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庆余年》中如何看待庆帝安排鉴查院诛杀梅执礼一事?

木月风半


这一幕是《庆余年》的一个小高潮,帝王心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要说原因,简单分析大概有下面几个原因:

1. 办事不利:

皇帝对梅执礼动杀心,起因是梅执礼对范闲伤人一案之中表现不佳,面对太子和二皇子等人的连番威胁,如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哪边势力大就立即偏帮,若不是皇帝身边的太监总管解围,范闲的罪名怕是直接要定死了。

身为国家公务员,办事不根国法而是投靠权力,这样的办事能力在皇帝眼中当然看不上眼,但这并不是皇帝要除掉他的根本原因。

2. 君心难测

庭审之后,皇帝召见梅执礼入宫,一见面“和颜悦色”,询问梅执礼是否仍旧爱喝蜂蜜,体现皇帝对老臣的体恤之心;之后不假辞色,敲打老臣子不要倚老卖老,把个刚才耀武扬威的梅执礼吓到手抖拿不稳杯子;最后“大发慈悲”让老臣主动请辞,在老臣出门之后吩咐干掉老臣,还要“伪装成马匪截杀”,说明什么,说明他不想脏了自己的名声,却也对梅执礼厌烦得无以复加。

3. 政治斗争

那么我们再继续想,他为什么这么厌恶梅执礼?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想给梅执礼背后的人一个警告。从剧中提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出,梅执礼是对太子的话言听计从的。那么就说明皇帝对太子不满,铲除梅执礼这个太子羽翼,只为敲山震虎。梅执礼只不过是个政治的牺牲品罢了。

另说一句,陈道明老师和李建业老师两个人的对手戏可真过瘾。李建业老师从一身正气的检察官退休后,随范闲穿越到了庆国干起了老本行,可这次没有了一身正气,只有满墙乱草。

面对范闲的诡辩,糊涂;

面对太子的势力,巴结;

面对皇帝的斥责,诉苦;

出宫门,自以为全身而退,小人得志。

前后4副嘴脸,李建业老师全演出来了,实在是精彩。


叭叭娱乐叭


我谈一谈我的看法

剧情:

剧中京都府尹梅执礼大人因为协助太子调查抓捕滕梓荆,被庆帝问罪,庆帝宽恕他,让他告老回乡却又安排安排鉴查院诛杀梅执礼

梅执礼从被宣进宫开始,整个人就很慌张,弯着腰,仿佛已经想到了自己的结局。慌乱地从公公手中接过酒杯,虽手早已颤抖,还是用余光观察着庆帝的神情。

一开始仅是叙旧,但很快梅执礼就受不了先磕头认罪,于是庆帝自然是问“何罪之有”,而这一问,恰恰是将将梅执礼逼上绝境。他认为自己做错了两件事情,第一是不该审问范闲,第二是他不该因为太子的出现而在审判上失了分寸。

而庆帝自是给了梅执礼一个出路,不用刑法不用意外事故,而是先让梅执礼把蜜汁喝了,庆帝之后说了一句“上一份奏疏,就此告老还乡,明天不要起得太早”。

梅执礼大概也没想到自己能活着回去,更没想到的是庆帝在他走出去没多久就下令“在他回乡的路上,做成马匪截杀”。

分析:

庆帝一方面想通过范闲试探各方势力另一方面测试身边人的忠诚,当掌管皇帝贴身禁卫的宫典和太子走得很近的时候,庆帝先见了他,宫典倒是办得很利索,直接跟太子断了联系,称自己之后再也没有喜好,直接把画都烧了,保住了性命。

梅执礼不仅审了范闲,而且还私通太子犯。但他只说自己第一不该审问范闲,第二他不该因为太子的出现而在审判上失了分寸。庆帝本就不满,给他主动交代的机会,还是选择了隐瞒,真的是直接往枪口上撞。

鉴查院是庆帝监察百官的机构,所有的事务只需要向庆帝汇报,不需要对其它机构交代。庆帝不按照惯例让皇子出任京都府尹,就是不想京都府的力量被皇子使用。

而太子和梅执礼这一边,他们本不应该知道有滕梓荆的存在,更不应该知道他假死的事情。但是他们不但知道了,还动手了,使用的还是京都府的力量,完全踩了庆帝的底线。

1.庆帝想要的好的名声。刚接见完就死还是第二天失足落水都太明显,让他自己告老还乡,在做成马匪截杀更好些。

2被他人猜想成是太子干的,还乡路上做成马匪截杀疑点就会增多

3.给范闲一个交代,范闲毕竟是鉴查院提司,所有指定鉴查院动手。

4.更加符合皇帝的作风


小猪吃电视


只能说梅执理活该被杀,细眼看来梅执礼也已经老大不小的了,却还是个糊涂蛋,他不死才怪。

伴君如伴虎,何况庆帝那样的明察秋毫?在庆帝的眼皮子底下梅执礼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帮助储君,死之前也要给他个明白。

庆帝传唤梅执礼,允诺他回家养老,为何又半路击杀?

