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寧夏“羊絨首富”今安在?

這十年,馬生國家族與中銀絨業(現*ST中絨)的故事可謂跌宕起伏,令人唏噓。

12月4日,它們之間終於畫下休止符。這天,*ST中絨迎來新結局,它將擇木而棲,告別馬生國家族,轉投“新主“懷抱。而這位新主背後,頻頻閃現中植系的背影。

昔日宁夏“羊绒首富”今安在?

歷經十年,馬生國家族將結束對*ST中絨的實際控制;他們創立的中絨集團,則已走過了二十年。

馬生國家族曾作為寧夏四大富豪家族之一,榮登胡潤百富榜,那時的*ST中絨一度成為“白馬股”,坐擁羊絨帝國,業績與股價飆升,嚐盡榮耀。

然而,榮耀背後陰雲密佈。

2013年9月,上證報刊登《中銀絨業騙局》系列報道,首次揭露其涉嫌出口騙稅、虛增業績的問題。此後,馬生國家族及*ST中絨被查,身陷出口騙稅及財務造假漩渦,馬生國更被以逃稅罪追究刑責。

“假面”被撕開,*ST中絨迴歸醜陋真面目:業績鉅虧,資金鍊緊張,後被法院裁定受理破產重整;而馬生國家族掌控的中絨集團也陷入危機,成為失信被執行人。

*ST中絨“換主”

今年11月,銀川中院裁定批准*ST中絨《重整計劃》,並終止公司重整程序。

按《重整計劃》規定,管理人擬通過競價方式處置*ST中絨資本公積金轉增的約9.81億股股票,競買人應同時承諾以不低於10億元的價格承接*ST中絨待處置資產。

據披露,待處置資產包括:*ST中絨所有的除貨幣資金、應收出口退稅款、對江陰絨耀進出口有限公司100%股權、對東方羊絨有限公司100%股權之外的全部財產等。

截至競買登記手續最後辦理時間,僅有一方——由恆天金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恆天金石”)和北京中商華通科貿有限公司、湖南晟華金桐健康管理企業(普通合夥)、寧夏躍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劉天一、陳開軍、孫娜、張宇組成的聯合體向管理人繳納了5億元保證金,在管理人處辦理了有效的競買登記手續,並向管理人提交了經自行密封的申購單1份。

12月3日,管理人組織了現場競價活動。在債權人代表的監督下,管理人現場確定了聯合體為轉增股票和待處置資產受讓方。

據公告,轉增股票和待處置資產成交總價為20.5億元,其中,9.81億股轉增股票成交價為10.5億元,待處置資產成交價為10億元。

這筆花銷不小。儘管*ST中絨股價在年末的“ST行情”中已大漲五成,但其總市值仍不到40億元。

“實際上,轉增股票的總成交價打了一個折,主要是讓競買人願意另掏10億元左右接手待處置資產。”一位熟悉重整的人士表示,一般這類待處置資產多半為帶病資產,“賬面上又不好處理,於是這樣。”

恆天金石代表聯合體與管理人當場簽訂了《成交確認書》,據介紹,本次股票、資產競價處置所得價款將按照《重整計劃》規定用於公司償付債務、支付有關費用,以及補充公司生產經營所需資金。

昔日宁夏“羊绒首富”今安在?

根據聯合體提交的書面材料,恆天金石將最終獲得*ST中絨9.81億股中的1.71億股左右。

此前,中絨集團持有*ST中絨約4.81億股,佔比26.68%,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恆天金石通過旗下恆天聚信(深圳)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下稱“恆天聚信”)和恆天嘉業(深圳)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下稱“恆天嘉業”)合計持有*ST中絨21.85%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

待受讓轉增股票,恆天金石直接持有和通過恆天聚信和恆天嘉業間接持有*ST中絨的股票合計將達到5.65億股,屆時恆天金石持股比例將超過中絨集團,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

接盤人背後的中植系

接盤人——恆天金石、恆天聚信和恆天嘉業背後站著資本市場的著名大佬——中植系。

昔日宁夏“羊绒首富”今安在?

恆天金石是關鍵。

據披露,北京青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重慶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大愛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京鵬投資等分別持股恆天金石30%、23.33%、16.67%、11.67%、1.66%股份。

根據股權結構表,青楊投資系恆天金石第一大股東,持有恆天金石30%股權。而京鵬投資系青楊投資的普通合夥人和執行事務合夥人,能夠實際支配青楊投資;同時,大愛城控股持有恆天金石16.67%的股權,其與京鵬投資於2016年簽訂一致行動協議,約定在恆天金石股東會和董事會中與京鵬投資保持一致行動;除此之外,京鵬投資直接持有恆天金石1.66%的股權,其他恆天金石股東之間未簽署其他一致行動協議或存在一致行動關係。

至此,京鵬投資能夠實際支配恆天金石48.34%的股權及其表決權。京鵬投資又歸屬於誰呢?

