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米辜負了米粉,還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米粉由熱到冷的過程,也是小米集團從星光閃耀到陷入困境的過程,同時也是黎萬強從深度參與到逐漸淡出的歷程。】

是小米辜負了米粉,還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出品:駝峰財經

雷軍的得力干將黎萬強離開了小米。

在很多人眼裡,這不過是小米集團一次正常的人事調整而已。職場多變幻,聚散終有時,似乎也不必過度解讀。

但當關鳴看到這則消息時,先是有些震驚,之後感嘆:“一個米粉的時代過去了。”

關鳴曾是一枚資深米粉,也是一名關注科技領域的媒體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入坑”很早,有過狂熱,追隨小米產品多年。

從小米手機到其他小米產品,關鳴以前都非常喜愛,“只要出新品,一定會買,對雷軍也充滿敬佩,覺得這個勤奮又有夢想的男人很勵志。”

關鳴現在家裡還用著小米電視、小愛音箱和小米空氣淨化器,但他和家人早就不用小米手機了。

“小愛音箱和小米電視也主要是家人在用”,關鳴如此強調。

對於自己為什麼後來不再是米粉且不再用小米手機,關鳴認為,人會成長,小米也在變,“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的需求與小米的產品並不能很好地結合。”

像關鳴這樣的米粉有很多,他們是小米初期的忠實用戶和狂熱粉絲,一個曾經喧囂而又充滿活力的年輕群體。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歷史上,米粉也註定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

但如今,這個群體已然沉寂。米粉的尖叫聲已經很難聽到,小米與米粉之間的互動,也不再像從前那樣頻繁和親密。

是小米辜負了米粉,還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儘管小米集團現在仍會稱自己用戶為米粉,與米粉相關的活動也不時舉行,但在關鳴看來,“此米粉非彼米粉也,現在的米粉,跟小米千千萬萬個普通用戶沒有太多區別。”

關鳴說,幾天前,他打開手機就看到黎萬強從小米離職的消息,媒體用“滾燙的十年”來形容黎萬強這段職業生涯。

而此時,他家裡的音箱正放著朴樹的歌:“他們都老了吧?他們在哪裡呀?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關鳴說,那一刻,他突然有所觸動,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慨湧上心頭。

他不禁想起過去狂熱追隨小米的那段青春時光,也想起曾經在米粉論壇大半夜發貼的情形。

“因為一個不太起眼的用戶體驗細節,我會與其他米粉爭論不休,從線上吵到線下;因為抽獎中了小米套裝,我會興奮地徹夜難眠。”

現在,那個一手打造了米粉王國且“最懂米粉的人”黎萬強,也終究離開了小米;“為發燒而生”的小米雖然已經上市,但現在面臨多重壓力。

曾經的米粉朋友也早已各奔東西,散落在天涯。

而自己,也從一個曾經狂熱的年輕小夥,變成了要養家餬口、不再“發燒”的中年焦慮男子。

是小米辜負了米粉,還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事實上,米粉由熱到冷的過程,也是小米集團從星光閃耀到陷入困境的過程,同時也是黎萬強在小米公司從深度參與到逐漸淡出的歷程。

熱戀季:發燒的小米,狂熱的米粉

互聯網時代,客戶對品牌的忠實度非常重要,從某種程度上說,甚至決定了這個品牌可以走多遠。

雷軍深諳此道,這個在創立小米之前就已在互聯網奮戰多年的互聯網老兵,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對忠實粉絲的培養。

因為粉絲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傳播載體,不僅可以為產品持續做免費廣告宣傳,還可以通過口碑來有效提高產品的銷量。