来先看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范闲动手打了郭保坤,郭保坤气不过就把范闲告到了京都府尹,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着把范闲关进大狱。所以,在大堂之上上演了一出好戏。这个时候如果皇子不来倒也罢了,可是皇子偏偏要参与其中,借以拉拢自己的亲信郭保坤一家。

所以,才有了大堂之上对着司理理用大刑,才有了将滕梓荆抓捕一事。这些后来我们知道了这些都是梅执礼帮助皇太子干的勾当。

庆帝召唤了梅执礼,他们之间的对话才真正的显出了梅执礼必死的原因。再看看他们呢都说了些什么。

先来看这个梅执礼,梅执礼在剧中担任的是京都府尹的官职。这个官职在以前都是皇室子弟兼任,可是庆帝却偏偏让毫无根基的梅执礼去做。原因可能就是看中了当年的梅执礼仗义直言,敢说敢担当。

说的再直白一点,这个官职是庆帝给的,不是皇太子给的。梅执礼这叫不忠。

二来,虽然口头上梅执礼说着对庆帝是一片赤诚,可是背地里却帮助东宫调查滕梓荆、为东宫抓捕滕梓荆提供便利。这就触犯了京官私下结交东宫的大忌。难怪庆帝说你不是会算命么?你给我算算我何时大限将至,你好投靠东宫。这个话说的已经够重了。

如果庆帝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倒还罢了,可偏偏他又是个人精。别以为你梅执礼私下做的什么事,庆帝不知道。

但是,庆帝在宫里面还是给了梅执礼一个告老还乡的名分,这些都是给外人看的,是给那些个老臣看的。意思很明显,你不仁但是我不能不义。可是,为什么又要讲梅执礼最后击杀呢?

原因也很简单,也是因为一个权字。

你梅执礼结交东宫已经成了天下人共知的事情。但是,这是庆帝不能容忍的。杀你梅执礼也是给天下人看的。但凡庆帝一日不死,天下还是庆帝的天下,不是储君的。这或许就是帝王之术吧。

梅执礼深受庆帝之恩却不思回报,反而一心想着结党营私,死了,不冤。


蜜桔娱乐


在权力上,南庆皇帝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当初的叶轻眉不行,现在的梅执礼自然也不行。

梅执礼错在不该提前站队。

当年,庆帝还不是皇上的时候,梅执礼就选择站在他那一边,同时做了很多有益于庆帝登峰造极的事,庆帝才把京畿重地交给他管理。



然而,也正是因为梅执礼是庆帝潜邸的旧臣,庆帝对他才是最了解的,了解到就连他喜欢喝蜜饯这样鸡毛蒜皮的事,都知道。

也正因为如此,庆帝才会笃定地认为,梅执礼已经选择好了“站位”——他想成为太子潜邸之臣。

而这,正是庆帝所忌讳的。


但,最开始,庆帝并没有打算把梅执礼怎么样,因为他明白,朝廷里的官员明里暗里都在选择自己要投靠的阵营。

是梅执礼做的一件事,让庆帝决定除掉他。

范闲痛打了郭保坤之后,郭保坤把范闲告到了京兆府梅执礼那里,在审案的过程中,梅执礼明显地在和稀泥,两边都不想得罪。可是,太子出现后,梅执礼就话锋一转,开始偏向太子。

偏向还不算什么,毕竟太子是皇家的人。可是,他最不该的是,给太子提供了滕梓荆的住处,并帮助太子抓获了滕梓荆。

滕梓荆的真实身份是鉴察院的探子。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了,不管滕梓荆是死是活,他始终都是鉴察院的人,鉴察院直接隶属于庆帝,任何人都无权插手。

而梅执礼为了讨好太子,偏偏动了鉴察院的人,范了庆帝的大忌。直到宫里的太监传话让他面君的时候,他才突然明白,自己惹了杀身之祸,所以才战战兢兢地去了皇宫。


庆帝虽然厌恶了梅执礼,却并没有杀他。

对于梅执礼和梅执礼这样的现象,庆帝必须扼杀,要不然,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们不纷纷站队才怪。

所以,庆帝准许梅执礼告老还乡,并承诺让他荣归故里,平安渡过晚年,并特别强调梅执礼:明天早上可以多睡会。

梅执礼听懂了皇帝话里的弦外之音,因此,也一定按照他的提醒做:晚起,晚走。

另一边,庆帝则安排人,在梅执礼归乡的路上,以剿杀马匪的名义截杀他。然后,把这一消息通过别人之口告诉太子。

事实的真相却是,梅执礼并没有在归乡的车队里,因为他明白了庆帝的意图,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庆帝诛杀梅执礼,是做给太子看的,也是做给文武百官看的,意在告诉他们:这就是提前站队的下场。