*ST中絨披露顯示,京鵬投資成立於2001年,巖能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與江陰鳳鳴九天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同受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控制,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京鵬投資49.5%的股權;經緯紡機持有京鵬投資40.5%的股權;上海緯欣機電有限公司持有京鵬投資10%的股權。

雖然,*ST中絨表示,在京鵬投資股東大會及董事會層面,沒有單獨一方可以實際控制京鵬投資,京鵬投資無實際控制人。因此,恆天金石、恆天聚信和恆天嘉業亦無實際控制人。

但從上述股權結構來看,中植系及解直錕在*ST中絨新控股股東背後擁有重要地位。以過往中植系一貫資本運作手法做參考,這或是一種較為隱蔽的“近乎“實際控制。

在恆天金石本次新接手*ST中絨部分股權前,恆天金石旗下恆天聚信和恆天嘉業持有的*ST中絨21.85%的股權,大部分來自於2015年的股權轉讓,同樣來自中絨集團。

回溯歷史,中絨集團於2015年10月與恆天聚信簽署《股份轉讓協議》,以協議方式轉讓其持有的*ST中絨3.6億股,佔總股本19.94%。當時轉讓價格為5.15元/股,轉讓價款總計18.54億元。

目前,上述2015年受讓股份浮虧已超50%。

在2015年股份轉讓前,中絨集團一度持有上市公司接近50%股權,此後持股比例逐步減少。中絨集團由馬氏家族控制。馬生國為最終實際控制人,曾任*ST中絨董事長、總經理。

昔日宁夏“羊绒首富”今安在?

寧夏羊絨首富的跌宕命運

早在2010年胡潤百富榜上,馬生國家族即上榜,成為寧夏四大上榜富豪家族之一。

2013年之際,*ST中絨曾是A股“價值投資”標杆之一。彼時,其借殼上市5年,淨利增長7.7倍,股價飆升5.1倍。

不過,馬生國家族及*ST中絨潛藏的黑幕並未消散。

2013年9月12日,上證報刊登頭版及兩整版報道,《中銀絨業騙局》 、《皮包公司炮製外銷騙局內銷客戶隱匿裙帶關聯——撕開中銀絨業高增長畫皮》、《國家會計學院權威專家:透析中銀絨業虛假交易》等報道直指:*ST中絨三大外銷客戶——群泰國際商貿有限公司、東勝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中國數碼商城有限公司均為設立僅一年左右的空殼公司,實際控制人指向三名潮汕年輕人,且其身份均為深圳當地進出口報關公司業務員。

本報記者通過走訪家鄉、應聘入職、客戶身份臥底接觸上述*ST中絨外銷客戶及其實控人,獲證實上述三外銷客戶實際參與虛增外貿交易,合作騙取出口退稅。

*ST中絨外銷客戶的實控人如此解釋:虛增幾千萬出口數據“問題不大”,慣常手法是“買單”(指購買小企業廢棄的出口數據)並由他們報關,“只要出口數據的話,只需提供公司資料等文件就可以了”,海外假客戶的問題“都不用擔心”。

昔日宁夏“羊绒首富”今安在?

當年,*ST中絨否認虛增收入,否認騙取出口退稅。

不過,真相併未缺席。

因涉嫌信息披露等違法違規,證監會於2014年10月對*ST中絨立案調查,並將涉嫌犯罪事實移送公安機關。同月,馬生國辭任*ST中絨總經理,2015年2月辭去*ST中絨董事長職務。

這些時間背後,皆有著特殊含義。

據此後公告證實,2015年10月,馬生國因涉騙取出口退稅向公安機關投案。正如前文提到,正是該月,中絨集團將*ST中絨19.94%股份以18.54億元價格轉讓給恆天聚信。

騙取出口退稅款1.2億元

根據銀川中院《刑事判決書》,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間,*ST中絨與群泰國際商貿有限公司、東勝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中國數碼商城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簽訂了489份虛假的出口銷售合同,不提供資金和產品,只借用*ST中絨的出口資質,假報出口業務,通過虛假收匯,提供虛假資料,在無貨出口的情況下,通過“買單”、“配貨”申報出口,獲得蓋有海關驗訖章的出口貨物報關單後向稅務機關申請退稅。

這與上證報2013年報道吻合,群泰國際商貿有限公司、東勝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中國數碼商城有限公司即本報報道質疑的假報出口的*ST中絨外銷客戶。

經審結,*ST中絨虛假購銷合同總金額約1.2億美元,騙取出口退稅款1.2億元。

公告顯示,馬生國被以逃稅罪追究刑事責任,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

昔日宁夏“羊绒首富”今安在?

不光出口騙稅,*ST中絨同時虛增了大額收入及利潤。從披露看,*ST中絨2012年、2013年分別虛增了高達75%、85%的淨利。

2017年4月,*ST中絨披露的《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及追溯調整的公告》顯示,*ST中絨對 2012年和2013年相關事項會計處理進行差錯更正,*ST中絨2012年度營業收入調減3.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調減 2.1億元,佔當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比例為 75%。

*ST中絨 2013年度營業收入則調減4.0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調減2.39億元,佔當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比例為85%。同時,期末總資產、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權益均調減 4.49億元;*ST中絨 2014、2015 年期末總資產、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權益均調減4.49億元。

2019年8月,*ST中絨收到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稅務機關追繳騙取的退稅款1.2億元,同時罰款1.2億元。

在上證報2013年刊發《中銀絨業騙局》後的幾年裡,這家上市公司不斷遭受劇烈陣痛。業績變臉、鉅虧、大額計提、賬戶被凍結、資金鍊緊張成為家常便飯,2015至2018年扣非淨利分別鉅虧8.9億元、10.8億元、7.15億元、29.3億元,2018年淨資產降到-10.66億元。

在上市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破產重整之外,中絨集團持股亦遭多輪輪候凍結,今年1月,中絨集團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