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区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装鼓“钱袋子”

“别着急,你们的烤土豆、大鹅蛋、羊排马上就上桌!”这几年,家住龙凤区龙凤镇铁东村村民王守亮的坑烤生意越来越火爆,每天食客盈门,除了自己家人外,又雇了四个服务员还是忙得不可开交。

“这几年村儿里搞集体经济富了,大伙儿的生活都跟着上档次了。现在饭店三个月的收入比我家过去一年的收入还要多。不仅如此,我们农民现在老了有社保,病了有医保,青壮年不用往外跑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袋’装鼓!”说起近两年村里的好事美事,王守亮滔滔不绝,满脸自豪。

不仅仅是王守亮所在的铁东村,龙凤区龙凤镇其它7个村的村民也都过上了好日子,这都得益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龙凤区委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推动形成了“一镇多型、村村多品”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安上了“引擎”。

“多轮驱动”搞活经济

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升级版”

近年来,龙凤区依托村级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等,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搞活经济模式,“多轮驱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党支部领着做,俺们信得过;入了合作社,好处得的多;省劲又赚钱,别提多高兴。”近日,在龙凤镇前进村股权经济合作社种植基地里,村民赵阳高兴地唱起顺口溜。这一顺口溜,成为该村党支部领办的股权经济合作社,破解农民种地难题的真实写照。

面对年轻村民外出务工多,土地种植管理难,如何推进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增强村集体收入?前进村党支部鼓励村级组织和带头人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入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带动村集体创收、村民增收。目前,前进村党支部领办的股权经济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统种统收方式,集中种植水稻、非转基因大豆、谷子、杂豆等2000亩,带动102户村民户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

在发展特色产业型经济方面,龙凤区依托“乡愁慢生活”田园综合体项目实施,推进乡村采摘观光旅游项目;提档升级铁东村坑烤产业,大力吸引游客休闲度假,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营业收入4000余万元,解决村民就业240人;巩固扩大“庆龙保”蔬菜、“王大楞”冬储、“凤英鸡蛋”等现有的品牌效应……

盘活“家底”扩大招商引资

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龙凤区积极摸清“家底”,全面清查荒地、水面、草原等闲置资源,通过公开发包、投资租赁等形式,使“死资源”摇身变成“活资产”,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截至目前,向阳村、保田村将闲置厂房进行维修改造,将废弃地建成停车场,对外出租,年租金可收入33万元;前进村将闲置的加油站和三胜泡公开发包,年增加收入32万元;铁东村、刘高手等4个村通过盘活部分金融资产,年增值180余万元。

同时,该区还借助外力,通过引项目、引资金、引企业等方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争取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落户各村。目前,落户英勇村的综合休闲养生项目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6万元;积极引入的酒业生产、食品加工、红宝石速冻水饺等生产线等项目,年增加收入达5万元;前进村40兆瓦光伏地面电站项目落地,年增加收入52万元,上缴利税700万元。

 集体收入80%用于公益事业

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村集体经济属集体所有、村民共有,集体资金使用要由农民做主,要完全让村民受益。为此,龙凤区各村在集体收入使用上,将80%用于公益事业、落实惠民事项,紧抓民生改善,让村民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

30名农村老人,每月只掏100元钱,就能在家门口享受一日三餐、四人包间、24小时看护、棋牌娱乐、洗衣洗浴等养老“大餐”。这是前进村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的全市首个村级养老院。在这里,农村老人能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新型养老服务。

记者了解到,除了建立养老院外,该区积累丰厚、征地较多的村持续为村民缴纳养老、医疗和人身意外保险,年保险额达2430万元,解除生活后顾之忧;各村投入2280万元对所有党群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升级,建设文化活动广场、活动室,完善基础设施,让农民扎根农村、安居乐业;该区8个村全部投资建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提供养老、医疗、计生等代办服务,年均代办达1200余件,这些都是村发展集体经济给村民带来的“红利”。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龙凤区村级党组织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当好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的“领头羊”。一系列暖心务实的惠民举措持续推出,使村民真实感受到集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受益的新“样板儿路”,唱响了强村富民之歌。

据统计,2017年度,龙凤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2796.4万元,征地补偿外的村集体收入1196.4万元,较上年增长7.9%,其中,收入超百万元的村5个,500万元以上的村1个,年增长率在15%以上的村2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