜发贴的情形。

“因为一个不太起眼的用户体验细节,我会与其他米粉争论不休,从线上吵到线下;因为抽奖中了小米套装,我会兴奋地彻夜难眠。”

现在,那个一手打造了米粉王国且“最懂米粉的人”黎万强,也终究离开了小米;“为发烧而生”的小米虽然已经上市,但现在面临多重压力。

曾经的米粉朋友也早已各奔东西,散落在天涯。

而自己,也从一个曾经狂热的年轻小伙,变成了要养家糊口、不再“发烧”的中年焦虑男子。

是小米辜负了米粉,还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事实上,米粉由热到冷的过程,也是小米集团从星光闪耀到陷入困境的过程,同时也是黎万强在小米公司从深度参与到逐渐淡出的历程。

热恋季:发烧的小米,狂热的米粉

互联网时代,客户对品牌的忠实度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决定了这个品牌可以走多远。

雷军深谙此道,这个在创立小米之前就已在互联网奋战多年的互联网老兵,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忠实粉丝的培养。

因为粉丝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传播载体,不仅可以为产品持续做免费广告宣传,还可以通过口碑来有效提高产品的销量。

和关鸣一样,当年的米粉大多年轻,不少还是在校学生,一心想买便宜、好看又有品质的智能手机。

而走“性价比”路线的小米手机恰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性能不错,颜值很高,价格还不贵。

米粉们喜欢小米的产品,刚刚起步的小米也需要这样的死忠粉,于是这个群体越来越大。

他们直白地表达对小米产品的喜爱,愿意为小品的产品和品牌鼓与呼,他们在米粉论坛踊跃发贴,相互交流,反馈用户体验,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米粉还习惯性地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安利小米产品。

“只要小米新一代手机出来了,旧的就送给父母,或爷爷奶奶,曾经至少推荐了三四十个亲戚和朋友买小米手机和小米电视”,关鸣表示。

因为是媒体人,能说能写,见多识广,而且对科技产品了解比较深入,关鸣在米粉中更容易担当推广的重任。

那时候,小米喊着“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激励着米粉,也鼓动着米粉,米粉们称小米手机为“国货之光”,“性价比之王”。

是小米辜负了米粉,还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那也是小米和雷军的高光时刻。黎万强作为小米核心的联合创始人,那时候在两个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开创性作用。

创立小米前,黎万强身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签,一个是中国第一代UI设计师,曾任金山软件设计中心设计总监、金山词霸总经理等职位;另一个标签是国内用户体验领军人物,曾在金山建立了国内最早的软件用户体验设计团队。

创立小米后,黎万强将这两个特长发挥到极致。

作为第一代UI设计师,他主导了基于“用户开发模式”的MIUI手机操作系统研发。

作为用户体验领军人物,他打造米粉体系,开创了粉丝文化,创造了“米粉、手机控、F码、米粉节”等互联网热词,完全打破了手机行业的传统营销模式。

雷军要求黎万强,“能不能不花钱就把MIUI做到100万”,黎万强于是在2010年8月发布了MIUI首个版本后,带着同组的几个同事天天蹲守论坛,终于通过软磨硬泡,拉来了100名超级用户。

这100人也成为了MIUI操作系统的最初使用者,也是米粉文化的源头。

仅仅靠口碑传播,MIUI的用户呈裂变式增长,第二周200人,第三周400人,第五周800人,直到2019年,小米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期内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2.92亿,同比增长近30%。

之后,黎万强又被雷军拉去做销售,要求是,“你做MIUI的时候没花一分钱,做手机是不是也能这样?”

