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會誕生國際巨頭

今天科創板新股建龍微納破發,成為了科創板第一隻首開破發的新股。這隻股票主要是做分子篩原粉相關的新材料。一直以來,我對新材料方面都比較謹慎,理論上來講新材料是科技的最前沿,能夠為各種尖端的帶來無限可能,但你會發現,基礎材料幾乎很難發生變革,而專業材料的受眾一般很小。這樣一來,就不太符合好賽道

市場空間大的定義。


結合今天建龍微納的破發,我再講一點,科創板最開始打新暴賺是因為稀缺屬性,但隨著註冊制試點的推進,稀缺性不再了,盈利能力不穩定和估值過高的風險會逐漸暴露,未來科創板絕非是可以無腦打新的方向。另外,我要提示一下,1-2月科創板公司需要披露年報或業績快報,到時候會是一番什麼光景呢?


這裡會誕生國際巨頭


昨天消費稅法案徵求意見稿很友善,幾乎沒有提高消費稅的徵收比例。由於消費稅主要高檔煙、酒、高檔手錶、高檔化妝品,能涉及到A股的只有酒類,所以大家的關注點都在白酒上,而今天其實化妝品的表現更好。


高檔化妝品的標準(10元/毫升(克)或15元/片(張)及以上),也就是說一品60ml的乳液如果售價在600元以上,則要徵收15%的消費稅,以下則無需徵收,講道理目前A股的珀萊雅、丸美還沒有達到“高檔”的水平,但我認為這一條遲早會到來的。


前天有兩個讀者問我化妝品是不是好賽道的問題,我回復的比較簡單,正好借這個機會給大家講一下為什麼化妝品是我眼裡的好賽道。

首先,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在4000-5000億左右,是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未來5年行業增速10%左右,遠高於GDP增速,市場空間夠大,增速較快

。為其提供了很好的成長舞臺。


其次,從集中度的角度上看,前10大公司的市場份額也僅佔總體市場的38.5%,而這一數字在美歐日韓等國家能夠達到70%,集中度偏低,也就是說品牌公司還有很大的擠壓對手的空間。


滲透率的角度上看,拿精華液來說,我國滲透率僅26%,而韓國的可達61%,還有藥妝、彩妝、男士護膚品等都遠低於國外。


最後就是週期性問題,這個行業沒有明顯的週期性。


所以在我看來,化妝品是現在非常難得的好賽道。不過你要明白一點,化妝品是非標品,那麼它的成長速度需要較長的時間。


這裡會誕生國際巨頭


現階段,本土品牌珀萊雅、丸美、佰草集等都屈居於二三線品牌,但從國外的經驗上看,隨著國力的強大,非標品不僅可以本土化,高檔化、甚至還可以國際化。


因為高檔的消費品主要是品牌,而國際化品牌的形成往往與一個國家的形象和民族自信有關,當老外對我國的刻板印象是“地攤貨”、“廉價勞動力”“made in China”,當我們自己都覺得它國的產品比較高級的時候,是不可能誕生國際品牌的。


但這幾年,以華為、高鐵、5G為代表的標準化的高科技產品已經在逐步走出國門,並不斷改變世界對中國的眼光,大眾的民族自信也在不斷增強的時候,我認為非標品也可以走出世界品牌。而大家可以看到,像波司登(HK.03998)、李寧(HK.02331)、安踏(HK.02020)等非標品品牌就出現了崛起的苗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