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中籤不易,為何郵儲銀行卻遭大規模棄購?

10年來最大A股IPO申購,認購規模高達1.3萬億,本次認購可以說體現了投資者對郵儲銀行價值投資的堅定信心,並且此次認購大幅超過全球最大IPO阿里巴巴的港股IPO申購金額。而且網下認購的繳款率高達99.5%,出現了超級牛散的身影,比如,葛衛東此次獲配86839股,繳款金額為47.76元。林園獲配199015股,繳款金額為218.92萬元,這些牛散和知名機構雲集,證實了對郵儲銀行的成長前景和內在價值的認可。

但是,既然大家都看好郵儲銀行,為何中籤後1.19億股遭棄購,棄購金額達6億多?

股民中籤不易,為何郵儲銀行卻遭大規模棄購?

郵儲銀行被棄購的原因有哪些?

按理說,中籤不易,申購新股中籤後股民應該是開心的,畢竟穩賺的錢,中獎了肯定是比較欣喜,可是此次的棄購可能也存在著部分原因,就是作為A股市場唯一的一家還沒有在A股上市的國有銀行來講,此次的上市給予股民的期望值並不高,在當下市場信心不足的前提下,缺少增量資金持續入場,股民擔憂郵儲銀行上市後帶來利潤可能不高,有破發的風險。

1、郵儲銀行啟用“綠鞋機制”。

2006年為了穩定大盤股上市後的股價波動,防止股票走勢出現大起大落影響到A股市場投資情緒,推出了綠鞋機制,它的主要作用是如果發行人的股票上市之後價格低於發行價,主承銷商用事先超額髮售股票獲得的資金,按不高於發行價格從二級市場買入。

那麼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有了綠鞋機制,郵儲銀行要破發還是存在難度的,雖然此前浙商銀行破發導致市場對郵儲銀行上市後也存在破發增添了擔憂,但綠鞋機制的“保駕護航”,起碼郵儲銀行要上市後短期內出現破發的風險很小。

而此次有43億元的資金用於穩定郵儲銀行上市後的價格,並且配售的股票有鎖定期,可以說大大的降低郵儲銀行上市的風險。

股民中籤不易,為何郵儲銀行卻遭大規模棄購?

但是,股民為什麼還擔心?雖然有綠鞋機制,在眼下的市場也未必能護盤成功,郵儲銀行可能短期不破發,但郵儲銀行發行價在5.5元,高於同行業的近期市盈率,難不保證後期不會下行。

2、新股破發或成常態。

隨著新股常態化發行,打新在後期未必就能百分百賺錢,尤其是科創板的新股,上市首日破發並不少,後期主板一旦股票逐漸增多,市場資金供求關係不平衡後上市新股破發也會是常態,此前浙商銀行上市後在盤中就短暫的出現跌破發行價4.94元,到次日就徹底的走出破發行情。

而浙商銀行也在早期申購之後出現了941萬股的棄購,雖然金額和郵儲銀行此次棄購金額有較大差距,但是這也讓申購郵儲銀行的股民存在顧慮,在大盤表現的萎靡不振之際,郵儲銀行發行市盈率遠高行業均值,是否也會破發存在變數,讓中籤者選擇了棄購。

股民中籤不易,為何郵儲銀行卻遭大規模棄購?

不過,成熟的資本市場,新股破發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港股新股上市破發都是司空見慣,這也說明了A股市場正從發展走向成熟階段,打新股後期想要穩賺不賠的情況會慢慢的減少,風險指數會相應提升,股民棄購郵儲銀行也是一種理性行為。

因此,中籤不易,郵儲銀行被棄購6億多資金,也可以算是股民對郵儲銀行上市後是否存在破發的現象擔憂。但是有綠鞋機制,預計對郵儲銀行的有一定的護盤作用,上市後短期內不會引起大起大落的走勢。不過新股包賺錢的時期過去了,在後期註冊制背景下,破發也將是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