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中國信用環境面臨六大不利因素

穆迪:中國信用環境面臨六大不利因素

文 | 《巴倫》中國撰稿人 張曉添

摘要:信用評級機構穆迪認為,在經濟增速繼續放緩的背景下,2020年中國信用環境將面臨六大不利因素,分別是:家庭債務快速上升、小型區域性銀行面臨風險、信貸有效性隨著經濟增長再次惡化而下降、生產者價格持續下跌、地方政府資金缺口擴大和人口持續老齡化。

信用評級機構穆迪認為,在經濟增速繼續放緩的背景下,2020年中國信用環境將面臨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家庭債務增長、小型區域性銀行風險等六大因素將帶來不利影響,不過金融領域的“系統性風險”仍然可控。

12月4日,穆迪高級信用分析師李秀軍與Martin Petch在北京的一個會議上指出,明年中國信用環境將面臨三類風險因素,即有利因素、中性因素和不利因素。不利因素具體包括:家庭債務快速上升、小型區域性銀行面臨風險、信貸有效性隨著經濟增長再次惡化而下降、生產者價格持續下跌、地方政府資金缺口擴大和人口持續老齡化。

兩位分析師表示,金融領域的“系統性風險”仍然處於可控態勢,但小型區域性銀行的風險有所凸顯。他們彙總的數據顯示,從中國銀行業資產構成來看,小型區域性銀行資產佔比從2010年的12%,大幅上升至2018年的23%。同期,大型銀行資產佔比從59%下滑至47%。

在區域信用風險方面,穆迪分析認為,中國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潛在風險較高。穆迪對風險因素的分析涉及三個維度,分別是:各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國家通過國企 (包括平臺公司) 在地方經濟中的參與及其財政狀況;地方金融體系的規模和狀況。

與此同時,諸多因素將對明年中國信用環境形成良性支撐。比如,一般政府債務維持在較低水平,政府債務負擔能力較高。同時,中國外債水平相對較低,而影子銀行和金融部門的系統性風險得到控制。此外,中國經濟中消費與服務業對增長的貢獻增強,對高附加值行業的投資有所加大。

在所謂的“中性因素”當中,兩位分析師列舉了一系列中國經濟當前的表現特徵,包括:房地產市場保持穩定、基建投資帶動增長。據穆迪預測,未來12個月,中國房地產銷售總體持平和庫存水平健康。規模較小、財務實力較弱、受信託融資風險較高的開發商再融資風險將上升。但多數開發商有足夠的流動性應對趨緊的信貸環境。與此同時,庫存水平將上升,但仍遠低於2016年3月的峰值。

在他們看來,近一段時期以來中國債券市場違約率和信用利差的上升,對信用環境的影響也是“中性”。此外,中國進一步加大金融業開放、資本流動波動不大以及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也屬於“中性因素”。

兩位分析師預計,倘若貿易摩擦持續升級,中國經常項目將加快從盈餘轉向赤字。不過,在他們看來,經常賬戶盈餘的這種結構性變化對於信用環境而言同樣屬於“中性因素”。

穆迪援引國際清算銀行數據指出,從2008年到2018年,多數亞太經濟體的企業槓桿水平呈上升趨勢。其中,中國企業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從2008年的不到100%上升至2018年的150%左右,槓桿水平在亞太主要經濟體中僅次於中國香港地區。

在當天的同一個會議上,中誠信集團創始人毛振華指出,中國經濟目前仍將繼續探尋“增長的底部”,短期下行趨勢不改。他預計,2020年的GDP增速將進一步回落,2021年還會比2020年再回落一些。國家統計局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2%,其中三季度增長6.0%。

毛振華分析指出,2008年以後中國經濟主要通過擴大債務創造需求來拉動增長。不過,由於經濟已從“短缺”轉為“過剩”,加槓桿的做法難以持續。“我們在現在的時點上再走(加槓桿)這條老路,肯定是走不下去的……我們出臺一系列防風險政策與此有密切關係。”他說。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