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三國人物—張繡篇,害死曹操子侄和心腹愛將,為何還能得重用

正說三國人物—張繡篇,害死曹操子侄和心腹愛將,為何還能得重用

張繡

張繡,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他一度與曹操結仇,最終投降了曹操。但他卻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時候,莫名其妙地死了,很令人費解。而關於張繡之死,我們還要具體分析。

  說到張繡,他是驃騎將軍張濟的侄子。張濟曾是董卓部將,董卓死後,他跟隨李傕、郭汜等人殺入長安。他們趕走呂布,殺死王允,控制朝廷,漢獻帝被迫封張濟為驃騎將軍,駐軍弘農。李傕郭汜互相攻殺,張濟曾經試圖調解了。後來漢獻帝東歸,張濟因為軍糧不足,自關中引兵入荊州界,與劉表交戰,攻穰城,中流矢而死。而張濟一死,作為張濟最親近的人,張繡接管了他的部隊,成為這支部隊的領導。

  張濟死了,許多人都向劉表祝。可劉表卻沒這麼做,反而弔唁張濟,接濟張繡的部隊,讓其駐軍宛城,成為劉表荊州的外藩,保證荊州的安全。但張繡駐軍宛城,直接威脅曹操的安置漢獻帝的許昌,成為了曹操的腋下之患,曹操才要征伐張繡。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部隊到達淯水。因為畏懼曹操的勢力,張繡便主動投降了曹操了。張繡不戰而降,曹操自然大喜過望,高置酒會,大宴諸將。之後,曹操則又犯了好色的毛病。當時,張繡遺孀(鄒氏三國演義的稱呼,史無其名)寡居,曹操看那鄒氏容貌出眾,便留在自己的身邊,成為自己的女人。

正說三國人物—張繡篇,害死曹操子侄和心腹愛將,為何還能得重用

鄒氏

正說三國人物—張繡篇,害死曹操子侄和心腹愛將,為何還能得重用

胡車兒

聽聞自己的嬸孃,被曹操霸佔,張繡自然覺得被侮辱了,心裡大怒,加之自己的部將胡車兒被曹操私下送給金銀結交,張繡得知後,更加疑慮不安,擔心曹操要收買自己身邊人謀害自己。因此已經投降曹操的張繡,決定反水了。而此時曹操志得意滿,只顧與張繡遺孀男歡女愛,根本沒有察覺到張繡的反水跡象,絲毫沒有任何防備。

正說三國人物—張繡篇,害死曹操子侄和心腹愛將,為何還能得重用

曹昂

張繡的突然造反,奇襲曹操之營。毫無防備的曹操被殺的措手不及,於是率輕騎逃走。典韋韋在門前奮戰,張繡軍不能得入。張繡軍於是分散從其它門進營,典韋也最終被張繡部下重傷而死。而曹操在逃亡過程中,座騎絕影也因為張繡軍的伏擊而身亡在宛城,長子曹昂於是是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曹操,主動將自己的座騎戰馬讓給父親曹操逃脫,步行保護其父脫身於宛城,最終,曹昂和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也一併戰死。張繡的反水,特別是殺了曹操的愛子曹昂,這為了自己日後的死留下伏筆。

  之後,曹操幾次征討張繡,雙方互有勝負,曹操也因為北方袁紹的虎視眈眈,無力徹底消滅張繡。而當袁紹與曹操在官渡準備開戰的時候,袁紹曾差人招納張繡。但張繡聽從了賈詡的建議,認為投降曹操更會善待自己,於是投降了曹操。曹操當時正與袁紹緊張對峙的時候,見張繡來投自然十分開心,殺子之仇自然先放在了一邊。曹操不殺張繡,不是他不記仇,曹操也是有仇必報的人,但當時他勢力不及袁紹,需張繡的部隊加強實力,而且也需要接納張繡作為一個道德的宣傳,宣揚自己不念舊仇、寬以待人的形象,以接納日後更多人的投靠。

  當張繡到達後,曹操牽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還為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結為兒女親家,並封張繡為揚武將軍。而張繡被曹操如此善待,自然放下防備,死心跟隨曹操。張繡先後參加了官渡之戰和對袁譚作戰,十分賣命,深得曹操賞賜。

  按理說,曹操善待張繡,張繡也很賣命,他一定會得到重用,也會有一個相對完美的人生。可他卻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張繡跟隨曹操去柳城征討烏桓,還沒有到達就死了。而關於張繡的死可說事發突然,莫名其妙,之前沒有一點預兆。而《魏略》卻有不一樣的記載。《魏略》記載:“五官將數因請會,發怒曰:“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繡心不自安,乃自殺。”顯然張繡之死是被曹丕逼死的。那我們要來看這種事件發生的幾率大嗎?我們先看曹丕的為人,曹丕顯然不是寬厚的人君,從他逼死髮妻甄宓、大臣楊俊,處死大臣反的丁儀、丁謐、鮑勳,甚至連曾經不肯借財物與自己的“叔叔”曹洪,都被他打入大獄要處死,可見曹丕是個睚眥必報的人。他能逼死張繡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張繡反水的時候,曹丕就在軍中,僅十歲的他乘馬逃脫,也是差一點喪命疆場。曹丕回想起來肯定是心有餘悸,自然也對張繡不滿。

  除了性格原因,曹丕與曹昂關係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當初,曹操正直壯年,還沒有考慮接班人的問題,所以曹氏兄弟關係比較和睦,曹丕與哥哥曹昂關係也應該不錯。出於手足親情,他自然肯定忌恨殺兄的張繡。儘管張繡殺了曹昂,無疑是曹丕日後登基的最大推手,但曹丕還對自己這個哥哥有愧疚,據載曹丕登基稱帝之後當眾在朝臣面前常說:“孝廉長兄,自然應當繼承這個位置。如果倉舒還在的話,我也當不了皇帝。”心中對哥哥的愧疚,自然要發洩到哥哥的仇人身上。

  此外,曹操雖然出於大局寬容了張繡,但不等於曹操心裡不很張繡。當初,曹操為了報殺父之仇,就曾血洗徐州,大肆屠城。愛子之死,他能忘的一乾二淨嗎?而且,許攸曾是曹操的發小,在官渡之戰幫助曹操立下大功,只能和曹操開幾句玩笑,就被曹操所殺,何況張繡殺死了自己的愛子,侄子、愛將,曹操本人也差一點喪命,曹操內心肯定十分忌恨張繡。只是為了籠絡人心,選道德形象,他不方便出手殺死張繡。正好曹操的心思被曹丕猜中了,他正好通過逼死張繡,幫助父親解決這個難題,達到討好父親的歡心。

  所以,當曹丕說出:“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張繡聽後表現是心不自安。這種不安正表明了張繡對於自己地位的心知肚明。他知道曹操寬容自己是一時,很有可能隨時算賬。而作為很有可能日後接班人的曹丕也不會輕易放過自己。所以,他在面對曹丕的咄咄逼人之際,不得已為保全自己家人而選擇自殺。但張繡的自殺沒有換來家族的平安,日後其子張泉也因魏諷謀反一案被曹丕誅殺。顯然,曹丕是為了斬草除根,不留後患。

  縱觀張繡之死,完全是悲劇性的結局。他殺死曹操的愛子等人的時候,已經與曹操結仇了。而在政治角逐中,不可能存在所謂“寬宏大量”,何況曹操父子也非寬厚仁君。所以,當他利用價值不高的時候,註定他將走向了死亡,最終弄成了身死子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