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国考面试」从细节让你读懂国考面试


「谈谈国考面试」从细节让你读懂国考面试

笔试是在考验你的“笔上功夫”,那么面试,就是在考验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了。面临紧张的考场氛围,在考官们的注视下,你是否可以沉着冷静地表达,是否可以将备考练习时最佳的状态展现出来,又是否可以做到仪表举止落落大方,口语表达清晰、有主题、有条理,且紧扣当下热点时事,快速地把握问题的关键,正确地回答呢?

小编摘要了一位网友的经验分享,希望你在备考阶段可以大胆练习,迅速掌握方法,调整好心态,赢得面试的胜利!

1、面试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方式
牢记这一点,你才能揣测主考官想要见到怎样的面试考生、想要听到怎样的面试答案。
对于自主命题的部委,他们的面试题目比较有针对性,比如说外交部的即兴演讲。因为他们招录的人才,将来是要站在国家层面制定决策,甚至是要站在国际舞台展现国家形象,所以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而党群和省考的题目,更侧重于考察考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近年来的京考面试,会发现过去可以准备的自我认知题目,已经逐渐被组织策划的题目替代,而我今年的国考面试,同样也侧重考察你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组织统筹的能力。这两年面试后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这些用人单位想要招录的人才,是能立即上岗、立即就可以大刀阔斧地参与到实际工作中、立即为领导排忧解难的人才。毕竟公务员的岗位编制有限,能公开招聘必定是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所以说句题外话,我真的很不认同一些考生在政审之后才因为各种原因才提出放弃的这种做法,一方面“人无信不立”,另一方面更是耽误了单位一年的招录指标。


好了,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能够记住,面试是为了给用人单位招录人才。所以当你在纠结“我是要穿白衬衫还是蓝衬衫”、“鞠躬问好是90°还是60°”、“答题时要怎么戴帽子、穿鞋子”这些小细节时,不如想想,用人单位真的在意这些么?不是说它们不重要,但能够条理清晰、言之有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才是你面试时真正的加分项。

2、培养“抓主要矛盾”的问题意识

很早以前,一位长辈向我传授他的处世哲学:“你要学会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别人都还拘泥在表面,你能发现真谛,就能比别人成功。”当时不懂,后来懂了,却始终力不能及。而在答题时间仅有20分钟的公务员面试中,当考官给你念完冗长的题目,你必须要做到一针见血地指出主要矛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点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里不断培养这种习惯和能力。比如当领导布置给你非常多的工作项目,你是否能分清楚哪项任务最紧急,哪项不那么重要可以抽空再做?再比如朋友和你碎碎念地倾诉苦恼,你是否可以抽丝剥茧,帮助他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我非常喜欢红楼梦里的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20分钟的面试,不正是我们工作与生活的缩影吗?

3、培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
无论是申论写作,还是面试答题,亦或是日常写材料,我脑海里先反应出来的都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乎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式。看起来很简单,但同样能衍生出来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坏处”、“不解决会有怎样的危害”、“怎么解决”。按照这个逻辑,你就可以不难写出一篇结构完整的申论作文,答出一道首尾呼应的热点辨析题目。

结构化面试,最常见的题型,包括自我认知、综合分析、组织策划、人际关系、应急应变,其中我认为,综合分析组织策划题是最能拉开档次、最能看出考生工作能力和经验的题目,需要格外重视。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答题思路和技巧。先说在前面,我不喜欢硬性地背什么名言警句、模板套路,更推崇“返璞归真”的答题方式,大家可以选择性地听听看看。
1、自我认知:京考前几年几乎是必考题型,现在越来越少,大概因为考生完全可以按照套路来准备。


☆ 【基础题型1:岗位匹配度】如,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你报考该职位的优势/劣势/原因?
☆ 【基础题型2:个人经历介绍】如,你遇到的最困难/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你是怎样处理的?
☆ 【基础题型3:工作规划建议】如,现在国家在说简政放权/创新,如果你投入工作怎么做?
针对这种题目,要牢牢把握五个字“套路而真诚”。首先,你要了解你应聘的岗位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准备。
A)套路方面的准备:岗位基本概况,包括单位情况、岗位部门情况、岗位工作内容;你的学业背景优势、工作背景优势、性格能力方面的优势;你的优点、缺点等;你的优势、能力和岗位有哪些契合。
B)真诚方面的准备:我在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和同岗位的一个年轻的小姑娘闲聊,说到为什么报考的时候,她和我说“我就是很想成为公务员,从小就想,我喜欢这个职业”。当时真的很受触动,甚至3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回忆起来。扪心自问你想成为公务员的理由,稳定?体面?离家近?抑或是想为社会、祖国做出一点点贡献?实现自己的一点点抱负?答题有套路,但同样不能失去真诚,适当的说出一些你内心的想法,可以更打动考官。

