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绵区:1400多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上班

本报玉林讯 (记者/闭初健 通讯员/梁兴盛)“我搬迁到新江易地扶贫安置点后,今年4月到公司当保安,一个有2000多元的收入,今年可以脱贫啦。”在福和物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当保安的贫困户黎盛付高兴地说。今年以来,玉林市福绵区以三大工业园区为依托,探索“工业园区+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重点安排易地搬迁安置户就业。

11月26日,在新滔环保有限公司工作的贫困户李受新,熟练地操作着电控设备。玉林(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后,她来到园区做清洁工,经过专业考试,进入污泥车间做电控人员。“入岗前加强培训,技能考核上岗”,工业园区及时解决贫困群众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扶贫又“扶技”,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该区以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玉林(福绵)生态服装纺织产业园、玉林市装配式建筑与现代绿色建材产业基地三大园区为依托,整合扶贫资金进入园区企业,帮助22个贫困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建立“工业园区+扶贫车间+贫困户”扶贫模式,把园区作为工业助推脱贫的载体和群众就业的平台,实现1400多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