至于梅执礼死于没死,都不重要,庆帝要的只是一个杀鸡儆猴的结果。


相声迷老于


老话说,“伴君如伴虎,君心难测”。

一、从庆帝之人来说,庆帝是一个野心家,也雄主,一个要一统天下的人,连范闲的老妈庆帝都舍得杀,没有谁他不可杀。

二、从梅执理来说,他的一切是庆帝给的,他必须也只能是庆帝的人,但他投靠太子了,并且瞒着庆帝做龌蹉的事,参与暗杀范闲,范闲是谁,庆帝的儿子。

三、庆帝的处事方式,庆帝喜欢一切掌握在手中,宫里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君王喜怒无常,恩给过,威给过,剩下就要拿命还了。杀梅执礼,也是给一些老臣一个威慑,一个词说的,杀鸡儆猴。

开始的时候,庆帝放过一个收了太子画的副统领,说明他有仁义的一面,而杀梅执礼这件事,更进一步反映出庆帝的性情,杀伐的一面,起了杀心,结局就注定了。放与杀都是庆帝的游戏,所有人都在他的棋局里,后面就知道,他是庄家。











影视图书馆


我倒是认为他或许是被救走了

前面的细节就不多讲了,就说最后面的事情

当时庆帝说了一句:“上一份奏疏,就此告老还乡,明天不要起得太早”。

虽然庆帝放走了梅执礼后又让人去截杀他,但是我感觉以庆帝的对梅执礼的感情以及那句:“明天不要起太早”其实是在暗示梅执礼

当然了君王就应该心狠手辣才能坐稳江山也没错,但是站在我们常人的理解上在加上一点点我们的心软往好的方面想我感觉,这起码是对我的一种安慰

而且如果梅执礼真的领盒饭了和原著就有点不相符了,你觉得呢?


小冷说电影


昨天追剧看庆帝和梅执礼这一段很刺激,陈道明和李建义两位老戏骨的飙戏看起来真的很爽。不仅演员演得好,这段戏在目前播出的的剧情里面也是一段很精彩很有意思的戏。特别是最后庆帝安排监察院杀死梅执礼的安排,更是点睛之笔。那么这样的剧情安排是为了什么呢?



表现庆帝冷酷无情的帝王之术

这段剧情最直接的一个好处就是迅速的在剧中树立了起庆帝生动形的人物形象。作为庆国权势滔天的帝王,作为《庆余年》整个剧情里面的核心人物,他的形象在故事的开始,在短短的几次出场中就要迅速的树立起来,更立体的变现出来。这就有了这场戏。



通过这场戏,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冷酷无情的帝王,一个 霸道果断的一国之君。一个喜欢掌控全局,不容背叛和反抗的掌权者。这一场戏就将庆帝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来了,所以这场戏很有必要,也设计的十分精彩。

特别是庆帝没有当场赐死梅执礼,也没有同意梅执礼回去自杀,而是让监察院安排在梅执礼回去的路上将其杀死,庆帝也不会有杀老臣的名声。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出庆帝十分看重自己的清誉和虚名,同时又不允许任何人有挑战自己作为皇帝的权威的行为。

庆帝杀梅执礼在剧中的作用

在剧情中去看庆帝杀梅执礼这件事,其实也是大有深意,特别是在范闲入京准备结婚之,这样的背景下。

庆帝杀梅执礼用意之一是警告太子。作为正值壮年的一国之君,当然不会希望太子在自己还十分健康的时候搞太多的动作来来扰乱朝堂。特别是在范闲进京准备结婚,然后因为范闲在婚后要接管皇家内库,这就代表着太子将要失去对内库的控制,这种情况下,太子极有可能狗急跳墙、不择手段。庆帝就是想要通过杀梅执礼一事来告诉太子,做小动作可以,但是不能越界,不要试图做无谓的挣扎。一切都在庆帝的掌控之中。



庆帝杀没梅执礼的用意之二就是要警告朝中大臣,不要太早站队,更不要因为站队而急于表现自己的忠诚。作为大臣他们只能忠于庆帝一个人,如果太早站队并且太积极的伟皇子或者太子谋划,下场会很危险。


庆帝杀梅执礼用意之三,就是告诉外界自己对范闲的支持。范闲进京成婚,成婚后接管内库都是庆帝的安排,也都是庆帝支持的,任何人不要在这件事情上妄图阻止范闲,不要试图违背庆帝的旨意。

以上这些是庆帝杀梅执礼这一剧情的深意,十分耐人寻味也十分的精彩。还有补充的吗?欢迎讨论。


剧说时代


我是喵姐,这个问题我来答!