C)准备生动的小故事:如果全篇都是说你怎么怎么样,你想怎么怎么样,答案就会显得空洞、乏善可陈。所以,你需要提前准备几个简单生动的小故事,根据不同题目,甩上去几个作为“论据”,这就是答题的“亮点”。比如说,报考了个行政岗,就可以准备你之前工作、学校里,怎么要焦头烂额地处理多个工作,但你又是怎么妥善安排时间、合理安排先后,各个击破。再比如说你报的岗位要有较强的策划能力,你就可以说你以前在单位被要求组织年会,你是怎么顶住压力,和大家积极配合,你事后又如何主动写了总结、做了推送……你要记住,考官对你是一无所知的,你要展现他最想看到的一面,这个机会非常宝贵。
2、综合分析:一般是给出一个实事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最能看出考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的高下之分,并且我觉得也是复习起来和回答起来最有趣的一道题了。
【基础题型:好事/坏事,请分析】如,很多人喜欢用微信阅读,对此,你怎么看?
A)答题模板:答分析题目,我就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套路来答题,即 ①开头(阐明观点)②分析(优劣势分析/产生现象原因)③措施(怎么解决问题)④结尾。

以“微信阅读”为例。
- 开头:小引子+阐明观点 (注意辩证思维)
比如,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线上阅读已经大势所趋。所以我们要开放、包容的眼光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要扬长避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分析1:好处/坏处是什么
比如,优点——1、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2、更快、更广、更省钱。3、形式更加生动新颖。 缺点——1、公账号设立门槛较低,管理松弛,糟粕文化在网上扩散。2、内容肤浅,导致读者丧失思考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3、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可能会造成侵权,伤害原创者的积极性。
- 分析2:产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现代生活节奏快/人心浮躁/书本定价过高等。
- 办法: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改怎么办
比如,1、规范网络平台。加强审核,取缔扩散不良信息的恶意公众号,加强版权保护。2、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让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对公众开放,鼓励公众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3、鼓励微信阅读、电子书、有声读物等新兴产物的蓬勃发展,可以作为深度阅读的补充方式。

- 结尾:简单呼吁。
比如,相信长此以往,一定能形成百花齐放的阅读风气。
B)开门见山说明你的观点:有些培训机构的答案,开头罗列各种名言,或者重复一遍题目,非常浪费时间。我个人喜欢在第一段前两句话,就说明自己的看法,支持/反对/辩证处理。要注意的是,热点问题,学会辩证看待问题,事情总是双刃剑。事关国家政策法规,大概率应赞成,毕竟是高层人员仔细研究出来的结果。对于新生事物,比如共享经济、区块链什么的,辩证中带着积极,给予更多发展空间,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C)用短句给答案分块/过渡:我之前答题时有个毛病,就是习惯“一股脑”地把答案都答出来,尤其是开头时,说完我支持这个观点,就是紧接着就把原因啊,好处坏处啊,都用一两句话带出来。结果到了该细说的时候,完了,没词了,还让别人觉得逻辑不清晰、答题混乱。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是紧张,二是模板不熟,三是经验不足。
后来,我就强迫自己答题时使用一些短句,强行给答案分段。比如开头段说完自己的观点,打住,让自己停顿一下。之后说,“这个现象是把双刃剑,好处是……坏处是……”“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是、二是、三是……”“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地处理方式……”这样不仅让自己的思路清晰了,提醒自己后面该答什么了,同时也是对考官地一种提醒,下面我要答这些得分点了。

3、组织策划题:
唉,不想说组织题这部分,就真的是有点麻烦,我摆正一下心态,嗯哼……
和综合分析题相比,组织题并不算难,它有自己固定的答题套路,根据要组织的活动类型不同进行适当调整,主要是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多样,要做到面面俱到,准备起来就比较繁琐复杂。
材料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