由于当时社交媒体正在兴起,小米顺势抓住了机会,将粉丝营销做得风生水起。

是小米辜负了米粉,还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正是借助这些开创性的品牌策略和新创意,黎万强带领团队多次实现了小米手机品牌与销售的奇迹。

关鸣那时也喜欢混论坛,每次在论坛中看到有技术大牛为了更好的体验而不断优化,就觉得这个品牌特别重视用户参与感和体验。

据关鸣介绍,当时雷军本人也喜欢泡在论坛里,还经常回答米粉们的问题。

分手季:下滑的小米,远去的米粉

互联网的战场上,从来都是硝烟弥漫,手机市场的激烈纷争,也从未间断。

经历了早年的快速增长后,小米不得不面临来自同行业的竞争,也不得不面对自身的短板。

一方面,小米手机主打的低价和高性价比已不具独特性,同行业的华为荣耀系列、VIVO与OPPO双雄,以及当时新加入的乐视手机等,都走性价比路线,也都在蚕食小米手机的市场。

华为荣耀系列和VIVO与OPPO更是凭借着渠道优势快速成长,逐渐压缩小米的市场份额,导致小米手机出货量增速开始减缓。

另一方面,小米在技术研发方面并不擅长,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中失去优势。同时,依靠模式复制和贴牌模式做大的智能硬件业务也面临挑战。

第一次危机出现在2015年。

那一年,小米5出现难产,小米Note被传销量不佳;年中,红米Note 2遭遇“屏幕门”事件;年底,又被爆出空气净化器质量不合格。

与此同时,小米线上市场遭遇恶性竞争,又因过于专注线上而错失了下沉市场的线下换机潮。而小米国内市场份额下滑的同时,国际市场也被华为超越。

小米手机的发展态势如同过山车,前五年突飞猛进,快速做到全国第一,之后三年内沦落为行业第五。

一时之间,业界开始唱衰小米,对小米的估值也产生怀疑。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黎万强在2014年出版了《参与感》一书后,声称遭遇中年危机,并一度离开小米。

情急之下,雷军亲自出任中国区总裁,狠抓供应链和手机业务,并召回黎万强,小米的第一次危机暂时得以解除。

但真正的危机正在靠近。

2016年,小米智能手机全年出货量同比下跌达36%,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5.1%下跌到8.9%。不仅国内出货量大幅度减少,国际市场的出货量也跌出了行业前五。

是小米辜负了米粉,还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早已进入存量市场,面对众多有力竞争者,小米意识到,线上销售的拉动效应已经达到极限,因此开始专攻线下的小米之家,雷军甚至亲自参与业务讨论。

线下发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数据显示,小米之家让小米的市场份额从9%上升到了11%,线下产品贡献了大约一半的销量。

但一心扑在线下渠道的小米,过于追求销量,越来越走向2B的模式,忽视了C端用户的体验。

在关鸣和他的米粉朋友们看来,小米自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终端用户体验和需求,这种模式转变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小米的初衷。

关鸣还表示,很多米粉和外界当时对黎万强的第一次回归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力挽狂澜。

但黎万强回归后主要负责与手机线并不相关的小米影业,之后开始慢慢淡出了重要业务领域。

他认为,这是小米战略的转变,也是米粉逐渐离开的时期。

有意思的是,米粉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和黎万强的职场变化密切相关。

另一个能说明小米失去用户的数据是,根据IDC,2019年二季度小米在国内市占率从13.9%下降到11.9%,落后于苹果、华为、OPPO和VIVO。

国金证券数据显示,2019年9月份,小米手机共新增设备289万台,环比下滑 18%,同比大幅下滑41%。今年2月发布的旗舰机小米9累计销量仅500万台。

2019年11月27日盘后,小米集团(1810.HK)发布了三季报。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

小米经调整后实现营收537亿元,同比增长5.53%,实现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20.3%,毛利实现了同比25.2%以及环比13.5%的高增长。

看似业绩增长,但在第三季度,小米手机业务实现营收323亿元,同比下滑7.76%。

这是小米2018年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手机业务同比下滑,背后是销量下滑。

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销量为3210万部,而去年同期为3330万部,同比减少120万部。

而对比全球,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0.8%,其中华为手机增速高达28.1%。显然,在华为、OPPO、VIVO的围攻下,小米手机受到很大冲击。

就在小米前不久发布新机的同时,10月份苹果发布了iPhone 11系列,华为发布了Mate 30系列,OPPO发布了Reno 2。

是小米辜负了米粉,还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从最新数据看,小米的新机销量没啥起色,今年四季度的手机业务收入很难好转。

国金证券最新检测数据显示,10月份新机销售排行榜前20位中,iPhone 11凭借接近200万的销量居榜首,千元机王者OPPO A9位居第二,华为占据榜单中的9席,其中新机Mate 30系列销量合计超过200万台。而小米新发布的机型并未上榜,9月新发布的红米 Note 8 Pro仍是唯一上榜机型,名次排在最后。

“粉丝陷阱”还是背离初衷?