电视剧《庆余年》正在热映,近日刚刚更新的剧集中,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君臣“对弈 ”。饰演庆帝的演员是老戏骨陈道明,饰演臣子梅执礼的同样也是老戏骨李建义,两人演技堪称精湛,对角色的拿捏非常到位。这部剧也很有意思,导演将剧情的节奏安排得很“快”,不仅剧情发展快,人物的对话也很快,每一句对话都像连发的机关枪,看得人特别爽快。

在剧中,庆帝的每一句台词都十分犀利,看似柔和漫不经心,其实暗含杀机。身为两朝元老的梅执礼哪能听不出呢?梅执礼吓得不敢稳坐,扑通下跪还险些软倒,手抖得似患了帕金森综合征。因为梅执礼的紧张与害怕非常明显,这更令观众感受到了帝王的威严与可怕,伴君如伴虎正是这个道理。

庆帝先软语宽慰梅执礼,让他告老还乡,还说一定会保他一生平安。但是,梅执礼刚走,庆帝随机发布杀令“在他回家途中,做成马匪截杀吧”,轻飘飘一句话将刚才观众放下的心又提起来了,瞬间汗毛竖起,对庆帝的一番作法细思极恐。


为何庆帝非要杀了梅执礼不可?又为何不在叫他来谈话时用“蜜浆”杀了,非要让他“荣归故里”?

我认为有几个原因,第一,皇帝的威严不容挑战,杀伐果断的庆帝最痛恨早早站队的朝臣,而梅执礼在审理范闲一案中,明显偏向太子党,用意太明显。庆帝曾考梅执礼一句话,“为臣最重要之道是……”“忠”梅执礼抢答,虽嘴上抢答,但是他的站队行径已经背离了忠于庆帝这一点,所以,梅执礼已经没活路了。

第二,庆帝一直不喜欢太子争权时所用的手段,想利用朝廷铲除范闲这一招,用意太明显太愚蠢了。所以庆帝杀了梅执礼也是想做给太子看,以此来警告他,并向太子一党暗示,范闲是他看重之人。


第三,庆帝作为皇帝不可能因为梅执礼的做法在殿内杀他,因为会寒了臣子们的心,在剧中,庆帝三番两次安慰梅执礼,每句话都暗含杀机但偏偏又总是暗示他,朕不过是吓吓你罢了。

梅执礼惶恐说道“臣罪该万死,愿领国法”庆帝回道:“作为老臣,如果用国法治你,岂不是朕薄情寡义”。庆帝的话很明显,你要死但不能是我杀的,所以才没有用那杯蜜浆杀他,而是做成了马匪截杀。

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将功成万骨枯。通过两位老戏骨的精彩表演,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古代帝王的威严,为官任职对时局的拿捏很重要,看剧时,庆帝句句诛心,梅执礼左右都是错,实在太难了。


喵姐说娱


首先,这个人已经背离了君臣之道,不是忠于圣上,而是在夺嫡的道路上失去了自我。这样的人如果不除,终会成为夺嫡的工具,没有什么价值可以留。

第二,这个人迂腐不堪,能力有限且没有手段,只会听人摆布。这样木偶不会成事,只能败事。哪怕放他养老,也会成为一个隐形的麻烦,让宫里的很多秘辛流于民间。到时候造成的舆论影响更难收拾。

第三,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这个老匹夫在其位不谋其政,正主在世就分不清效忠谁,这和有二心没什么本质区别。作为一国之君,没有几个人能允许这样不忠于自己的臣子占着茅坑不拉屎。庆帝能够叱咤风云这么多年,肯定是个手段了得又遇事绝不心慈手软的主。所以这样的臣子的结局便已注定。


水色冷无痕


梅执礼这个人从表面看好像没有什么智力,胆小如鼠,可是这样一个人,被庆帝看重,力排众议,从虚职跨越到京都府尹。这个位置历来都是皇家人担任,这是何等的看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梅执礼这个人确实不简单。范闲和郭宝坤这样很难办吗,一个是司南伯爵的私生子,一个是尚书的儿子,想来这样的案子他应该办过不少,应该不会很难。毕竟和稀泥的本事还是有的。

可是这次他没有和稀泥,完全站在太子这一边,在公堂上动用了私刑,捉了腾梓荆。太子占了绝对优势,差点结果了范闲,范闲是皇帝投下的鱼饵,帮助太子对付范闲,梅执礼明显越位了。哪个皇帝不怕太子结党。庆帝没有必要用国法处死一个老臣,免得让人说他凉薄。所以,庆帝表面让他告老还乡,背后又派人暗杀他,造成意外。

梅执礼被杀的消息传出来后,知道实情的人会被敲打,而那些想参与夺权的皇子会收敛老实一点。这就是庆帝想要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