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選擇了“南水北調”,而沒有選擇“北水南調”

華北平原是我國北方京津塘經濟圈所在地,我國首都所在地,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工業發達。改革開放後由於該地區人口劇增,工業迅速發展,農業畜牧業的大量養殖,對水資源需要量與日俱增。雖然華北地區沿海,屬溫度季風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但降水分佈不均,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份,難以緩解華北地區缺水旱情。由於無限制的開採地下水,使華北地區地下水位迅速下降,近30年來累計超采地下水1500億立方米,超採區面積達到6.7萬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漏斗區”,解決華北地區缺水問題,刻不容緩。

為什麼我國選擇了“南水北調”,而沒有選擇“北水南調”


那麼,我們國當年為什麼選擇了“南水北調”工程(引長江水北上),而沒有選擇“北水南調”工程呢(引黑龍江水南下)?原因又是何在呢?

首先、黑龍江位於三國邊界原因

我們看清楚一點,黑龍江屬於界河,國際性河流,流經蒙古、俄羅斯、中國,最後由俄羅斯一方注入太平洋的鄂霍茨克海。黑龍江總長度約4478千米,流域面積184萬平方公里,發源於蒙古肯特山東麓,支流眾多,流域年徑流量3465億立方米,世界第十大河流。但是由於黑龍江的特殊性,“北水南調”工程興建,涉及到一些國際事務,需要與俄羅斯和蒙古協商,跟雅魯藏布江引水入疆工程一樣,還得和印度和孟加拉國商量,不是我們說建就能建的,手續比較麻煩。而“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們國內的事情,只要論證考察方案沒問題,說建就建,因為我們有技術也有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而且是分東線、中線、西線,三線調水來滿足我國華北和西北內陸缺水問題,同時解決南澇北旱問題,一舉兩得。

為什麼我國選擇了“南水北調”,而沒有選擇“北水南調”

第二、距離遠近原因

從黑龍江調水到華北地區,也就是我們說的“北水南調”工程,從華北平原到黑龍江省的黑龍江岸邊大約2000多公里,就是到我國黑龍江最大支流的松花江畔也有1500多公里左右。而“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線、中線、西線。東線,從江蘇揚州到華北地區的北京,總長度為1156公里;中線,從漢江的丹江口水庫到華北地區的北京,總長度為1277公里;西線,從長江大渡河到黃河上游,總長度260公里。從距離來看,“南水北調”工程距離要比“北水南調”工程短的多,更“經濟實惠,物美價廉”,節約成本。

為什麼我國選擇了“南水北調”,而沒有選擇“北水南調”

第三、長江與黑龍江調水量多少原因

黑龍江,水源主要來源於降水,該流域屬溫帶季風氣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分佈極其均勻,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間,其中6至8 月降水佔據了全年降水量的60%~70%。而作為我們工程取水的松花江,年徑流量為762億立方米,試問松花江能調多少水源給華北地區呢?在不影響松花江沿岸的生態系統情況下。長江年徑流量為9600億立方米,水源來源於冰川融水和大氣降水,而且長江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水源充足。而“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線、中線、西線調水量總和為448億立方米,東線調水量為148億立方米;中線調水量為130億立方米;西線調水量為170億立方米,僅為長江年徑流量的5%左右,對生態系統影響甚小,如果松花江調448億立方米的水,佔年淨流的一半還要多,肯定會對沿岸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南水北調”工程調水量是“北水南調”工程的數倍還要多,因此我們選擇了“南水北調”工程。

為什麼我國選擇了“南水北調”,而沒有選擇“北水南調”

第四、南方和北方地形因素原因

東北地區以平原為主,包括遼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平均海拔10到60米;長江中下游,主要以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主,平均海拔200米左右;華北地區也是以平原為主,包括黃淮海三大平原,平均海拔50米以下。對於我國第三階梯的三大平原而言,地勢平坦,不管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東線,還是“北水南調”工程,都需要通過河道逐級提水北送或南下,工程難度巨大。而“南水北調”工程的中線和西線,基本上是藉助地勢自流,節約出相當一大部分成本。這也是“南水北調”工程優於“北水南調”工程的所在之處,優勢明顯。

為什麼我國選擇了“南水北調”,而沒有選擇“北水南調”

第五、黑龍江和長江所處氣候原因

黑龍江,緯度較高,冬季氣溫很低,會出現結冰現象,而且時間很長,半年以上,導致其成為我國結冰期最長的河流,“北水南調”工程,受氣候因素影響,對我們工程實施,調水難度係數增大了許多,可能得不償失。長江處於我國南方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無結冰期或結冰期時間較短,且一年四季水資源充足,保證了“南水北調”工程的持續性 。因此,“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們正確的選擇。

為什麼我國選擇了“南水北調”,而沒有選擇“北水南調”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原創作品,如果喜歡可以添加關注,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