和關鳴一樣,當年的米粉大多年輕,不少還是在校學生,一心想買便宜、好看又有品質的智能手機。

而走“性價比”路線的小米手機恰好滿足了這樣的需求:性能不錯,顏值很高,價格還不貴。

米粉們喜歡小米的產品,剛剛起步的小米也需要這樣的死忠粉,於是這個群體越來越大。

他們直白地表達對小米產品的喜愛,願意為小品的產品和品牌鼓與呼,他們在米粉論壇踴躍發貼,相互交流,反饋用戶體驗,提出改進意見。

同時,米粉還習慣性地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安利小米產品。

“只要小米新一代手機出來了,舊的就送給父母,或爺爺奶奶,曾經至少推薦了三四十個親戚和朋友買小米手機和小米電視”,關鳴表示。

因為是媒體人,能說能寫,見多識廣,而且對科技產品瞭解比較深入,關鳴在米粉中更容易擔當推廣的重任。

那時候,小米喊著“為發燒而生”的口號,激勵著米粉,也鼓動著米粉,米粉們稱小米手機為“國貨之光”,“性價比之王”。

是小米辜負了米粉,還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那也是小米和雷軍的高光時刻。黎萬強作為小米核心的聯合創始人,那時候在兩個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開創性作用。

創立小米前,黎萬強身上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標籤,一個是中國第一代UI設計師,曾任金山軟件設計中心設計總監、金山詞霸總經理等職位;另一個標籤是國內用戶體驗領軍人物,曾在金山建立了國內最早的軟件用戶體驗設計團隊。

創立小米後,黎萬強將這兩個特長髮揮到極致。

作為第一代UI設計師,他主導了基於“用戶開發模式”的MIUI手機操作系統研發。

作為用戶體驗領軍人物,他打造米粉體系,開創了粉絲文化,創造了“米粉、手機控、F碼、米粉節”等互聯網熱詞,完全打破了手機行業的傳統營銷模式。

雷軍要求黎萬強,“能不能不花錢就把MIUI做到100萬”,黎萬強於是在2010年8月發佈了MIUI首個版本後,帶著同組的幾個同事天天蹲守論壇,終於通過軟磨硬泡,拉來了100名超級用戶。

這100人也成為了MIUI操作系統的最初使用者,也是米粉文化的源頭。

僅僅靠口碑傳播,MIUI的用戶呈裂變式增長,第二週200人,第三週400人,第五週800人,直到2019年,小米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期內MIUI月活躍用戶數達到2.92億,同比增長近30%。

之後,黎萬強又被雷軍拉去做銷售,要求是,“你做MIUI的時候沒花一分錢,做手機是不是也能這樣?”

由於當時社交媒體正在興起,小米順勢抓住了機會,將粉絲營銷做得風生水起。

是小米辜負了米粉,還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正是藉助這些開創性的品牌策略和新創意,黎萬強帶領團隊多次實現了小米手機品牌與銷售的奇蹟。

關鳴那時也喜歡混論壇,每次在論壇中看到有技術大牛為了更好的體驗而不斷優化,就覺得這個品牌特別重視用戶參與感和體驗。

據關鳴介紹,當時雷軍本人也喜歡泡在論壇裡,還經常回答米粉們的問題。

分手季:下滑的小米,遠去的米粉

互聯網的戰場上,從來都是硝煙瀰漫,手機市場的激烈紛爭,也從未間斷。

經歷了早年的快速增長後,小米不得不面臨來自同行業的競爭,也不得不面對自身的短板。

一方面,小米手機主打的低價和高性價比已不具獨特性,同行業的華為榮耀系列、VIVO與OPPO雙雄,以及當時新加入的樂視手機等,都走性價比路線,也都在蠶食小米手機的市場。

