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1975年7月30日,曾經連任13年國際卡車司機工會主席、黑白通吃、在美國政商界是呼風喚雨大人物的吉米·霍法,在底特律郊區某餐廳的停車場上失蹤,至今為止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體。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有人說他的屍體被埋在了新澤西州的足球場裡,也有人說他的屍體被放進了汽車壓縮機裡銷燬了。黑幫首領託尼·傑克曾提到吉米·霍法的屍體就被埋在通用集團總部復興中心大廈的水泥地基中。由於找不到屍體,警方無奈之下於失蹤案立案7年之後宣佈吉米·霍法死亡。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44年之後,77歲的馬丁·斯科塞斯以這一史實為藍本,集結了曾經的“教父們”——76歲的羅伯特·德尼羅、79歲的阿爾·帕西諾和76歲的喬·佩西打造了一部描繪上個世紀美國黑幫風雲的影片。這四位加起來超過300歲的老人,為世界帶來了一部最老齡化、節奏最緩慢、輪椅上的黑幫史詩。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影片的結構比較簡單,一上來就是德尼羅飾演的愛爾蘭人黑幫殺手,老年時期坐在輪椅上,對一生傳奇經歷的回憶。故事與歷史的穿插很像《阿甘正傳》,把肯尼迪當選、古巴導彈危機、肯尼迪遇刺、水門事件等時代大背景通過影片的主線有意無意的呈現出來,勾勒出來上個世紀中美國人的生活圖景。

影片就是一部純粹的男人片,幾乎很少有女性演員的臺詞,更確切的說是一部老男人片,由於主角們的身體已經無法負荷高強度的動作表演,這部片子可以說是史上動作戲最少、最緩慢的黑幫片。黑幫老大們、殺手們也似乎都是老人院中安穩度日的爺爺,說話輕柔、脾氣溫和、有人情味,連殺個人也是隱晦的說成了刷房子。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故事也並不複雜,通過回憶帶出德尼羅移民到美國,由於人狠話不多被黑幫大佬賞識,又被派給阿爾·帕西諾所飾演的霍法做助手,最終霍法與黑幫的矛盾到達頂點,德尼羅又不得不背棄與帕西諾多年的感情,將他放倒在地。

將近三個半小時的片場以及一種老年演員就可以勸退大部分當下年輕觀眾,而緩慢平直的敘事,波瀾不驚的矛盾衝突,更是不符合現代年輕人的胃口。但老馬丁用老年人的智慧以及語言,讓這部兩百多分鐘的片子看起並不枯燥,影帝們收放自如的表現加上老年版昆丁式的插科打諢,讓片子別有一種味道,雖不能說是欲罷不能,但總是希望這個故事能夠持續下去,不要結束。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在一個商業片和文藝片過度兩極化的今天,老馬丁還是在堅持著自己的節奏,就如之前噴復聯繫列一樣,馬丁不想為商業妥協,但也不是關起門來弄一個誰都看不懂的藝術片。這部《愛爾蘭人》就是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老年人視角下的世界,一種閱盡千帆後略帶狡黠的人生智慧。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這其中可能包含了生活的哲學;包含了人的一些情感,諸如兄弟情、父女情;包含了對曾經輝煌的眷戀和對遺憾的懺悔;包含了時代的風雲和個人的變遷。但馬丁並沒有集中在某一個主題上,而就像垂暮老人在回顧自己一生那樣,把曾經呈現出來,不做評說,可能只有年輕人才去爭論對錯,在老人的眼中,經歷就是經歷,當一切可以雲淡風輕的拿出來講,就全部被個人的經驗所消化,與個人和解成為一體。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如果說,《愛爾蘭人》真的有什麼主題的話,那就是懷舊這一人類世界永恆的主題。未來是莫測的,現實是痛苦的,只有過去是我們每個人溫馨的家園,在那裡,一切都是確定的,可理解、可觸碰、可掌握的。現實痛苦的原因是生活總是給我們一些措手不及,生死離別發生的太快,以至於在一瞬間我們無法接受。

