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No.1 孩子間的衝突,演變為家長群毆

最近碰上了同小區的劉青,發現她的臉上青一塊紫一塊的。

我問她怎麼了,她嘆著氣說和人打架了。

並告訴我說孩子本來在小區和小夥伴們玩,沒多久卻哭著跑回家告訴她,說自己脖子被掐,下身也被踢了。

她一聽非常憤怒,去小區監控室調取了監控,查看監控後才知道,孩子們為了玩具起了爭執,其中一個孩子當場動了手。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她的兒子下意識還了手,這時,打人者的媽媽突然出現,不僅罵罵咧咧,還對孩子動了粗。

劉青氣不過,找了打人孩子的母親,監控室裡雙方又起了爭執,情緒徹底失控,扭打在一起。

在這場衝突中,雙方都受了傷。

一場孩子間的衝突,最終演變為家長群毆。

其實類似的新聞,並不少見。

兩個孩子打鬧,一方母親介入,出手扇對方孩子耳光,這還不過癮,還要求自己孩子打回去,最終導致雙方家長叫來“幫手”街頭群毆。

一小區廣場,因為孩子之間打鬧,一孩子家長看到後很生氣,就讓另一個孩子在烈日下下跪。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孩子的早期記憶或早期特殊事件,對孩子人生風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孩子起衝突,父母介入,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適得其反,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No.2 父母過激反應,影響孩子一生

研究表明,當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心理的焦慮和緊張,往往就不再關注問題本身,轉而會更加關心父母的情緒,這樣對孩子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是不利的。

曾看過一位網友的分享:有一次和小夥伴鬧矛盾,對方的媽媽上來就將我推倒在地,我媽媽見我被欺負也打了回去,然後她們便廝打在一起。


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從那以後,我就變得很膽小,見不得一點打架的場面。

這些孩子在父母的過度反應中,會變得膽小敏感,這種敏感會一直藏在孩子的潛意識中,伴隨他成長,影響他的人生。

而有些孩子,會認為暴力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曾做過一個“波波玩偶實驗”,將72名孩子分成2組,分別去觀看帶有攻擊性的和非攻擊性的成人行為。

觀看過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對待波波玩偶時的暴力傾向明顯比較強。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班杜拉由此得出結論:成人的暴力行為引導了孩子的暴力行為。

如果孩子間的小摩擦和衝突,父母只會用這種暴力的手段去解決,孩子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說不定會模仿父母,繼續暴力下去。

傷害往往不是來自事情本身,而是來自於父母的過激反應,這種過激反應,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No.3 學會管理情緒是父母的必修課

想起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夫妻因為鬥氣,將3個月大的女兒遺棄在河邊。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父母情緒不穩定,就像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不知哪一天就爆發了。

知乎上有個問題:父母情緒不穩定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


最高讚的回答讓人印象深刻:小時候父母爭吵的畫面現在還記得,導致現如今的我缺乏信任感、安全感,心智不成熟時期甚至想過以自殺結束。

過於敏感多疑,習慣性猜測人的內心,且把自己的性格習慣向對方希望的方面貼近,十分害怕被討厭及忽視,易產生孤獨感,經常壓抑自己,甚至扭曲。

想起微博上曾有個話題#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其中一條熱門微博有將近28萬人點贊。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這條微博提出一名心理醫生詢問了許多在這樣原生家庭中成長出來的孩子,總結出了15個特點:

  • 不斷道歉;
  • 容易想得太多,細緻到焦慮;
  • 特別害怕讓別人失望;
  • 無法控制自己的控制慾;
  • 照顧所有人,卻忽略了自己;
  • 很難自己獨立作出決定,擔心麻煩;
  • 隱藏自己所有的感受;
  • 永遠取悅別人;
  • 永遠覺得自己是生活中的配角;
  • 沒有安全感,害怕被拋棄;
  • 覺得別人的行為總是有深意;
  • 拒人千里之外;
  • 很容易玻璃心;
  • 幫別人收拾殘局;
  • 善解人意。

易怒的父母,就是親手將孩子推向一個不安全環境,讓孩子一直生活在“恐怖的負面情緒”之中,這種情緒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很贊同網友的話:父母的壞情緒,讓孩子來買單,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