華為榮耀系列和VIVO與OPPO更是憑藉著渠道優勢快速成長,逐漸壓縮小米的市場份額,導致小米手機出貨量增速開始減緩。

另一方面,小米在技術研發方面並不擅長,在互聯網技術的迭代中失去優勢。同時,依靠模式複製和貼牌模式做大的智能硬件業務也面臨挑戰。

第一次危機出現在2015年。

那一年,小米5出現難產,小米Note被傳銷量不佳;年中,紅米Note 2遭遇“屏幕門”事件;年底,又被爆出空氣淨化器質量不合格。

與此同時,小米線上市場遭遇惡性競爭,又因過於專注線上而錯失了下沉市場的線下換機潮。而小米國內市場份額下滑的同時,國際市場也被華為超越。

小米手機的發展態勢如同過山車,前五年突飛猛進,快速做到全國第一,之後三年內淪落為行業第五。

一時之間,業界開始唱衰小米,對小米的估值也產生懷疑。

有意思的是,當時的黎萬強在2014年出版了《參與感》一書後,聲稱遭遇中年危機,並一度離開小米。

情急之下,雷軍親自出任中國區總裁,狠抓供應鏈和手機業務,並召回黎萬強,小米的第一次危機暫時得以解除。

但真正的危機正在靠近。

2016年,小米智能手機全年出貨量同比下跌達36%,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15.1%下跌到8.9%。不僅國內出貨量大幅度減少,國際市場的出貨量也跌出了行業前五。

是小米辜負了米粉,還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中國智能手機行業早已進入存量市場,面對眾多有力競爭者,小米意識到,線上銷售的拉動效應已經達到極限,因此開始專攻線下的小米之家,雷軍甚至親自參與業務討論。

線下發力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數據顯示,小米之家讓小米的市場份額從9%上升到了11%,線下產品貢獻了大約一半的銷量。

但一心撲在線下渠道的小米,過於追求銷量,越來越走向2B的模式,忽視了C端用戶的體驗。

在關鳴和他的米粉朋友們看來,小米自成立以來就非常注重終端用戶體驗和需求,這種模式轉變一定程度上背離了小米的初衷。

關鳴還表示,很多米粉和外界當時對黎萬強的第一次迴歸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力挽狂瀾。

但黎萬強迴歸後主要負責與手機線並不相關的小米影業,之後開始慢慢淡出了重要業務領域。

他認為,這是小米戰略的轉變,也是米粉逐漸離開的時期。

有意思的是,米粉的行為某種程度上和黎萬強的職場變化密切相關。

另一個能說明小米失去用戶的數據是,根據IDC,2019年二季度小米在國內市佔率從13.9%下降到11.9%,落後於蘋果、華為、OPPO和VIVO。

國金證券數據顯示,2019年9月份,小米手機共新增設備289萬臺,環比下滑 18%,同比大幅下滑41%。今年2月發佈的旗艦機小米9累計銷量僅500萬臺。

2019年11月27日盤後,小米集團(1810.HK)發佈了三季報。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

小米經調整後實現營收537億元,同比增長5.53%,實現淨利潤35億元,同比增長20.3%,毛利實現了同比25.2%以及環比13.5%的高增長。

看似業績增長,但在第三季度,小米手機業務實現營收323億元,同比下滑7.76%。

這是小米2018年上市以來首次單季度手機業務同比下滑,背後是銷量下滑。

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銷量為3210萬部,而去年同期為3330萬部,同比減少120萬部。

而對比全球,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0.8%,其中華為手機增速高達28.1%。顯然,在華為、OPPO、VIVO的圍攻下,小米手機受到很大沖擊。

就在小米前不久發佈新機的同時,10月份蘋果發佈了iPhone 11系列,華為發佈了Mate 30系列,OPPO發佈了Reno 2。

是小米辜負了米粉,還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從最新數據看,小米的新機銷量沒啥起色,今年四季度的手機業務收入很難好轉。

國金證券最新檢測數據顯示,10月份新機銷售排行榜前20位中,iPhone 11憑藉接近200萬的銷量居榜首,千元機王者OPPO A9位居第二,華為佔據榜單中的9席,其中新機Mate 30系列銷量合計超過200萬臺。而小米新發布的機型並未上榜,9月新發布的紅米 Note 8 Pro仍是唯一上榜機型,名次排在最後。

“粉絲陷阱”還是背離初衷?