而過去,就是我們通過時間,將那些措手不及抹平,用智慧或純粹的人生經歷跟所有在當時困惑和解。很多故事在我們的記憶中可能已經講了千百遍,每一遍都不一樣,那些讓我們疼痛的過往慢慢結痂,那些讓我們幸福的曾經也凝固成霜。過去在心中猶如一部看了無數次的電影,每一個情節都瞭如指掌,沒有驚喜也沒有期待,有的只是一種淡然的情感,一種置身事外卻又沉浸其中的單純。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影片中一個細節,當年近八十的阿爾·帕西諾牽著德尼羅的女兒在舞池起舞的時候,彷彿看到了將近三十年前《聞香識女人》中那段驚豔了世界的舞蹈,懷舊的感動就是在這麼一個瞬間令人淚目。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除了懷舊,畢竟這是一部黑幫片,老馬丁沒有把目光放在黑幫的快意恩仇、縱情江湖,而是用一種常態生活化的方式,將黑幫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其實這個世界黑幫也好,白幫也罷,都只是名稱,沒有那麼明確的分界線,或者臉上刻著黑幫二字。一切的背後,都是生存這場大戲裡面,上演的權力紛爭。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而對於權力,這一眾老年“戲精”並沒有長篇大論的哲學演繹,信手拈來可能就十二個字——“一切都有人管,一切又沒人管”。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特別是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前後,大量的歐洲人為了逃避戰火、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移民美國。無論是意大利人、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之後,都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構建一個新的生態。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量移民湧入,美國的體制明顯還沒有做好準備,就會出現大量的權力真空——很多事情都沒人管或者不知道怎麼管。就在這種情況之下,所謂的黑幫就承擔起政府的一些職責,政府不管或者沒空管的,就黑幫來管。在寫在憲法之外的世界裡,黑幫重構了權力的秩序,在黑與白之間,也出現了很多銜接的灰色地帶,這就是當時美國的權力圖景。

也就是說在一個成熟的社群之內“一切都有人管”,有些權力在國家,有些權力在黑幫,有些權力在家人,有些權力在個人。權力就好似一個討厭真空的精靈,想盡一切辦法要填充到每一個角落。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但權力也是個無情的“bitch”,一旦發現沒了價值,就會被權力丟棄,不論是人還是物或者是個什麼事情。就像物理定律中,萬事萬物都在秩序的流逝中,熵不斷增加,最後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在這個時候就變成了“一切又沒人管”。老去的意大利黑幫大佬,無法自己行走的愛爾蘭黑幫殺手,最終都被權力丟棄在某個角落裡。

這個角落也許是陽光明媚,但這種陽光也很難照的人溫暖。就像德尼羅在彌留之際,找來神父懺悔一樣,他希望在一切都沒有人管的時候,上帝能管這一切,希望上帝之光能照亮他人生最後的道路。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年輕的時候,我們充滿力量,對世界充滿好奇,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接管世界。我們從父母手裡慢慢接過家的權力,從前輩手裡接過事業的權力,從感情中接過一個新家庭的權力,我們拼盡一生,想要把一切都管在手裡,但最終發現,緣起緣滅,權力如流水般來去,最終能夠管一切的,也只有上帝了。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都說“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但上帝的永遠是上帝,在神聖的世界裡,永恆觸手可及。但凱撒的早晚有一天不是凱撒的,在世俗之中,一切輪迴,居無定法,權力流轉,人生消散,塵歸塵,土歸土。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當鏡頭穿過老人的後背,定格在他視線所及的地方,曾經眼前的大千世界消失了,屬於他的,只有可憐的容得下一部電視的空間。但這並不是悲劇,因為,他已經把世界,裝到了他的回憶中,裝到他自己的世界裡…...


年度最佳長片《愛爾蘭人》:輪椅上的權力史詩,懷舊的黑幫輓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