有人说,小米的问题可能出在过于迎合米粉的性价比需求,甚至有人说,这是“粉丝陷阱”。

但在关鸣看来,他认为米粉是小米快速崛起的重要力量,也是小米自2016年跌入低谷后得以奇迹般反弹的支撑。

关鸣认为,小米现在的问题,不是因为过于追求米粉性价比的需求,恰恰相反,是因为背离了性价比的初衷,离核心米粉的要求越来越远。

“性价比不代表价格低,即便是中高端手机,竞争到最后,依然是性价比,”关鸣认为,米粉也在成长,也可以接受价格较高的手机,但性价比的优势绝对不能丢。

雷军也说过,性价比不意味着价格便宜,所以小米现在也推出了不少价格较高的产品。

2019年9月24日,小米发布新品:售价3699元起的小米9 Pro 5G和售价19999元的5G环绕屏概念机。前者是目前小米唯一一款起售价超过3000元的手机,后者是第一款年轻人买不起的手机。

发布会上,雷军告诉米粉:“小米9PRO性价比最高,最值得买”。

3699元的起售价,比小米9贵了700元,最大卖点是5G,被称为业界价格最低、最良心的5G手机,但现实是,现在5G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以支持换机潮。

作为对手的华为和苹果均未推出5G版本,两大厂商均表示,5G并未成熟,不足以推出一个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小米的5G手机被人说成是“智商税”。

新品推出后,小米股价暴跌4.6%,就算在第二天宣布2亿港元回购,股价也毫无起色。

是小米辜负了米粉,还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在关鸣看来,小米现在越来越偏离当初的定位和初衷,脱离了性价比优势,大多数时候,小米手机只剩下低价,而没有性能优势,用户口碑也越来越差。

让关鸣第一次失望的是2016年9月,小米推出采用指纹识别和超感光相机的小米5s/5s Plus,银色机身的金属拉丝,“除了外观不好看,性能很低,看着像苹果,用着是红米,这根本不像小米的产品。”

和关鸣一样,对小米手机越来越不满意的米粉很多。

比如2015年的米粉节,12小时内销售20.8亿元,手机销售212万台,但2016年和2017年,米粉节的手机销售额大幅减少。

关鸣的另一个感觉是,小米现在越来越追求销量,所以对米粉的重视也不如从前。

比如米粉论坛里就有了很多新入者,但这些新用户对小米并没有情感积淀,也缺少当初米粉那份情怀,所以论坛变味了,很多熟人慢慢淡出。

早年,雷军以及几个联合创始人还在论坛里回答问题,跟粉丝互动,现在企业做大了,也不再出来了。

“米粉的心理很复杂,一方面理解小米的变化,另一方面又感觉到失落和不再被重视,”关鸣表示。

关鸣还谈到另一种现象,有些米粉加入小米公司后发现,小米公司很多员工认为,让员工变成米粉,或让米粉变成员工,就可以少开工资多干活,因为米粉对小米产品是热爱的。“尤其是专卖店,这个情况很普遍。”

最终结果是,很多像关鸣一样追随小米多年的资深米粉慢慢离开,也开始用其他品牌手机。

《参与感》一书谈到,雷军让黎万强以零成本做营销。不少米粉认为,他们就是零成本吸引进来的一个群体,早年为小米免费做了不少贡献。

“但现在小米做大了,不能再用这样的思路,这不是一家大公司的做法。”

最近黎万强的离开,在很多米粉看来,意味着一个米粉时代的结束。

2019年初,雷军在小米集团的年会中说:“冬天已经来了,2019年我们即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没有一丝一毫盲目乐观的余地。在这个冬天,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过。”

现在看来,小米2019年注定不好过,今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或许,这个冬天,小米和雷军也会怀念那些曾经狂热的真正米粉吧。

(本文由驼峰财经原创,欢迎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