有人說,小米的問題可能出在過於迎合米粉的性價比需求,甚至有人說,這是“粉絲陷阱”。

但在關鳴看來,他認為米粉是小米快速崛起的重要力量,也是小米自2016年跌入低谷後得以奇蹟般反彈的支撐。

關鳴認為,小米現在的問題,不是因為過於追求米粉性價比的需求,恰恰相反,是因為背離了性價比的初衷,離核心米粉的要求越來越遠。

“性價比不代表價格低,即便是中高端手機,競爭到最後,依然是性價比,”關鳴認為,米粉也在成長,也可以接受價格較高的手機,但性價比的優勢絕對不能丟。

雷軍也說過,性價比不意味著價格便宜,所以小米現在也推出了不少價格較高的產品。

2019年9月24日,小米發佈新品:售價3699元起的小米9 Pro 5G和售價19999元的5G環繞屏概念機。前者是目前小米唯一一款起售價超過3000元的手機,後者是第一款年輕人買不起的手機。

發佈會上,雷軍告訴米粉:“小米9PRO性價比最高,最值得買”。

3699元的起售價,比小米9貴了700元,最大賣點是5G,被稱為業界價格最低、最良心的5G手機,但現實是,現在5G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足以支持換機潮。

作為對手的華為和蘋果均未推出5G版本,兩大廠商均表示,5G並未成熟,不足以推出一個高質量的產品,因此小米的5G手機被人說成是“智商稅”。

新品推出後,小米股價暴跌4.6%,就算在第二天宣佈2億港元回購,股價也毫無起色。

是小米辜負了米粉,還是米粉背叛了小米?

在關鳴看來,小米現在越來越偏離當初的定位和初衷,脫離了性價比優勢,大多數時候,小米手機只剩下低價,而沒有性能優勢,用戶口碑也越來越差。

讓關鳴第一次失望的是2016年9月,小米推出採用指紋識別和超感光相機的小米5s/5s Plus,銀色機身的金屬拉絲,“除了外觀不好看,性能很低,看著像蘋果,用著是紅米,這根本不像小米的產品。”

和關鳴一樣,對小米手機越來越不滿意的米粉很多。

比如2015年的米粉節,12小時內銷售20.8億元,手機銷售212萬臺,但2016年和2017年,米粉節的手機銷售額大幅減少。

關鳴的另一個感覺是,小米現在越來越追求銷量,所以對米粉的重視也不如從前。

比如米粉論壇裡就有了很多新入者,但這些新用戶對小米並沒有情感積澱,也缺少當初米粉那份情懷,所以論壇變味了,很多熟人慢慢淡出。

早年,雷軍以及幾個聯合創始人還在論壇裡回答問題,跟粉絲互動,現在企業做大了,也不再出來了。

“米粉的心理很複雜,一方面理解小米的變化,另一方面又感覺到失落和不再被重視,”關鳴表示。

關鳴還談到另一種現象,有些米粉加入小米公司後發現,小米公司很多員工認為,讓員工變成米粉,或讓米粉變成員工,就可以少開工資多幹活,因為米粉對小米產品是熱愛的。“尤其是專賣店,這個情況很普遍。”

最終結果是,很多像關鳴一樣追隨小米多年的資深米粉慢慢離開,也開始用其他品牌手機。

《參與感》一書談到,雷軍讓黎萬強以零成本做營銷。不少米粉認為,他們就是零成本吸引進來的一個群體,早年為小米免費做了不少貢獻。

“但現在小米做大了,不能再用這樣的思路,這不是一家大公司的做法。”

最近黎萬強的離開,在很多米粉看來,意味著一個米粉時代的結束。

2019年初,雷軍在小米集團的年會中說:“冬天已經來了,2019年我們即將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沒有一絲一毫盲目樂觀的餘地。在這個冬天,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過。”

現在看來,小米2019年註定不好過,今後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或許,這個冬天,小米和雷軍也會懷念那些曾經狂熱的真正米粉吧。

(本文由駝峰財經原創,歡迎評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