張怡筠也說過:為人父母,情緒穩定而樂觀,才能讓孩子在最初狹小的世界裡,慢慢對自己進行構造。

學會管理情緒是父母的必修課,也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No.4 當孩子起衝突,父母應這麼做

所有的父母都不想讓孩子受欺負,但孩子社交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衝突不可避免。而這種衝突也是孩子學習社交的過程。

如果看到孩子起衝突,智慧的父母都會這麼做:

  • 01 退一步,仔細觀察

當孩子鬧了矛盾,家長先冷靜下來,退一步仔細觀察,根據孩子的舉動來判斷是否會往嚴重的方向發展。

父母觀察的同時,也給了孩子機會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如同賈靜雯所說:

“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劇場,在沒有到最後關頭,不可控制的情況下,都要讓她們自己解決。

這是她們的世界,有些時候你讓她去面對不同的狀況,其實對她也是一種成長。”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只要父母放手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孩子就會有獨立解決問題的學習機會。

從小習慣自己解決問題的孩子,長大後才能更加冷靜地面對困難,有更好的應對方法。

  • 02 打架時適時分開,當調解員

如果孩子已經動手打架,家長要做的第一步是將孩子分開,保證不傷著對方。

同時還要保持冷靜,控制自己的情緒。

要記住自己的角色是孩子們的“調解員”,而不是看到自己孩子受欺負了馬上怒火中燒,做他的幫手。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記得前幾天帶孩子到遊樂場時,親眼看到兩個孩子為了搶一個玩具動起了手。

她上前分開了兩個孩子,然後問:“剛才發生了什麼事,你們為什麼打架?”

兩個孩子都著急的想吐槽對方的不是,此時這位媽媽卻說:“你們一起說我聽不清楚,我問誰誰回答我。沒有問到的那個人要安靜地聽。”

當兩個孩子描述後,她已經大致瞭解了事情的經過, 再次輪流問兩個孩子:“那你是什麼感受?”

同時,分別對兩個孩子表示了理解,卻又繼續問他們:“那你覺得他會怎麼想?

這一步,其實是讓兩個孩子通過語言抒發出自己內心的情緒,也讓對方明白自己當時的感受。

孩子們這樣一問一答中已經冷靜下來,也可以換位思考,理解了對方。

沒多久,兩個孩子握手言和,又笑著一起玩起來。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父母切記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還原事情的真相,不能一味只偏袒自己孩子,或者哭得最兇的孩子。

同時給兩個孩子同等的表達機會,讓孩子學會共情。

  • 03 以理服人,引導孩子化解矛盾

節目《萌寵小大人》中,泰勒和子祺用海綿泡沫搭建了一個城堡,卻被子祺用泰勒送給他的魔法棒弄倒了。

泰勒很生氣,要求子祺把魔法棒還給自己,子祺不肯,泰勒一腳踹在了子祺的肚子上。並多次推搡捶打子祺,搶走了魔法棒。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看到泰勒氣呼呼地回了房間,劉濤先安撫子祺的情緒,同時告訴他哪裡做錯了,哪裡需要改正。

隨後劉濤去找了泰勒,一步步引導他,讓他意識到打人是不對的。

並和他說:“希望你能控制你自己,如果你覺得有任何不舒服,或者別人惹到你,你想警告他,告訴我,好嗎?”

劉濤用耐心和道理引導泰勒向子祺道了歉。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孩子打架,如果父母能循序漸進,把道理給孩子講清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他才會真心去改正。

再遇到類似問題,也不會再衝動了。

同時,讓孩子主動去道歉,可以讓他學會自己承擔責任,改掉自身的壞毛病。

《陪孩子走過3-6歲敏感期》一書中說:孩子本身就是在吵吵鬧鬧中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會形成只有他們自己才懂的規則。

所以,孩子們起衝突、打鬧,也是考驗父母的時刻。

父母無需把問題擴大化,最該做的,是保護孩子不受額外傷害的同時,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

理性對待,合理介入,讓孩子在父母的守護中快樂地成長。

孩子間起衝突,家長群毆:媽媽面目猙獰的樣子,可怕極了

-END-

作者丨文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