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南水北調工程投資3.74億 造福一方百姓

“以前俺們村沒有自來水,一日三餐就靠門口的壓水井,不僅出水小,而且井水有異味,煮開後茶壺裡有一層水垢。”在安徽宿州市泗縣大路口鄉龍湖村村民魏尚蘭家,她一邊打開自來水清洗剛去了皮的新鮮紅薯,一邊說,“現在吃水就太方便啦!一擰開關水就嘩嘩淌,而且這水質俺們吃著也放心。”

泗縣大路口鄉副鄉長史雁說,村民們能喝上乾淨衛生的自來水,得益於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石樑河的疏浚開挖。

安徽南水北调工程投资3.74亿 造福一方百姓

初冬的石樑河。 姚森攝

石樑河系懷洪新河下游左岸較大的一條支流,流經皖、蘇兩省的泗縣和泗洪縣,向南注入天井湖區,出天井湖後匯入懷洪新河,東止於洪澤湖。“這條河看著並不起眼,但它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一部分,在我縣境內溝通了新濉河、新汴河和隋唐大運河等水系,作用非常大。”泗縣水利局工作人員劉興啟介紹說。

為了配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順利實施,2011年1月25日,泗縣啟動了石樑河下游霸王城以下2.23km幹流河道清淤疏浚工程,2012年5月30日完工。“在石樑河沒有疏浚之前,河床淤淺,兩岸無堤防,往年夏季降雨集中期,河水經常漫出河道,形成洪澇災害,給老百姓帶來較大損失。現在,石樑河干流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有效擴大了河流的容積,進一步疏通了流域的‘血管’,上游來水可以暢通無阻地由石樑河排入下游天井湖,即使在汛期,下游也基本不會遭受水患的侵襲。通過發達的水網,石樑河成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這個巨型軀體裡的的一支‘毛細血管’,發揮著重要作用。”劉興啟表示。

如今,在石樑河下游河灣處形成一片溼地。喜鵲、野鴨、蘆葦鶯、白鷺、紅頭長尾山雀等珍稀鳥類以及獾、刺蝟、野兔等野生動物是這裡的常客,自然野趣的生態溼地和純真質樸的田園風光,構畫出秀麗的碧水清波,成為周邊居民休閒的好去處。

石樑河的清淤疏浚正是安徽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生動寫照。記者從安徽省南水北調項目辦獲悉,安徽省南水北調工程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之一,主要任務是對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實施後洪澤湖非汛期蓄水位由12.81米抬高至13.31米而受影響的安徽省沿淮及懷洪新河低窪地進行治理。影響範圍涉及安徽省26片窪地,總排澇面積790.12km2,涉及滁洲、蚌埠、宿州三市的明光、鳳陽、五河、泗縣等4個縣(市)。

安徽南水北调工程投资3.74亿 造福一方百姓

石龍湖溼地公園鳥瞰。 姚森攝

安徽省南水北調工程於2010年11月26日開工建設,2013年6月底基本完成初步設計批覆內容,增補工程於2014年11月開工,2016年6月底全部完成,累計完成投資37493.39萬元,並且自開工以來未發生一起一般及以上等級安全事故,為工程建設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環境。

2018年5月,安徽省南水北調工程順利通過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委託安徽省水利廳主持的設計單元完工驗收;6月,安徽省水利廳正式印發了工程完工驗收鑑定書。至此,安徽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階段任務已經完成,進入正式運行管理階段。

安徽省南水北調工程不僅讓村民喝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而且在近幾年的汛期、非汛期的排澇、抗旱中發揮了顯著作用。

今年5月以來,江淮地區降水量比往年明顯偏少,連續數月無有效降水導致旱情逐步加劇,讓處在冬小麥集中出苗期的當地百姓犯了難。“俺家的麥種、化肥播下地10來天了,一直不下雨,七八畝地沒有一塊出苗的。”談起今年的旱情,宿州市泗縣大路口鄉龍湖村村民盧書飛一臉無奈。

“盧莊組位於大路口鄉龍湖村供水系統的末梢,位置偏、地勢高、多為崗地,伏秋連旱讓村裡的大小溝塘早已見底。但即使在這樣極端乾旱的天氣下,石樑河的水位也沒有明顯降低。”大路口鄉水利站站長李軍說,由於石樑河流域地下水位較為穩定,當地鄉政府利用石樑河的有效水源,全面開展抗旱保苗工作,附近的幾百畝冬小麥及時得到灌溉,有效緩解了旱情,解決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魯先紅、姚森)

原標題:安徽省南水北調工程:投資3.74億 造福一方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